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卡猎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昆卡猎龙属(学名:Concavenator)又译驼背龙,是兽脚亚目鲨齿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约1亿3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巴列姆阶)。
昆卡猎龙是种相当特殊的兽脚类恐龙,臀部前段的两节特别高,生前可能形成臀部的隆肉,可能具有视觉展示物或调节体温的功能。
昆卡猎龙的前肢尺骨带有类似羽茎瘤的结构,这代表羽毛可能演化自更原始的兽脚类恐龙。但近年也有其他研究人员质疑这些结构是否属于羽茎瘤。
发现与命名
其化石发现于西班牙卡斯提亚-拉曼查自治区昆卡省的拉斯奥亚斯(Las Hoyas),由马德里自治大学、国立远程教育大学的共同挖掘团队所发现。在2010年,同一群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将这个化石进行正式叙述、命名,模式种是驼背昆卡猎龙(C. corcovatus),属名意为“昆卡省的猎人”;种名意为“驼背的”。
特征
驼背昆卡猎龙是种中型恐龙,估计成年个体全长5至5.3公尺,是最小型的鲨齿龙科恐龙之一[1][2]。昆卡猎龙是种原始鲨齿龙科恐龙,但也具有数种独特特征。臀部前段的两节脊椎特别高,而脊椎上方具有高而狭窄的突出部;研究人员推测,这个部位生前可能支撑者隆肉。
目前仍不清楚这个臀部隆起部的功能。剑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罗杰·班森(Roger Benson)推测,这个臀部隆起部可能具有视觉辨识物的功能,如同许多恐龙与现代动物的头部冠饰。而命名昆卡猎龙的西班牙古生物学家们则认为,这个臀部隆起部可能具有体温调节的功能。
驼背昆卡猎龙的前肢尺骨保存了类似羽茎瘤的结构,而鸟类骨头上的的羽茎瘤可用来固定羽毛,但是昆卡猎龙化石的前肢周围并没有羽毛或鳞片的轮廓。不过,身体的其馀部份却有大量鳞片的轮廓,包括尾巴下侧有呈长方形的鳞片、以及脚上的类似鸟类鳞片。
羽毛及鳞片
驼背昆卡猎龙的前肢有类似羽茎瘤的结构,其他现代鸟类、有羽毛恐龙也有羽茎瘤的结构,例如著名的伶盗龙。羽茎瘤是由连接至羽囊的韧带所生成,由于羽囊不会形成鳞片,研究人员排除前肢具有视觉展示用途的长鳞片的可能性。相反地,羽茎瘤的可能连接者结构简单、空心的长条状结构物,如同虚骨龙类的帝龙,少数鸟臀目恐龙也有类似的管状刺毛,例如天宇龙与鹦鹉嘴龙。如果鸟臀目的管状刺毛与鸟类羽毛是同源演化的结果,异特龙超科驼背昆卡猎龙的长毛可能也是同源演化的结果。
但是,果鸟臀目的管状刺毛与鸟类羽毛没有演化上的关系,驼背昆卡猎龙的羽茎瘤则显示羽毛出现更早时期,出现在比虚骨龙类更为原始的物种。研究人员根据昆卡猎龙,而推测羽毛、或类似管状结构物可能是最早出现于侏罗纪中期的新坚尾龙类演化支。昆卡猎龙的化石前肢周围没有发现羽毛痕迹或任何类似结构物,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则发现鳞片痕迹,例如尾巴下侧发现宽广、矩形的鳞片,脚掌则发现类似鸟类的鳞甲,脚掌底部也有发现鳞片痕迹。
某些研究人员抱持怀疑论,质疑昆卡猎龙尺骨的小型隆起是否是羽茎瘤,但目前还没有公布详细的重新研究。古生物学家德恩·奈许(Darren Naish)在著名的科普网站Tetrapod Zoology Template:Wayback提出质疑,认为这些小型隆起的间隔相当宽、而且不规则,与现代鸟类的羽茎瘤相比显得不寻常。奈许同时也指出,许多现代动物也具有类似的小型隆起,以充当肌肉、肌腱的附著处[3]。
参考文献
- ↑ Paul, G. S.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Second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年11月: 102. ISBN 978-0-691-16766-4.
- ↑ Molina-Pérez, R.; Larramendi, A. "Dinosaur Facts and Figures: The Theropods and Other Dinosauriformes". Connolly, D. & Cruz, G. A. R.(译).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9年6月: 39. ISBN 978-0-691-18031-1.
- ↑ (英文)Naish, D. (2010). Concavenator: an incredible allosauroid with a weird sail (or hump)... and proto-feathers? Template:Wayback. Tetrapod Zoology, September 9,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