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教会历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教会历史》,作者: 谷勒本 (Lars P. Qualben),译者: 李少兰,出版: 香港道声出版社,初版: 2000/11,页数: 619,尺寸: 150*210 mm,系列: 道声神学教育丛书,ISBN: 9789623800334。

神学(古希腊语:Θεολογια,拉丁语:theologia,英语:Theology)一词,广泛指称所有对神(上帝)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神学一词的希腊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逻各斯/话语/学说”)两个字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类对上帝[1]正确认识的学说之意。为宗教研究的一个领域[2]

内容简介

本书内涵丰富、立论正确、编列清晰,又对历史之纵横切面深且广。从纵的切面去看,它不但详尽地交待了基督教生产期前之世界,更一直延续至主后1930年教会之史略,当中更包罗了亚、非二洲之宝贵史料。其他教会历史教科书,无出其右,令读者不但眼界扩阔,亦带来切身体会之感受。

本书分四卷:卷一为古代教会(主后1年-590年)。卷二为中世纪教会(590年-1517年)。卷三为近世纪(1517年-1930年)。卷四为附编,是美、亚、非三洲教会史略。

目录

中文译本弁言

九版序

卷一 古代基督教会 从耶稣基督到大贵钩利(主后1-1590)

导言

1. 教会历史的定义、范围、与分期

2. 研究教会历史的价值 第一章 基督教产生之时的世界

(一)“时候的满足”

(二)希腊罗马时期中表面上的预备

1. 希腊人

2. 罗马人

(三)藉宗教与哲学而完成的内心的预备

(四)犹太人中之进展

第二章 使徒时代(主后1-100)

(一)耶稣基督,基督教的创立者

(二)古耶路撒冷教会(主后30-144)

(三)为教会第二中心的叙利亚的安提阿(主后44-168)

(四)为教会中心的以弗所(主后68-100)

(五)使徒时代的逼迫

(六)组织、生活、惩戒、与崇拜

(七)使徒时代末期教会的情况

第三章 使徒后时代(主后10-170)

(一)基督教与犹太人

(二)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三)孟他努主义

(四)信仰之标准

(五)组织、崇拜、与惩戒

第四章 尼西亚大会以前的时代(主后170-1325)

(一)大公教之兴起

(二)组织:历史的主教制

(三)教会与国家:逼迫

(四)内部之冲突:争辩、异端、与分裂

(五)修道主义之开端

(六)基督教的教育与神学

(七)生活与崇拜

(八)回顾

第五章 尼西亚大会以后的时代(主后325-1590)

(一)教会与帝国

(二)基督教教义之组成

(三)奥古斯丁的“上帝的城”

(四)教会组织之进展

(五)关于教皇权力之理论

(六)崇拜、生活、惩戒、与礼仪

(七)修道生活

(八)往中世纪世界去的门槛

卷二 中世纪教会 从大贵钩利到改教运动(主后590-1517)

导言

第六章 教皇之兴起 从大贵钩利到贵钩利第七(主后590-1050)

(一)在克勒特族,条顿族与斯拉夫族中间所从事的宣教工作

(二)回教与希腊教会

(三)神圣罗马帝国

(四)反图像争辩

(五)教皇权威之增进

(六)修道主义

(七)宗教美术与礼拜

第七章 教皇权威极盛时代 从贵钩利第七到波尼法修第八(主后1050-1294)

(一)关于教皇与皇帝之关系的三种理论

(二)主后一〇五四年东方与西方之分裂

(三)神圣罗马帝国与教皇制

(四)教会内部之改革运动

(五)贵钩利第七时代

(六)十字军运动(主后1096-1270)

(七)修道会

(八)经院哲学与大学之兴起

(九)教皇权威极高之时代

(十)亚勒比根斯派与瓦勒度派

(十一)教会的美术、生活、与礼拜

(十二)平民阶级之兴起

第八章 教皇权威之衰落与改教运动之酝酿的时期 从波尼法修第八到路德的九十五条(主后1294-1517)

