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兖镇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城区周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5°29′~35°35′,东经116°46′~116°51′。北接谷村镇,西邻泗庄镇,南连王因镇,西南和黄屯镇接壤,东南、东北分别与兴隆庄镇和曲阜市时庄镇隔泗河相望,内与兖州城区交错衔接。镇机关驻地在城区西南郊,距兖州区政府所在地3公里,济(南)微(山)公路西侧。

该镇地处鲁西南平原的东北部,属泰沂山前倾斜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最大距离5.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2.7公里,总面积101.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821公顷。 主要河流泗河、府河,境内流长18公里,流域面积9平方公里。

2019年10月8日,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

概况

新兖镇与省级开发区山东兖州工业园区镇园合一,辖86个行政村居,总面积101.44平方千米,人口88638人(2017)。先后荣获“中国投资环境百强乡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新农村建设明星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科学发展园区”、“山东最佳投资园区”等4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被济宁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首批新型乡镇建设试点镇,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乡镇。

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大开放促进,园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现有企业530家,其中规模企业50家,培育了太阳纸业、华勤集团两家销售过300亿企业、齐鲁工装、翔宇化纤两家销售过100亿企业,形成了造纸包装、橡胶化工、装备制造、化纤纺织、生物医药等国内优势产业。围绕发展提升优势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培植打造千亿园区,坚持开放推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深化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持续增量提质、做大做强。太阳纸业食品包装卡纸、华勤集团钢丝帘线二期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成投产;摩托车胎、永丰国贸、恒茂商都、炬德机械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希尔康泰新上比阿培南、阿扑西林制剂项目,一举填补两项国内空白;曜晖太阳能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新上槽式光热发电高温集热管项目进军新能源产业;纸制品深加工、太阳能草坪灯等招商引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2012年,完成规模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规模工业销售收入884亿元。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按照拆除平房建楼房,合村并点建社区,节约土地建园区”的思路,规划建设了华勤马青、太阳吴村、牛楼、金村、泗庄5个万人大社区,累计建成入住住宅楼116栋、3593套,即将上房21栋、560套,社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商贸、医疗、文化等服务实施达到 “十有”标准,群众居住条件大改善、生活质量大提高、生产方式大转变。 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理积存垃圾5万余方,柴草堆2000余处,沙石等建筑材料300余堆,查处各类违法建筑20余处,完善了“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坚持统筹发展,民生事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救助、养老、教育、农业等各项利民实事落到实处,实现了应保尽保。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村兴办社会福利,全镇人民尽享普惠政策及经济发展成果。

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花生、棉花、芝麻及白菜、萝卜、瓜类、 豆角、芹菜等。植被面积2271.5公顷,占总面积的约约55%,林木覆盖率约23.3%。境内居住着回族、满族、 土家族、壮族、蒙古族、朝鲜族、彝族、瑶族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50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25%。居民有张、刘、王、李、赵、马、杨、高、陈、牛等237个姓氏,其中张姓最多。

行政区划

辖演武厅社区、山拖社区、新义村、赵家村、吴家村、刘家村、王鲁村、易村村、孟村村、土楼闸村、八里铺村、鲍家林村、代家村、官庄村、李楼村、马家桥村、小马青村、牛家楼村、大雨住村、大马青村、前杨村、后杨村、前寨子村、后寨子村、倪家村、于家桥村、乔家村、沈官屯村、牛厂村、于村村、杨庄村、齐王庙村、泗庄村、沙岗村、王庄村、肖街村、广街村、六股路村、姜高村、徐营村、南王屯村、顺德楼村、程村村、蔡行村、牛行村、张行村、叶行村、东稻营村、西稻营村、杨厂村、东张庄村、老府庄村、金村村、前道义村、后道义村、张坡村、夏村村、牛屯村、辛北庄村、张陈村、夏庙村、穆庙村、武村村、牟屯村、坊里村、大徐村、五炉村、尹村村、官路口村、王村村、张村村、韩村村、刘村村、周楼村、曹洼村、大胡村、前吴村、小徐村、宋庙村、闫村村、楚洼村、高庙村、宋村村、朝阳村、董村村、大南铺村村、煤机厂等86个行政单位。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70882105:~001 111演武厅社区 ~002 122山拖社区 ~200 111新义村 ~201 111赵家村 ~202 111吴家村 ~203 111刘家村 ~204 112王鲁村 ~205 112易村村 ~206 112孟村村 ~207 220土楼闸村 ~208 112八里铺村 ~209 112鲍家林村 ~210 112代家村 ~211 111官庄村 ~212 112李楼村 ~213 112马家桥村 ~214 112小马青村 ~215 112牛家楼村 ~216 112大雨住村 ~217 112大马青村 ~218 112前杨村 ~219 112后杨村 ~220 220前寨子村 ~221 220后寨子村 ~222 112倪家村 ~223 220于家桥村 ~224 122乔家村 ~225 112沈官屯村 ~226 122牛厂村 ~227 122于村村 ~228 112杨庄村 ~229 122齐王庙村 ~230 111泗庄村 ~231 112沙岗村 ~232 112王庄村 ~233 112肖街村 ~234 112广街村 ~235 112六股路村 ~236 112姜高村 ~237 122徐营村 ~238 112南王屯村 ~239 220顺德楼村 ~240 112程村村 ~241 112蔡行村 ~242 112牛行村 ~243 112张行村 ~244 112叶行村 ~245 112东稻营村 ~246 112西稻营村 ~247 112杨厂村 ~248 112东张庄村 ~249 112老府庄村 ~250 112金村村 ~251 112前道义村 ~252 112后道义村 ~253 112张坡村 ~254 220夏村村 ~255 220牛屯村 ~256 220辛北庄村 ~257 220张陈村 ~258 220夏庙村 ~259 220穆庙村 ~260 220武村村 ~261 220牟屯村 ~262 220坊里村 ~263 220大徐村 ~264 220五炉村 ~265 112尹村村 ~266 220官路口村 ~267 220王村村 ~268 220张村村 ~269 220韩村村 ~270 220刘村村 ~271 220周楼村 ~272 220曹洼村 ~273 220大胡村 ~274 220前吴村 ~275 220小徐村 ~276 220宋庙村 ~277 220闫村村 ~278 122楚洼村 ~279 122高庙村 ~280 122宋村村 ~281 122朝阳村 ~282 122董村村 ~283 220大南铺村村 ~401 123 煤机厂。

