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拟声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拟声词(onomatopoeia)也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一种词汇。在汉语里,它只是汉字当成“音标”符号,用来表音,而和字义无关。

描述

象声词可以描绘物体的声音,如“哗啦哗啦”形容雨声、“叮当”形容铃声、“呼呼”形容风声;也可以形容动物的声音,例如“汪汪”形容狗吠声、“喵喵”形容猫叫声、“咩咩”形容羊叫声、“哞哞”或“吽吽”形容牛叫声、“蝈蝈”形容青蛙或蟋蟀叫声、“呱呱”形容鸭叫声、“嘎嘎”形容鹅叫声;也有人的声音,如“叽里咕噜”形容说话,“呼哧”形容喘息[1]

但是形容人的感叹的声音的词如“啊呀”、“唉”不算是拟声词。

分类

拟声词起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拟声词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声词,模拟人声或其他的声响。另外一种是拟态词,用以表达更抽象的概念,例如情感的状态或做事的方式。象声词的用法和在英语中的用法差不多,在会话中或是写作中表示某种声响。在日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词条:ton- ton,指的是敲门的声音;biri-biri,指的是纸张或是布料撕开的声音。

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模拟动物叫声的词汇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们最早学会的语言。

作用

第一、拟声词具有直观性,拟声词可以表声音,如:小狗的拟声词汪汪汪,小猫的拟声词喵~,汽车拟声词嘀嘀嘀等;也有表示动作的,如:小鱼的拟声词游游游,小乌龟的拟声词“爬爬爬”等。

第二、拟声词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到动物类、交通工具类、常见物品(如球)、日常生活动作类等。

第三、拟声词容易被察觉到。开机初期听障儿童对声音的察觉能力非常有限,单独的一个音“猫”,声音时长信息了短,儿童有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声音就已经消失了,或者刚刚注意到,声音信息已经结束。而使用拟声词“喵~~”声音信息时间比较长,使儿童容易察觉到,在初期教学中,拟声词首先保证让听障儿童容易察觉声音。

第四、拟声词容易分辨积累后达到辨识,拟声词从本身时长和频率上有很大差异,便于分辨,如:小蛇的拟声词“s”与小狗的拟声词“汪汪汪”,“s~”的时间信息比较长,频率高,而“汪汪汪”节奏比较强,频率低,两个拟声词相比较既有时长与节奏的差异,又有频率上的差异,因此容易分辨出不同。有些拟声词节奏相同,为了便于儿童区分,可以根据需要在拟声词读法上创造出差异性,首先可以利用快慢节奏不同创造差异性,如:小狗的拟声词可以读“汪~汪汪”节奏为︳x xx︱,先慢后快,小兔子的拟声词可以读为“跳跳~跳”节奏为︱xx x︳,节奏先快后慢,小鸭子拟声词可以读为“嘎嘎嘎嘎”,节奏为︱xx xx︱,节奏相对比较快。其次也可以利用发音时的重音不同创造出差异性,如:小、小乌龟和小兔的拟声词节奏都为︱xx x︱拟声词可以读为“汪汪 汪”(声音先重后轻),小兔子的拟声词读为“跳跳 跳”(声音先轻后重),小乌龟的拟声词读为“爬爬 爬”(声音越来越重)。再次可以通过发音的大小声不同增加差异性,仍以小狗和小兔为例,小狗的拟声词可以是“汪汪汪”(相对大声),而小兔的发音“跳跳跳”(声音相对较轻)。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拟声词的时长不同增加差异性,通过这些超语段信息的改变,噪音和听力保护,其差异性增加,使其容易分辨从而达到辨识的目的[2]

视频

拟声词 相关视频

有兴趣的拟声词
巧用拟声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