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文人相轻

原图链接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汉语成语,【拼音】:wén rén xiāng qīng,轻:轻视。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1]

目录

出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后汉茂陵人,字武仲,博学能文)之于班固(后汉安陵人,字孟坚,九岁能属文,及长,博贯载籍,续其父班彪所著《汉书》),伯仲之间(即指在兄弟序次之间,不相上下)耳。而固小之(轻视傅毅),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示例】:

清·钱泳《履园丛话•书学·总论》:虽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而谓三公必传,可与松雪、恩翁争席者,则吾未敢信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老是说着同样的一句话是要厌的。在所谓文坛上,前年嚷过一回‘文人无行’,去年是闹了一通‘京派和海派’,今年又出了新口号,叫作‘文人相轻’。”“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并非汉魏之际,也不必恰如那时的文人,一定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典故 

北宋时期,张耒做一首诗送给苏东坡过目,苏东坡笑他:天边赵盾益可畏,水府右军方熟眠。这是热汤清炖王羲之。张耒心中不服,也指出苏东坡的诗中人名用得不当,苏则要他去找曹操理论。这正是曹丕《典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所谓“文人相轻”,是指文人各以自己才学之所长,轻视他人之所短。这种风气,由来已久。这是知识分子中一种常见的弊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互相尊重,各以别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视频 

成语故事 第196集 文人相轻

参考资料 

  1. 刎颈之交 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