历史沿革

1949年称第一区,1958年改工风公社,1966年与城关镇分治,设城关区,1986年改城郊乡。1994年9月7日,撤销城郊乡,设立新兖镇。1996年,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5.6万人。

原泗庄镇1949年称第七区,后改泗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6年改乡。1995年,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泗庄、牛厂、于家、沈官屯、六股路、广家街、肖家街、沙岗、南王家屯、徐家营、姜高、顺德楼、王家庄、程家、蔡家行、张家行、牛家行、叶家行、董家、高庙、宋家、齐王庙、杨家庄、六里井、范家堂、范家庄、薛家庙、曹阳、东韩、韩家楼、李家庙、刘官庄、任老庄、东孟家、李家湾、王鲁、五里庄、土楼闸、易家39个行政村。1996年8月,撤销泗庄乡,设立泗庄镇,其行政区域不变,政府驻地由泗庄迁至薛庙西兖颜公路3.5千米处。

2000年12月,撤销泗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兖镇。2005年8月,将黄屯镇东稻营、西稻营、杨厂、东张庄、老府庄、金家村等6个村划归新兖镇管辖。2008年5月,将新兖镇龙桥、西关、旧关、六里井、牛王、李庙、韩家楼、东韩、五里庄、范家庄、范家堂、薛家庙、刘官庄、任老庄、李家湾等15个村划出设立龙桥街道;将新兖镇古城、陈家、傅家楼、琉璃厂、豆腐店、天仙庙、三河、诸天寺、东关等9个村划归酒仙桥街道管辖;将新兖镇永丰、南关、刘家岗、红花、北关等5个村划归鼓楼街道管辖;将新兖镇楚家洼、高家庙、宋家、董家、朝阳等5个村划归大安镇管辖。调整后的新兖镇与兖州新兖工业园实行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辖51个行政村(共划出34个村),总面积60.3平方千米,人口4.06万人,镇机关驻地迁至官庄村。

2013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兖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函民字[2013]2号)同意将大安镇牛家屯、武家村、张家坡、穆家庙、夏家庙、辛北庄、前道义、后道义、牟家屯、大南铺、夏家村、张陈、大徐村、坊里村、大胡街、宋家庙、西韩村、五炉村、曹家洼、周家楼、官路口、刘家村、小徐村、阎家村、张家村、尹家村、前吴村、王家村、宋家村、董家村、曹阳村、高庙、楚家洼等33个行政村和山拖社区划归新兖镇。[3]

经济状况

新兖镇风景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195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6.9万元,1978年为516.5万元,2000年为43.2亿元。2000年,一、二、三产业比为4:67:29;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43亿元。该镇以工业发达闻名。境内有山东省农机公司、山东省生产资料公司、山东省第二水利工程公司、山东拖拉机发动机厂、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地质矿产第三地质大队、铁道部第十四局第三工程处、山东省地方煤矿建井工程处、临沂矿务局古城煤矿、山东省基本建设物资集团兖州公司、济宁电业局马青变电站等16个省部属及济宁市驻兖单位;有兖州杨庄煤矿、兖州兴隆酒厂、兖州第二面粉厂、热电公司、化工厂等11个市属工业企业。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造纸、化工、冶金、医药、电子、机械、建材、食品为主的八大工业体系,建立国家级企业集团2家,省级企业集团4家。上述大中型工业企业促进了新兖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各业的快速发展。

