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拓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拓片

图片来自twgreatdaily

拓片又称拓本拓版,是指用染料将硬表面上的文字图符复制到轻易、便于携带的张上的技艺,也指用从铸刻物上拓印出文字和图案的墨本。在近代照相和印刷术发明以前,古人就用拓片流传文字、图象。

简介

拓片即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印在纸上。除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是使用此法记录保存一些珍贵文物,如碑、版、印章边款、镇纸、臂搁、笔筒、扇骨、墨水匣、铜镜、瓦当、画像砖以及钱币等器物,时间长了会受自然因素侵蚀毁损,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人们将其拓印下来,使之传承后世子孙,于是便产生了拓印技术。[1]拓片制作手法不同。简单可将纸覆盖在刻有欲拓内容的硬平面上,倾斜铅笔头,轻轻涂画,使图文的凹凸不平之处复制到纸上。主要拓印对象是石碑、甲骨、青铜器皿上的书法文字,另有少量的花纹图案。

起源

中国拓片技艺分南、北两大派系,派下又分支系。古时的石刻书法作品多以拓片形式存在于世。《隋书.经籍志》有“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的记载,则至少在此之前已有制作拓片的技术,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拓片,则是唐代(618-907)的拓本。自宋代起,“北碑南帖”简单地概括了南北派系的主要分歧。南派著重于帖学(墨迹书法),北派则注重碑学(石刻书法)。南北二派在五胡乱华时期因政治原因隔离开来,南派通过东晋刘宋南齐梁朝陈朝前后五朝,北派以后赵前燕前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一脉相承,至二派形成现状。南派以苏派为代表,金春刚是苏派技法的代表大师。

文物价值

即使在印刷和照相科技极为发达之后,“拓片”仍然没有完全被取代,尤其在“传真”和“传神”这种传统技术上,有其胜出的地方。不论是青铜彝器上的文字、器形,或秦(西元前221-207年)汉(西元前206-西元220年)刻石、碑碣、画象,或六朝(265-580)以降的佛教造像、碑文墓志等,在古代几乎都是靠“拓片”传之久远的。大量的书法名迹,千百年来也是以“拓片”作为书学范本广为流传的。有些已损甚至亡佚的历史文件原物,其“拓片”更成了重要的“代言人”。[2]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文物陈列馆所藏金石拓片二万八千馀目,共计约四万幅,大部分是民国20年代前期所搜购,少数为捐赠。其中许多是不曾著录或拓制较早、品质较佳的精品。

制作

传统拓印程序要求先将石头或青铜表面图文部分刷洗干净,再浇上清。将宣纸润湿,小型拓片可用软毛笔润湿、大型拓片可用毛巾润湿。润湿后自上而下将宣纸轻敷于拓文表面,再在湿宣纸上贴上一层干宣纸以吸取多馀水分,将四角四边固定,用毛刷敲捶宣纸,使湿宣纸紧贴所拓平面,随后除去干宣纸。待湿宣纸稍干后再用扑子蘸取适量的墨汁,轻轻扑打湿宣纸以复制刻画的图文。等宣纸、汁在碑器上晒干或风干,移去四角固定,最后将宣纸取下。

拓片的染料多采用墨汁,现代普遍以铅笔代替。纸料常选择高吸水性的宣纸和缣纸

拓印方法

扑墨拓法:先把要拓的花纹或文字尽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用喷水壶把纸均匀润湿,然后在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著它的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之后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油墨或书画墨,敷匀在扑子面上,向纸上轻轻扑打,形成拓片。

擦墨拓法:主要用于拓印碑石。先把湿纸铺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纸紧覆凹处,再用鬃制顿刷有顺序地砸一遍。待纸八成干后,用笔在拓板上蘸墨,用细毛毡卷成的擦子把墨汁揉匀,并往纸上擦墨,勿浸透纸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

此外还有蜡墨拓、镶拓、响拓等。采取什么拓制方法要视其拓体的类型而灵活选择。

除了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画像砖、画像石都广泛使用这种办法记录。汉画拓印的基本方法是:先把要拓的图案花纹或文字尽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把纸轻轻润湿,然后再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著它的图案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再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墨,敷匀在扑子面上,向纸上轻轻扑打,就会形成黑白分明的汉画拓片。[3]

分类

按类别分为

  • “青铜器全形拓”:选件多为传拓精良、未见著录,或有前贤学者之题记者;
  • “汉代画象”:包括汉代画象石、画象砖、墓室壁画等的拓片;汉画拓片是从原物直接列印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一种科学记录的好办法。
  • “佛教造像”:以北魏造像碑及石窟造像为主的拓片,表现当时佛教信仰的特色;
  • “唐宋墓志”:则显示中国独特的墓志文化在唐宋时期的演变与转折。

流传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中写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顾恺之有摹拓妙法)。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承平之时,此道甚行,艰难之后,斯事渐废,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宝之。既可希其真迹,又得留为证验。”这说明远在唐代之前摹拓书画的技艺已相当不低,且有多家兼任拓写的官府机构。

参考资料

  1. 拓片是怎么做出来的? 搜狐
  2. 丰碑拓片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文物陈列馆
  3. 拓片文化:魅力与市场价值并重今天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