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晚祷 (油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晚祷 (油画)
图片来自daffodil1133的部落格

晚祷》/《晚钟》(L'Angélus)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尚-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常认为这幅作品描述一对农民夫妇在远处教堂钟声响起时,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祈祷的情景,体现出他们对命运的虔诚,一天的耕种后他们感谢上帝赐给他们劳动的恩惠,也祈求上帝保佑,同时体现出农民随遇而安的性格[1]。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艺术家存在多重解读,最为著名的是萨尔瓦多·达利在其著作《米勒晚祷中的悲剧神话》中宣称这实际上描绘的是一幅葬礼的画面。1963年,在达利的坚持下,罗浮宫对作品进行了X光扫描,发现装满土豆的篮子的地方原本画着一个小棺材。在米勒去世之后,这幅画几经易手,最后一位法国人商人,阿尔弗雷德.索夏尔(1821-1909)以800,000法郎购得此画,并捐赠给法国政府,1910年1月15日成为卢浮宫藏品,1986年开始入藏奥塞美术馆

《晚钟》标志着米勒艺术生涯的巅峰。《晚钟》、《拾穗者》和《播种者》三副画被世人称为米勒不朽的三大作品[2]

作品赏析

《晚祷》/《晚钟》是让-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述一对农民夫妇在远处教堂钟声响起时,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的祈祷。在远远地可以看到教会尖塔的黄昏田地上,两人如剪影般凸显出来的姿势令人感动,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极力称赞这幅画,米勒也因此画而闻名世界。

在米勒去世之后,这幅画几经易手,最后一位法国人以800,000法郎购得此画,并捐赠给法国政府。《晚祷》目前则收藏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这幅画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农民精神生活:画家著重于描绘这两个形象对命运的虔诚。在充满黄昏雾气的大地上,立著两个农产品的创造者,他们感谢上帝赐予他们一天劳动的恩惠,并祈求保守。这个恩惠就是农妇身旁小车上的两小袋马铃薯!形象在画上是显得那样孤立无援,他们体现了农民那种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简陋的生产工具,左侧一把挖马铃薯的铁杈,两人中间一只盛物的破篮子,除此以外,只有他们身上那件褴褛的袄衫。日落给大地蒙上一层萧瑟的氛围,画家在这里倾注全部心血去刻画这种萧瑟氛围,让它来笼罩这对可亲可怜的劳动夫妇的形象。他著重描绘了农夫妇的虔诚和质朴,寄托了他对农民生活境遇的无限同情。

色调上,暮色沉沉,农夫脱帽少妇合掌祈祷,黄褐色调庄严温暖,地平线与人物恰组成两个端肃的十字,可用上温克尔曼用来评述古希腊雕塑的名句,“高贵的单纯,静穆mu的伟大”。这样的情怀后来我们只能在梵高的《食土豆者》和大大小小关于农鞋的描绘中遥遥感应了,他们同是伟大的农民画家,在日常劳动与俭朴生活中感受诗意。

《晚祷》虽然是以描绘自然外貌为出发点,但是画面中二位主角的举动,在画家的笔下,彷佛在颂扬上帝给予人类的恩赐,充满著与现今社会不同的宁静气氛。

米勒在这幅画中画上广漠的空间,并且加入浩瀚无际的感怀。据他说,他想起了幼年时和祖母在田里祈祷,而画此画他的祖母和母亲早已去世,对远离的时间、空间的回忆,都凝聚在画中。

《晚祷》的主题不单是对命运的谦恭和柔顺,而更重要的是人们缅怀在那大地上辛勤劳动,流尽汗水以养育众生的农民。米勒法国绘画中确立了真实地反映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的新型风俗画,《晚祷》即是这一主题的佳作。[3]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聂作平文人看画:画布上的声音》:“我既感动于那层秋日暮色,更感动于农夫夫妇那平静中的宽厚、善良、虔诚。画上的农夫当然不是米勒。不过,从潜意识里,我觉得农夫的品格正是米勒灵魂的复制品,他和这位农夫并没有什么两样。在巴比松破旧的画室,在巴比松辽阔的田野,他不就是一个既生产土豆也生产艺术的天才农人吗?农夫妻子的脸部和上身被画家涂上了温暖的红色,那是来自夕阳的光芒,它象征着即便在如此不公平的环境里,在最底层的芸芸众生身上,也有一种超越了基本生存的信念安慰着受伤的灵魂。”[4]

后世影响

《晚祷》是米勒的代表作品,标志着米勒的艺术生涯达到了巅峰。同时它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是艺术史上一大瑰宝。米勒的《晚祷》与《拾穗者》、《播种者》被世人称为不朽的三大作品。而时至今日,它更是被法国人视为“国宝”。[5]

参考文献

  1. 名画欣赏丨《晚钟》米勒
  2. 瞬间定格成永恒的美:《晚钟》赏析[J].艺术科技,2013,(第3期)
  3. 解读世界名画:晚祷,每日头条,2018-05-12
  4. 晚钟 (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油画),百度百科
  5. 晚钟 (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油画),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