强镇由来

兖州素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埠,在国内外颇有知名度。新兖镇位于城市四郊,甚得其利。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乡镇第一名。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乡镇、 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好贡献大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齐鲁乡镇之星、山东省乡镇企业示范区、山东省科技星火示范乡镇、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济宁市小康先进乡镇、济宁市经济强乡镇、济宁市百家功勋单位、济宁市规模化建设模范乡镇、济宁市安全文明乡镇、济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特色农业乡镇、济宁市乡镇企业强乡镇等。该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六年位居济宁市乡镇第一名,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十强乡镇行列,2000年列山东省第三名。2018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77位。

大事记

清咸丰三年(1853年)4月,境内因连年遭受水、旱灾害,饥民纷纷求食,攀辕乞丐、男女老幼十百成群,“少壮具已逃亡,老稚不能相顾,十室九空”。

清咸丰十年(1860年),张乐行率捻军到兖州城郊活动,大批穷苦农民为生活所迫参加捻军。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传教士安治泰以“巨野教案”清政府赔款在兖州城西南隅永丰村内建教堂。占地8万余平方米,主楼大圣堂高21米。1899年建成。后,天主教总堂由阳谷迁至兖州。

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津浦铁路济(南)兖(州)段及兖州府站动工兴建。1911年,泗河铁路大桥始建,单行线,钢架石墩结构,全长300米。翌年11月6日,全线竣工通车。

1931年12月16日,滋阳、曲阜、济宁、泰安等7处中等学校2000多名学生组成“南下抗日请愿团”会集兖州火车站,卧轨截车南下请愿,津浦铁路中断4天,震动全国。

1942年4月,日军强迫万余名农民挖沟,引泗河水灌稻田。沟自南关村南至竹亭洼,长10余公里,占地166.7公顷。同年秋天,水稻收获,全被日军抢走。

1945年10月,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三区派工作队到境内南部的大雨住村、前、后杨庄村、 乔家村、前、后寨子村、于家桥村、倪家村等地开展工作。于翌年4月发展了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8年7月12日17时,人民解放军从境内的赵家村、西关村、龙桥村、旧关村等处向兖州城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13日16时30分解放兖州。全歼驻兖国民党军2.8万人,生俘国民党将级军官8人。

1950年10月25日,全区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有348名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3年春,全县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牛家楼信用合作社成立。

1956年2月,西关农业合作社女社员张兰芹经培训留中匈友谊拖拉机站工作,成为全县第一名女拖拉机手。

1957年7月19~24日,连降暴雨,泗河水猛涨,河堤欲决,全民进行防洪。为保城市和铁路安全,被迫在马家桥村后炸堤分洪。境内南部一片汪洋,村庄及田苗全部淹没。

1965年11月19日,济宁电业局小马青变电所在小马青村东北处破土兴建,翌年6月建成投运。

1975年11月,会战寨子洼,压沙改土,全社整平土地,进行园林化建设,同时建寨子农场。

1976年6月,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在省委副书记李振的陪同下到倪家村视察农业生产。

1978年5月20日,杨庄煤矿在牛家楼村南破土兴建,1979年5月缓建,1984年10月10日开工再建,1987年10月1日试产成功,设计年产原煤20万吨。

198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到寨子洼林场视察林业生产情况。

是年6月,城郊乡设立史志办公室,开始编纂志书。1988年11月《兖州县城郊乡志》出版发行。

1985年12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城郊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87年11月27日,境内突降雨雪18.3毫米,24小时气温下降10.8℃,持续5天,历史罕见。小麦、白菜受冻严重。

1990年,建设工贸小区,面积5平方公里。1999年被评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2000年,小区拥有企业34家,对镇财政贡献率达90%。

1992年11月12日,兖州造纸厂与美国太阳国际公司合资兴建兖州太阳纸业有限公司,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1994年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到新兖镇视察工作,题词:“走协调发展之路,实现由小康向现代化跨越”。

是年9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锡铭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月志、市长胡桂龙陪同下视察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轻工总会会长于珍、副会长傅立民率参加“全国轻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人员到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视察。

1996年6月11日,省长李春亭视察马家桥、小马青村麦收和银河橡塑集团、合金钢股份有限公司及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生产情况。

是年11月14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惠来在济宁市委书记王修智陪同下视察该镇综合治理工作。

1997年5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在省委秘书长王修智、济宁市委书记王仁元陪同下视察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和小马青村。