(一)教皇权力之妄用

(二)教会之被掳至巴比伦(主后1305-1376)

(三)教皇之分裂(主后1378-1417)

(四)改教运动

(五)文艺复兴与教皇制

(六)教会与人民

(七)回顾

卷三 近世纪:从改教运动至现在

第九章 改教运动前夕的欧洲

(一)一般的观察

(二)欧洲政治的情形

(三)智识界的骚动

(四)经济制度之不稳定

(五)社会与宗教的情形

第十章 路德与一五三零年以前之改教运动

(一)路德的青年时代及其所受的训练

(二)路德的发展(1512-1517年)

(三)自路德宣布九十五条至沃木斯会议(1517-1521年)

(四)从沃木斯会议至农民之战(1521-1535年)

(五)从农民之战至奥斯堡会议(1525-1530年)

第十一章 改教运动在德意志与瑞士的完成(1530-1580年)

(一)慈运理在区利赫的改教运动(1519-1531年)

(二)加尔文首次逗留日内瓦(1536-1538年)

(二)加尔文第二次逗留日内瓦(1541-1564年)

(四)信义宗的改教运动(1530-1555年)

(五)德意志信义宗教会内部的争论(1555-1580年)

(六)改教运动的结果

第十二章 德意志以外信义宗的改教运动

(一)丹麦

(二)挪威与爱斯兰

(三)瑞典与芬兰

(四)波兰

(五)波希米亚、莫拉维亚

(六)匈牙利与德兰斯斐尼亚

(七)柯罗底亚与斯拉窝尼亚

(八)意大利

第十三章 瑞士改教运动的发展

(一)[[法兰西]

(二)尼德兰

(三)苏格兰

第十四章 英格兰的改教运动

(一)早年的改革影响

(二)亨利第八时代(1509-1547年)

(三)爱德华第六时代(1547-1553年)

(四)马利亚女王时代(1553-1558年)

(五)以利沙伯女王时代(1558-1603年)

(六)清教徒与独立派

第十五章 过激的改教运动

(一)重洗派

(二)放浪派

(三)神体一位论派

第十六章 天主教的反改教运动

(一)早期改革的努力

(二)耶稣修道会

(三)天主教异教裁判所

(四)天特会议(1545-1563年)

(五)宗教战争

第十七章 三十年战争与英国革命时期

(一)三十年战争之起因

(二)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三)亚米纽斯的争辩

(四)苏英的革命

(五)回顾

第十八章 第十七世纪与第十八世纪复原教的生活和思潮

(一)正统时期

(二)敬虔主义

(三)英国的循道主义

(四)唯理主义时期

第十九章 最近三世纪天主教的生活与思潮

(一)第十八与第十九世纪的罗马教

(二)第十九与二十世纪的罗马教

(三)希腊教会

第二十章 第十九与二十世纪的复原教

(一)普通的醒悟(1800-1830年)

(二)正统派、自由派与奋兴派(1830-1870年)

(三)唯物论、共产主义、与教会的复兴(1870-1914年)

(四)一九一四年以后复原教的扩展

卷四 附编:美亚非三洲教会史略

第二十一章 美洲教会史略

(一)殖民地时代(1492-1763年)

(二)美国独立后时代(1763-现在)

第二十二章 基督教传入中国及其发展

(一)景教

(二)元代的基督教

(三)耶稣会传入中国

(四)清代天主教所遭遇的逼迫

(五)复原教的传人

(六)庚子年后教会的进展

(七)复原教各宗派活动概况

第二十三章 亚洲其他地区的宣教工作

(一)日本

(二)韩国

(三)印度

(四)菲律宾群岛

(五)亚洲东南部

第二十四章 非洲宣教概况

(一)南非

(二)西非

(三)东非

(四)马达加斯加岛

参考文献

  1. 上帝,优文网,2014-05-28
  2. 神学的定义与任务,太原市基督教两会,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