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言断句-(李毅梅/红尘中行走的孤独)浅评(张季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散言断句-(李毅梅/红尘中行走的孤独)浅评》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季次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散言断句-(李毅梅/红尘中行走的孤独)浅评
梅君:
你的书评《红尘中行走的孤独》,妙极!
今散言断句,以示体会:
一、文心对接互映
别的不议,仅题目的经络联接即可说明——
令琪君散文集题名《热闹的孤独》;而梅君的书评目名《红尘中行走的孤独》。难道不是文心的互映,文脉的共流么?
二、文风轻拂互绕
梅君的书评文风,与其说是议理文论,不如讲系散文抒笔。全文将议点论据化入美秀辞句之意韵中,简洁雅致,亲切自然。如果说“文集”是一泓深潭,那么“书评”即潭水渗透出的山泉细流,潺潺涓涓,清清亮亮。水质纯净,水花润眼,水声浸心……
三、文气交融相和
体现于对文学的炽情,文笔的运道,文彩的闪现,文气的开合等都形神地相似、相投。
以上,都不必点红拈紫,循章摘句,引证例举。
四、书评有点晴之笔
对于令琪君所拥有的文心情怀,超凡才华,书评已是筛金选玉了。尤其对令琪君作为散文家、辞赋家所具有的“博古通今”文化渊源,气度修为,丰富知识,文学功底等更有点晴之笔。
五、书评酷似序文体
我倒更乐意视梅君的书评《红尘中行走的孤独》,作为令琪君散文集《热闹的孤独》再版时的序文之一呢!
适时,不妨征询令琪君的感受。
偏见歪说,亦为心语。如不妥,请度我之赤诚文意。
专复。
晚安(哦,应是早安)!
季风急就
二0一八年七月廿二日
凌晨1:40
附:李毅梅书评
红尘中行走的孤独
今天收到曾令琪先生寄来的新作《热闹的孤独》,这本宏篇巨作的散文集,封面素白淡致,一轮缺月挂在天上,月下的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酒有月,载歌载舞,看起来风流潇洒,热闹非凡。然而凄清的月儿冷冷地挂在天上,月下品着苦涩的酒,我看到李白热闹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孤独而又苦闷的心,整个封面诠释了《热闹的孤独》,让人震撼!
打开目录,此书分为四辑,《历史余晖》、《山水记忆》、《性灵乐章》、《人物剪影》,没看内容,先数篇数,正文一共58篇,加上序和后记,正好凑成了60篇,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六六顺呀!350个页码,洋洋洒洒30万字,捧在手里是沉甸甸的,特别感觉文化内涵更是沉甸甸的。
自古巴蜀多才俊,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曾令琪先生的真性情。先生能够大作迭出,我觉得其“注川人风骨;举川人仕进;去川人彷徨。”在他顺手拈来的笔下,处处可见巴蜀情缘。
一、博古通今
翻开新书,第一辑《历史余晖》,十篇大作,每篇的标题都是三个字,特别规整、精炼。《乌江渡》、《淮阴叹》、《李广悲》、《铜雀台》、《武侯祠》、《白马关》......循着前人的足迹,探寻历史的遗踪,在先生厚重的笔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得以诗意的解读,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涉内容,天上地下,博古通今,东南西北,阡陌纵横,无所不至。
读一篇开眼,读十篇增智。巴山蜀水孕育了曾先生的诗书生涯和卓绝人生。他喜欢乐山娱水,听竹林幽静,醉山风水韵,沐风,沐情、沐心。先生更喜欢体验民情,常常行走于市井巷陌,考察民风民俗。拜读曾先生的《历史余晖》,有对历史的见证和求证,有现场见闻和见地,又融入自己身临其境的感情和感怀。对那么多历史人物精到的“挖掘”,凝结成了十篇精致散文,魂晶莹,灵剔透,梦轻柔,给予人的是返璞归真的韵味意境。
从《玄都观》刘禹锡创造“竹枝词”这一新的诗歌体式,到完成诗歌史上开宗立派的创举。从《白马关》蜀汉之所以能最终奠定开国的格局,与魏、吴鼎足而三,庞统其人,功不可没,到“是非成败转头空”。从《包公祠》包公“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以“孝”作基础,到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初衷不改,真正实践了自己“毋贻来者羞”的誓言,赢得后世永远的景仰。行文亲切、质朴如行云流水,博古通今,独具匠心。真是达到了篇篇好读和耐读。