是年11月18日,国务委员宋健陪同美国科技代表团到该镇代家村考察秸秆气化工程。

1998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省长李春亭陪同下视察该镇农业生产情况。

是年6月11日,省委副书记吴爱英视察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生产情况。

是年7月1日,银河橡塑集团与法国德普勒公司合资成立银河德普胶带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系济宁市最大的合资企业。

是年9月11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志浩率省人大环保执法检查团一行13人,到新兖镇检查环保工作。

1999年11月5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公之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修智、副省长陈抗甫陪同下,到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参加耐久性公文档案、办公系列专用纸鉴定会。

是年12月4日,省委副书记陈建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大明到新兖镇检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2000年3月3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光林到新兖镇视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是年4月,私营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建立。私营工业园规划66.7公顷,总投资2400万元。入园企业6家。

是年12月,泗庄镇和新兖镇合并,称新兖镇。

2008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兖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函民字[2008]13号、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兖州市行政区划的通知》济政字[2008]88号、济宁市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公布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单位及政区划调整方案》济新镇发[2008]1号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调整,新兖镇调整后共划出34个村,保留51个村,沿用新兖镇名称,与兖州新兖工业园合为一体。新兖镇机关驻地牵至官庄村。

经济发展

1949年

境内耕地面积3356公顷,人均耕地0.17公顷,粮食平均亩产74.5公斤,总产342.6万公斤。1978年耕地面积2571公顷,人均耕地0.08公顷,粮食亩产510.5公斤,总产1437.5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565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整了农作物种植布局,实行科学种田。在稳定粮田面积,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搞立体化、多层次种植,实行粮林、粮棉、粮菜、粮粮等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产业效益。大搞了以农田林网化为主体工程的农田基本建设。 进行土地整平,增加灌溉面积。1986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7.9%,农业机械总动力1.63万千瓦。全镇粮食平均亩产735.5公斤,比1978年增加225公斤,总产2046万公斤。

90年代

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逐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91年,粮食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至2000年,全镇共发展良种培育基地100公顷,优质专用粮1333.3公顷,露地蔬菜400公顷,各类蔬菜、食用菌、 珍果大棚690个。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建起了金凤种禽公司、旧关种鸡场等专业养殖场和9个养殖小区,畜禽饲养总量760万只(头)。林业生产按照“农田林网化、河堤沟渠林果化、村庄园林化”的要求,累计植树140万株,林地面积达344公顷,林木覆盖率23.3%,林木蓄积总量8.08万立方米,建成高标准生态林网156公里,生态示范区1533公顷。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和推广农业科技,全镇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5%, 节水灌溉率达80%,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率达96%。机械总动力3.03万千瓦。建设了小马青村和济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 成立了5家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引进推广实用技术30多项,引进新品种20多种,发挥了其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大力扶持了太阳纸业集团、田野食品有限公司、金凤种禽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2000年,全镇耕地面积1821公顷,人均耕地0.045公顷,粮食亩产1004公斤, 总产1904.7万公斤。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0775万元,其中种植业17728万元,林果业684万元,畜牧业12189万元,渔业174万元。

建国前

只有少量的红炉、纺织、砖瓦窑、石灰窑等零星手工业作坊。合作化时期,一些手工业作坊组织起合作社(组),开展小型加工、生产业务。1958年开始发展社办工业,先后建起大五金厂、面粉厂、液压机械厂、农机厂等小型企业。1975年以后,工业发展迅速,相继建立了锅炉队、纤维板厂、砖瓦场、被服厂、铜合金铸造厂、 建材厂等小型企业。1978年,从业人员41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0 0万元,利税85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落实各项经济政策,解放了生产力,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力转向乡镇企业,形成乡、村、联户和个体等多种形式办企业。1982年,纤维板厂改建为造纸厂,购置1092单网造纸机、打浆机各一台,年产普通包装纸540吨。1986年,合金钢厂建成投产,年产模具钢300吨。是年, 乡办工业企业17家,从业人员1305人,实现产值1146万元,利税192万元。1988年, 产业用布厂建成投产,年产矿用阻燃输送带整体带芯和工业帆布7万米。1989年,阻燃带厂建成投产,所产输送带广泛用于煤矿、工厂、码头。1990年,造纸厂、合金钢厂、产业用布厂、阻燃带厂四大骨干企业的产值均突破1000万元。

