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散言斷句-(李毅梅/紅塵中行走的孤獨)淺評(張季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散言斷句-(李毅梅/紅塵中行走的孤獨)淺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散言斷句-(李毅梅/紅塵中行走的孤獨)淺評》中國當代作家張季次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散言斷句-(李毅梅/紅塵中行走的孤獨)淺評

梅君:

你的書評《紅塵中行走的孤獨》,妙極!

今散言斷句,以示體會:

一、文心對接互映

別的不議,僅題目的經絡聯接即可說明——

令琪君散文集題名《熱鬧的孤獨》;而梅君的書評目名《紅塵中行走的孤獨》。難道不是文心的互映,文脈的共流麼?

二、文風輕拂互繞

梅君的書評文風,與其說是議理文論,不如講系散文抒筆。全文將議點論據化入美秀辭句之意韻中,簡潔雅致,親切自然。如果說「文集」是一泓深潭,那麼「書評」即潭水滲透出的山泉細流,潺潺涓涓,清清亮亮。水質純淨,水花潤眼,水聲浸心……

三、文氣交融相和

體現於對文學的熾情,文筆的運道,文彩的閃現,文氣的開合等都形神地相似、相投。

以上,都不必點紅拈紫,循章摘句,引證例舉。

四、書評有點晴之筆

對於令琪君所擁有的文心情懷,超凡才華,書評已是篩金選玉了。尤其對令琪君作為散文家、辭賦家所具有的「博古通今」文化淵源,氣度修為,豐富知識,文學功底等更有點晴之筆。

五、書評酷似序文體

我倒更樂意視梅君的書評《紅塵中行走的孤獨》,作為令琪君散文集《熱鬧的孤獨》再版時的序文之一呢!

適時,不妨徵詢令琪君的感受。

偏見歪說,亦為心語。如不妥,請度我之赤誠文意。

專復。

晚安(哦,應是早安)!

季風急就

二0一八年七月廿二日

凌晨1:40

附:李毅梅書評

紅塵中行走的孤獨

今天收到曾令琪先生寄來的新作《熱鬧的孤獨》,這本宏篇巨作的散文集,封面素白淡致,一輪缺月掛在天上,月下的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酒有月,載歌載舞,看起來風流瀟灑,熱鬧非凡。然而淒清的月兒冷冷地掛在天上,下品着苦澀的酒,我看到李白熱鬧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顆孤獨而又苦悶的心,整個封面詮釋了《熱鬧的孤獨》,讓人震撼!

打開目錄,此書分為四輯,《歷史餘暉》、《山水記憶》、《性靈樂章》、《人物剪影》,沒看內容,先數篇數,正文一共58篇,加上序和後記,正好湊成了60篇,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六六順呀!350個頁碼,洋洋灑灑30萬字,捧在手裡是沉甸甸的,特別感覺文化內涵更是沉甸甸的。

自古巴蜀多才俊,獨特的人文環境,孕育了曾令琪先生的真性情。先生能夠大作迭出,我覺得其「注川人風骨;舉川人仕進;去川人彷徨。」在他順手拈來的筆下,處處可見巴蜀情緣。

一、博古通今

翻開新書,第一輯《歷史餘暉》,十篇大作,每篇的標題都是三個字,特別規整、精煉。《烏江渡》、《淮陰嘆》、《李廣悲》、《銅雀台》、《武侯祠》、《白馬關》......循着前人的足跡,探尋歷史的遺蹤,在先生厚重的筆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得以詩意的解讀,一個個鮮活的面孔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所涉內容,天上地下,博古通今,東南西北,阡陌縱橫,無所不至。

讀一篇開眼,讀十篇增智。巴山蜀水孕育了曾先生的詩書生涯和卓絕人生。他喜歡樂山娛水,聽竹林幽靜,醉山風水韻,沐風,沐情、沐心。先生更喜歡體驗民情,常常行走於市井巷陌,考察民風民俗。拜讀曾先生的《歷史餘暉》,有對歷史的見證和求證,有現場見聞和見地,又融入自己身臨其境的感情和感懷。對那麼多歷史人物精到的「挖掘」,凝結成了十篇精緻散文,魂晶瑩,靈剔透,夢輕柔,給予人的是返璞歸真的韻味意境。

從《玄都觀》劉禹錫創造「竹枝詞」這一新的詩歌體式,到完成詩歌史上開宗立派的創舉。從《白馬關》蜀漢之所以能最終奠定開國的格局,與魏、吳鼎足而三,龐統其人,功不可沒,到「是非成敗轉頭空」。從《包公祠》包公「執法如山」、「鐵面無私」以「孝」作基礎,到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風雨雨,初衷不改,真正實踐了自己「毋貽來者羞」的誓言,贏得後世永遠的景仰。行文親切、質樸如行雲流水,博古通今,獨具匠心。真是達到了篇篇好讀和耐讀。