二、寄情山水
新书第二辑《山水记忆》,正所谓开卷不忍释手,掩卷得启得益。依赖于长江,川蜀山水便添了一份灵秀。生长在这片土地的曾先生,骨子里喜欢大气豪放的山水,于是就有了《云冈退想》、《仰望市达拉官》、《周庄美》、《如痴 如醉九寨沟.》《烟花三月下扬州》等十六篇吟咏天高云淡、山清水秀的华章。
喜欢曾先生干净清纯的文字,愿意和先生一道移步巴蜀山水。我的心欲被先生描述得山水雄奇,人杰地灵所感动。那一座座高山仰止、那一波波曲水陶醉,荡漾在心湖,明媚在眸中。正所谓山高而不仰、静水流深之心境。
曾先生笔下的《周庄美》的周庄,古色古香。古桥,古楼,古塔,古寺,古宅,那清幽秀美的“梦虚道院”更是散发着古老的气息。除此之外,周庄处处一个“小”字。小镇,小船,小河,小街,小巷,小店铺,小戏台,民居小楼“一线天”。是江南众多佳丽中童颜鹤发的太婆:沧海桑田曾经她的眼,鸿爪留痕曾经她的心。青春虽然逝去,但当年的风采依稀可见。她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看庭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
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中,曾先生用浓墨重彩描述了李白在诗词的地位,四川人对外界的向往,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以及扬州琼花的韵味等等,让我能够清晰地听见那川蜀之地的古老之音,能够透过厚厚的云层体味那古老厚重的文化积淀,闻到千年底蕴的芬芳,我不得不陶醉,不得不被征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性灵乐章
说到曾先生的散文,内容丰厚,情感真挚。新书第三辑收录《热闹的孤独》、《永恒的悲怆》、《宁国寺听雨》、《夏日絮语》等等十六篇散文,正是我所喜欢的。他的心在幸福、兴奋、痛苦、担忧、遗憾、动容、期待……幽梦般的诗意,在风中缠绵。顷刻间,一个混沌的心,豁然开朗,就如烟波浩渺中小桥流水的淡雅,寂静温婉,纤尘不染。
《宁国寺听雨》,曾先生的灵魂穿越了时空,和古人神会。他在遥想盛唐的风采,在倾听大宋的禅音。欲邀多愁善感的词人能到宁国寺来,闻一闻钟,听一听雨,看一看宁国寺1800多年来经历的忧患与沧桑,一起听新的感受。
《看云》体会宇宙为万物之逆旅,光阴乃百代之过客。人生岁岁,江月年年,一切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亘古如此。
四、硕果累累
散文世界,南北方各自独特的地域特点,造就了华夏不同的流派。对于川蜀,几千年来,盆地里滋养了无数的贤俊奇才,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巴蜀文化的累累硕果。汉有司马相如卓文君,唐有李白,宋有苏轼,明有杨慎,清有张船山,现代有郭沫若、巴金,星星闪烁,皆卓尔超群,自成一家,名闻遐迩。
而曾令琪先生,亦是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1997年12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歌研究专著《周恩来诗歌赏析》;1998年10月出版散文集《梦游历史》。此后,先后出版散文集《破碎的星空》、长篇小说《你的胴体我的脸》、文艺鉴赏集《名句、名篇背后的故事》、诗集《抚摸疼痛》、评论集《曾言无忌》、研究专著《朱德诗词曲赏析》、《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文史杂著《巴蜀明珠资中》等,并在《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选刊》、《今古传奇》、《散文家》、《诗潮》、《知音》、《今日文摘》等刊物发表众多的作品。2009年,两次获得《人民文学》散文征文奖。2012年获得人民文学古贝春散文大赛一等奖。2015年,再获人民文学征文奖。其辞赋被《人民文学》和《中华辞赋》杂志刊发,深受好评。据不完全统计,他写下的文字,已突破420万字,发表、出版的文字,已达370万字。
在品读过曾先生的为人,品读过曾先生的新作之后,我一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就如烟波浩渺中小桥流水的淡雅,寂静温婉,纤尘不染。红尘中行走的孤独 ,值得我去回味,去反思,去启迪更多的心灵。我端起书中的酒杯,深深祝福曾先生……[1]
作者简介
张季次,笔名季风,词作家,艺评人,社会音乐活动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