90年代后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由资源型、加工型向市场外向型经济转移,按照“工业立镇、骨干企业强镇”的工作思路,外引内联,加大技改力度,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造纸、化工、冶金、医药、电子、机械、建材、食品为主的八大工业体系。按照“连片发展,集约经营,块状隆起,统一管理”的思路,规划建设了占地5平方公里的工贸小区。 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工业产业升级。 区内共有企业34家,对财政的贡献率达90%。工贸小区被评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和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八五”以来,济宁市委、市政府连续十年在该镇召开济宁市发展乡镇企业现场会,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效益好的新上技改项目,在资金、土地、电力、项目审批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重点培养强中强,建设制高点,镇村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5年, 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60家,从业人员1.3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利税2.1亿元。 1996年提出了“控制新上,减少个数,壮大个头,择优扶强”的乡镇企业发展思路。1997年后深入开展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全面实施镇村企业改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九五”期间,全镇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共实施新上技改项目126项, 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6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8项。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了发展后劲。200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30家, 其中国家级企业集团2家,省级企业集团4家,中外合资企业21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家,过亿元的3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逾40亿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36条,从业人员15568人,产品达320多个品种、2000多种规格。 高档涂布白板纸、牛皮卡纸、合金工模具钢、高强力阻燃输送带4种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机制纸、输送带、胶囊制药、肠衣、保鲜蔬菜等12种产品已销往法国、澳大利亚、 东南亚、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85亿元,利税4.68亿元。

建国初期

房舍建筑大多依靠当地泥瓦匠班。泥瓦匠班常以师徒关系组合,也有临时凑班的。1975年12月,建立城关公社建筑队,有职工40人,从事民房建筑及修缮,年产值10万元。70年代末,逐步配备了井字架、龙门架、砼搅拌机、沙浆搅拌机等施工设备,能独立承建楼房、水塔及大跨度车间。1980年,建筑队与锅炉队合并为城关公社建筑公司,1984年改称兖州县第四建筑公司。1985年,建立南关建筑工程公司和北关建筑工程公司。90年代,各建筑公司机械化程度、施工能力普遍提高,开始承建一些结构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的大中型工程。共完成省优良工程17项,济宁市优良工程59项。2000年,全镇建筑公司(队)发展到35家,从业人员3290人,实现总产值1.99亿元,利税2116万元。

建国前

境内有东关、西关、南关、北关4处集市,钱庄及商号200多户。建国初期, 城关区组织群众入股建立了6处供销合作社,主要经营生活、生产用品,同时代购粮食、 花生、大豆,组织货郎担串街到户。全区共有私营商业者472户,从业人员840人,资本总额43.5万元。1953年,对私营商业通过加工定货、委托、经销、代销、组织联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大多数私营商业纳入合作化轨道。 1978年后,集体和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1 986年,有集体网点20处,个体工商业者1082户,从业人员1780人。90年代,集体和供销社商业服务网点在试行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全面实行“经营、定价、分配、用工自主”政策和“公有民营”等多种经营方式。1996年以来,在实施“三产带动战略,加快商城建设”的总体构想指导下,规划建设了总投资5000万元、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的富居家具城,建成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33.33公顷的永丰建材城,建设了营业面积4万平方米的龙桥商贸路、东南环商贸路、金桥商贸市场、金口坝旧货交易市场和旧关、南关农贸市场。构筑了以专业市场和商贸路为载体的现代化商业网点和批发市场新框架。发展了小马青村、代家村、新义村、南关村等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村,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第三产业的发展。2000年,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3878户,从业人员8584人,实现营业收入9.68亿元,利税1.15亿元。

新兖镇是工业主导型乡镇,坚持“工业立镇,骨干企业强镇”的发展思路。 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3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集团2家,省级企业集团4家,中外合资企业21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逾40亿元。形成了以造纸、冶金、化工、医药、机械、电子、建材、食品为主的八大工业体系。工贸小区内八大骨干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90%。镇内一、二、三产业围绕八大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并为之服务。

社会事业

1904年以来

境内有私塾50处, 学生320人。1912年之后,限制私塾,倡导学校教育。 1935年办起3处初等小学,学生350人。至1948年境内有小学6处,学生5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9%。1949年,恢复小学6处,在校学生810人,教师25人。校舍多是破庙宇、旧房子,校具破烂不堪。建国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大村开办农民夜校,开展扫盲运动。80年代,对校舍、设备全面进行改造,学校“六配套” (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均达到省级标准。90年代,投资62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中学两处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才3000多人。1997年以来,实施“科技兴镇、教育强镇”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投资160万元,建一流中心幼儿园和综合高中--兖州市第五中学。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 2000年,全镇共有各类学校1 9处,其中小学15处, 在校生2787人,教职工182人。中学3处,在校生3559人,教职工208人。 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对小学校舍进一步改造,全镇学校实现楼房化。该镇被评为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济宁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1549名,其中本科245名,大专418名。