二、寄情山水

新書第二輯《山水記憶》,正所謂開卷不忍釋手,掩卷得啟得益。依賴於長江,川蜀山水便添了一份靈秀。生長在這片土地的曾先生,骨子裡喜歡大氣豪放的山水,於是就有了《雲岡退想》、《仰望市達拉官》、《周莊美》、《如痴 如醉九寨溝.》《煙花三月下揚州》等十六篇吟詠天高雲淡、山清水秀的華章。

喜歡曾先生乾淨清純的文字,願意和先生一道移步巴蜀山水。我的心欲被先生描述得山水雄奇,人傑地靈所感動。那一座座高山仰止、那一波波曲水陶醉,蕩漾在心湖,明媚在眸中。正所謂山高而不仰、靜水流深之心境。

曾先生筆下的《周莊美》的周莊,古色古香。古橋,古樓,古塔,古寺,古宅,那清幽秀美的「夢虛道院」更是散發着古老的氣息。除此之外,周莊處處一個「小」字。小鎮,小船,小河,小街,小巷,小店鋪,小戲台,民居小樓「一線天」。是江南眾多佳麗中童顏鶴髮的太婆:滄海桑田曾經她的眼,鴻爪留痕曾經她的心。青春雖然逝去,但當年的風采依稀可見。她就這樣靜靜地坐着,看庭前花開花落,看天上雲捲雲舒。

李白《煙花三月下揚州》中,曾先生用濃墨重彩描述了李白在詩詞的地位,四川人對外界的嚮往,李白與孟浩然的關係,以及揚州瓊花的韻味等等,讓我能夠清晰地聽見那川蜀之地的古老之音,能夠透過厚厚的雲層體味那古老厚重的文化積澱,聞到千年底蘊的芬芳,我不得不陶醉,不得不被征服,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性靈樂章

說到曾先生的散文,內容豐厚,情感真摯。新書第三輯收錄《熱鬧的孤獨》、《永恆的悲愴》、《寧國寺聽雨》、《夏日絮語》等等十六篇散文,正是我所喜歡的。他的心在幸福、興奮、痛苦、擔憂、遺憾、動容、期待……幽夢般的詩意,在風中纏綿。頃刻間,一個混沌的心,豁然開朗,就如煙波浩渺中小橋流水的淡雅,寂靜溫婉,纖塵不染。

《寧國寺聽雨》,曾先生的靈魂穿越了時空,和古人神會。他在遙想盛唐的風采,在傾聽大宋的禪音。欲邀多愁善感的詞人能到寧國寺來,聞一聞鍾,聽一聽雨,看一看寧國寺1800多年來經歷的憂患與滄桑,一起聽新的感受。

《看雲》體會宇宙為萬物之逆旅,光陰乃百代之過客。人生歲歲,江月年年,一切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亘古如此。

四、碩果纍纍

散文世界,南北方各自獨特的地域特點,造就了華夏不同的流派。對於川蜀,幾千年來,盆地里滋養了無數的賢俊奇才,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了巴蜀文化的累累碩果。漢有司馬相如卓文君,唐有李白,宋有蘇軾,明有楊慎,清有張船山,現代有郭沫若、巴金,星星閃爍,皆卓爾超群,自成一家,名聞遐邇。

而曾令琪先生,亦是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1997年12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歌研究專著《周恩來詩歌賞析》;1998年10月出版散文集《夢遊歷史》。此後,先後出版散文集《破碎的星空》、長篇小說《你的胴體我的臉》、文藝鑑賞集《名句、名篇背後的故事》、詩集《撫摸疼痛》、評論集《曾言無忌》、研究專著《朱德詩詞曲賞析》、《末代狀元駱成驤評傳》、文史雜著《巴蜀明珠資中》等,並在《人民文學》、《中篇小說選刊》、《今古傳奇》、《散文家》、《詩潮》、《知音》、《今日文摘》等刊物發表眾多的作品。2009年,兩次獲得《人民文學》散文徵文獎。2012年獲得人民文學古貝春散文大賽一等獎。2015年,再獲人民文學徵文獎。其辭賦被《人民文學》和《中華辭賦》雜誌刊發,深受好評。據不完全統計,他寫下的文字,已突破420萬字,發表、出版的文字,已達370萬字。

在品讀過曾先生的為人,品讀過曾先生的新作之後,我一顆混沌的心,豁然開朗,就如煙波浩渺中小橋流水的淡雅,寂靜溫婉,纖塵不染。紅塵中行走的孤獨 ,值得我去回味,去反思,去啟迪更多的心靈。我端起書中的酒杯,深深祝福曾先生……[1]

作者簡介

張季次,筆名季風,詞作家,藝評人,社會音樂活動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