该镇大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九五”期间,该镇企业共投资17.3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26项,其中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4项;引进国内国际先进设备23台(套),先进工艺26项,先进生产线12条。共开发出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的160余种新产品,其中有16种填补国家和省内空白,12种销往国际市场, 4种产品单项收入过亿元,19种产品单项收入过千万元。太阳纸业集团、银河德普胶带公司、云龙机电工业集团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各村都配备了科技村主任,成立了科技服务队。发展农民技术协会5家,科技示范服务基地7处,推广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秸秆气化等实用新技术30多项。被济宁市政府确定为唯一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省级星火示范乡镇”。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3200人,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5项。

新兖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诸如龙灯、竹马、狮子舞、地方戏、曲艺、书法、绘画、雕刻等代代相传。1968年建广播站,1977年建电影队,1980年建文化站和档案室,建图书阅览室25处,共藏书两万余册。1983年6月,成立史志办公室。经史志工作者6年的辛勤劳动,城郊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兖州县城郊乡志》于1988年11月出版。全书13.5万字,着重展现了城郊人民一个半世纪的革命斗争风云、历史名人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及改革开放后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1998年以来,健全了镇、村、户三级文化网络,成立文艺演唱队, 成功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镇电影管理站被国家文化部等6家单位评为“全国农村‘农林科技电影汇映月’活动先进单位”,该镇被评为“济宁市社会文化先进乡镇”。2000年,全镇共有文化大院40个,图书室56个,阅览室52个,调频广播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8%。购置文体器材及文化用品360件,开展文体活动156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国前

境内只有少数中医和几家中药铺。1952年组织联合诊所3处。1956年建立联合医院,下设6处门诊部,各村成立卫生室,有卫生技术人员62人。1958年9月改为公社卫生院。1969年,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1975年公社卫生院新建门诊楼一座,平房一排,有房屋44间,医护人员42人,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牙科、理疗科等15个科室。1983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公社卫生院易名为兖州县传染病医院, 1993年8月改称城郊乡卫生院,1994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属镇医院。1998年以来,累计投资144.5万元,新建门诊楼1400多平方米,购置了胃镜、 肠镜、脑电地形图机、B超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1998年,该院率先开展的支撑与置入支架治疗“布加氏”综合症的研究成果,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镇卫生院被评为济宁市“初级卫生保健示范乡镇卫生院”,济宁市“一级甲等医院” ,国家级“爱婴医院”。2000年,镇卫生院有医务工作者109人,开放床位80张,年门诊量2.3万人次,住院1386人次;有村卫生室28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8人,床位56张。

建国前夕

年人均粮食60公斤左右,经济收入不足30元。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人均粮食207公斤,经济收入45元。70年代以地瓜、玉米为主粮。80年代以小麦为主粮。90年代以面食加鸡、鱼、肉、蛋,生活讲究营养。穿着方面,70年代穿着颜色单调,多数是棉布,且计划供应数量不足。 90年代穿着颜色鲜艳,样式新颖,逐步向高档发展。80年代普及自行车,9 0年代摩托车、 汽车逐步成为代步工具,有车辆993辆。1994年实现了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村通程控电话、通油漆路、通有线电视。2000年,群众生活达到小康水平,90%以上的农户建设了砖混结构的新房, 人均住房面积31.2平方米。全镇电话装机总量18326部, 移动电话2869部,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8%,60%的农民加入了社会保险,农民人均纯收入3619元。

1986年以来

社会福利逐步提高,镇政府每年拨出资金,救济特困户。定期向烈军属、伤残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发放优抚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1998年以来, 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减免“三提五统”。小马青、龙桥、永丰、琉璃厂等12个村每月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30~60元的生活补助金, 90%的村实行了奖学金和助学金。1996年,投资80万元,建起了镇敬老院。1997年7月,又投资450万元,将敬老院扩建成高标准老年人公寓, 有120多位孤寡老人入住。老年人公寓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1964年部分村开始规划排房,加宽街道,砖瓦房增多。

1974年秋,开始对村、田、路等实行统一治理,村内主要街道扩为8-12米,乡村道路通畅。

1978年,全镇人均住房面积4.2平方米。

1986年,修筑省道济(南) 微(山)公路,境内段铺修柏油路竣工通车。

1987年12月,山东省小城镇工作理论研讨会后,对境内道路、村庄建设进行规划并逐步实施。

1994年,委托蚌埠市建设规划设计院、省城市规划设计院、济宁市建筑设计院设计“新兖镇村镇规划”,制定了旧村改造优惠政策,鼓励群众拆旧房建楼房。 小马青、马家桥、楚洼村被山东省政府评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1998年以来

投入城镇建设资金2.22亿元,新建楼房面积40.74万平方米;拓宽改造9条镇村主干道,总长21.9公里;硬化村庄街道60条,总长37.5公里。小马青村、马家桥村、倪家村等12个村建起了高标准小康楼。其中小马青村成为小康楼新村。按照镇村建设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和“规划先行、政策启动、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思路, 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5%。统筹安排了工业、商业、居住、文化、环境保护等各项建设。2000年,完成太阳广场、私营工业园、 小马青文化广场等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1418万元。开发商业街区3个,营业面积4.4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市场6个,营业面积30万平方米。建成中心村10个,生态示范村2个,园林化村庄17个,小康楼3076栋,秸秆气化站3座,人均住房面积3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3.3%。新兖镇被济宁市政府命名为“规模化建设模范乡镇”。

组织建设

地方组织

1945年秋, 中共兖济县委在城郊南部村庄开展工作。1946年4月乔家村的张玉修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镇第一名中共党员。此后,董家珍、姜振东等14人先后加入共产党, 同时在乔家村、寨子村、大雨住村3个村建立党支部。1948年12月, 在城区建立中共滋阳县第一分区委员会,下属4镇和公安派出所联合成立一个机关党支部。 至1950年建立了南关、永丰、吴村、马家桥村4个农村基层党支部。1955年11月, 第一分区委员会改称中共城关区委员会,有党员205人,党支部10个。1956年8月,城关区委员会改名为中共城关镇委员会,1958年8月更名为中共东风人民公社委员会, 11月易名为中共曲阜县兖州人民公社委员会,1962年1月改称中共兖州县城关人民公社委员会。1966年8月更名为中共城关区委员会,有党员269人,党支部32个。 1970年12月,改称中共城关人民公社委员会,有党员644人,党支部42个。1978年有党员852人,党支部48个。1984年5月改称中共城郊区委员会。1986年12月20日,成立中共城郊乡委员会,有党支部55个,党员1127人。1994年11月18日撤乡设镇,成立中共新兖镇委员会,是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996年、1998年和2000年, 新兖镇党校3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校”。1999年新兖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镇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是年12月,新兖镇党委辖企业党委1个,党总支24个,基层党支部164个,中共党员总人数发展到3369人。

基层政权

1948年12月城关区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1月改称为第一区公所,1955年11月易名为城关区公所,1956年8月改称城关镇人民政府,1958年8月建立东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是年11月易名为曲阜县兖州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2年1月改称兖州县城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6年8月更名为城关区公所。1967年3月建立城关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4月更名为城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建立城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5月,撤销城关公社建立城郊区公所,1986年12月20日更名为城郊乡人民政府。 1994年11月18日,撤销城郊乡设立新兖镇人民政府。2000年12月,泗庄镇与新兖镇合并后称新兖镇人民政府。

群众组织

1946年1月, 在辖区南部的乔家村、寨子、大雨住等村先后成立农民抗战救国会,简称农救会。1948年解放后,工人团体有城关工人联合会,简称工会。1964年成立城关公社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46年春,妇女团体称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境内的乔家村、寨子、大雨住村皆成立了妇救会。建国后称城关民主妇女联合会, 1957年9月改称城关妇女联合会。1946年前,青年团体在抗战时期称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1949年12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滋阳县城关区委员会, 1957年5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城关镇委员会,1994年11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兖镇委员会。 1950年9月成立滋阳县城关区工商联合会。1982年10月, 成立城关公社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1983年6月成立兖州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城郊分会。1991年又成立了城郊计划生育协会。

历史人物

刘不息

(生卒年月不详) 字体道,刘家岗村人。自幼寡言嗜学,1568年中进士,任河北省宝坻县知县。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擢升为户科给事中,历任礼科左右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等职。他两次主持明代朝廷对官吏三年一次的考核,铁面无私,深受同僚敬服。隆庆年间,发生了曾衮利用金钱争夺“世袭博士”的案件。刘不息细查曾氏谱系,挺身而出,上呈《劾冒袭疏》奏章,断定曾衮“倚仗财势,冒袭圣裔”。礼部从公复议,并治曾衮违命、冒袭之罪。刘不息晚年辞官归隐,卒于家,供入乡贤祠。

牛梦英

(?~1749) 字卓然,号眉村,牛家楼村人。少有文名,20岁考秀才为案首。雍正初,举“贤良方正”,受到皇帝召见,后任河南息县知县,深受民众爱戴。未半载因不适应官场的跪拜逢迎,辞归家乡,以栽花种竹自娱。他是当时著名书画家,常住牛家楼别墅进行书画创作,署名“别墅别人”。《滋阳县志》记载:“人得其片纸争宝之”。

牛运震

(1706~1758) 字阶平,号真谷,人称空山先生,牛家楼村人。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6岁中秀才,1733年,中进士。1736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在省城11次预试经史之赋及天文、地理、水道、兵法均获第一。1738年起先后任甘肃秦安、徽县、 两当等5县知县。 其政绩卓著, 深受民众爱戴,民众授予万民衣和训虎图。《甘宁青史略正编》 中记载:“前清一代,甘肃州县以牛运震为第一……”。174 8年秋,因受万民衣被诬陷罢职。返兖后闭门著书,有《春秋传》《周易解》《金石经眼录》 《金石图》《读史纠谬》《空山堂文集》等著作12部。其中,前4部已被收入《四库全书》。

张洪友

(1965~1986) 豆腐店村人。1984年毕业于琉璃厂联中,1985年1月应征入伍。1986年1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收复老山的战斗中,奉命炸掉敌3号洞。在接近敌火力点时,头部和双腿负重伤倒下。但他顽强地站起来,拉燃导火索,两次将爆破筒塞进敌洞里,炸掉目标后,自己也身受重伤。但他坚持战斗在最前线,被敌炮火击中,英勇牺牲。张洪友被誉为“老山前线的黄继光”,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马世骏

(1915~1991) 原名马宣亭,永丰村人。青少年时期思想活跃,就读于省立滋阳第五职业学校,后转济南学习。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6月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 1948年至1951年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并获得昆虫生态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参加了美国农业部玉米螟生态学防治研究,被推选为美国科学院荣誉协会会员,获“金钥匙”奖。归国后,长期从事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10余篇,专著5本。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马世骏荣获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

胡玉忠

1937年8月生, 中共党员,历任兴隆庄镇、泗庄镇小学教师、校长、联中校长、教育组长等职。1980年调入新兖镇任教委主任。任职期间,进行校舍改造,达到省定目标。1989年,协助镇政府制定该镇义务教育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使义务教育各项指标达到省级标准。新兖镇被省政府确定为义务教育示范乡镇。1991年,胡玉忠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

王福连

1944年10月生,李家楼村人,中共党员,翔宇化纤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历任小学教师、管区主任、企业办主任、供销公司经理、产业用布厂厂长等职。1988年创建产业用布厂,经过10多年的努力,把该厂发展成为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国家大(二) 型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100强企业之一。1993年主持研制的TEF-1260型多臂剑杆织机填补国内空白,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成果奖”,获中国纺织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王福连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济宁市优秀科技人才。

王峰

1949年5月生, 傅楼村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74年在城郊农机厂参加工作,1985年任兖州市合金钢厂厂长,1994年任兖州合金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推动科技进步,把合金钢厂发展成为总资产1.4亿元的国家大型骨干优质特钢专业生产企业和山东省最大的优质特钢生产基地。王峰主持开发生产的H13、 Gr12等40多个产品填补山东省空白,模具钢荣获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1993年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1994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1995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全国星火先进工作者。

马立志

1950年生,马家桥村人,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历任小学教导主任、辅导员、校长、教研室主任、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等职。1987年任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少先队活动多次在兖州、济宁市举办的各种比赛中获奖,中心小学被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1988年中心小学少先队被评为“山东省金星大队”“全国红旗大队”,团省委在中心小学召开了少先队工作现场会。1989年,马立志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辅导员、 全国优秀教师。撰写论文8篇,其中两篇在《小学德育》《少先队活动》等省级刊物上发表。

李洪信

1953年3月生, 陈家村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73年参加工作,历任傅楼大队大队长,傅楼造纸厂厂长,兖州造纸厂厂长,山东太阳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1984年任兖州造纸厂厂长。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把该企业发展成为资产总额15亿元,年销售收入11亿元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 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开发国家级新产品3种,全国名优产品3种,省名牌产品4种。1988年,李洪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1990年被评为山东省企业标兵,1994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全国95创业之星,1998年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牛宜顺

1955年1月生, 小马青村人,中共党员,山东省九届人大代表。历任城郊打井队队长、兖州市安装工程公司经理、山东银河橡塑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1998年与法国合资成立了银河德普胶带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输送带生产基地。1995年,牛宜顺被评为济宁市劳动模范,1996年被评为济宁市“八五”功勋企业家,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并当选为省九届人大代表。先后受到姜春云、费孝通、吴官正等领导同志的接见。

张胜明

1965年6月生, 山东省汶上县人,中共党员。历任兖州一中教师,兖州市政府办秘书,兖州市新兖镇副镇长,镇党委副书记,颜店镇镇长,兖州市委常委、新兖镇党委书记等职。在新兖镇任职期间,新兖镇企业技改、农业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和镇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该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六年位居济宁市第一位,2000年达到全省第三位。他撰写的10余篇论文在全国及省市重要报刊发表并获奖。1995年以来,张胜明先后荣获山东省乡镇企业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劳动模范等称号20余项。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并被载入《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11日,新兖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10月22日,新兖镇被授予“山东省森林乡镇”称号。

相关视频

2015,创新看兖煤——跨越201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