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暖铺(张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暖铺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暖铺》中国当代作家张强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暖铺

我从超市买了一个热水袋,邻居看着很惊讶。我说这两天外出我的肚子有点受寒,我用它暖暖肚子。邻居说:“哦,我以为你暖铺哩!”我说:“楼上20多度,温暖如春,可不用暖铺了。”

暖铺就是暖被窝。困难时期,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被窝冰凉,老人和小孩钻进去靠体温,一黑夜也暖不过被窝来。为了使被窝暖和一点睡得舒服一点,就要暖铺。暖铺的办法很多,这得根据家庭条件。条件好的家庭用烘笼暖铺。一个烘笼大约80厘米长,50厘米宽,50厘米高吧。有木制的也有条编的。前面有一个门,可以放进火炉去。火炉是黏土烧制的瓦盆,一般都是圆形。把带土的柴禾碎屑,俗称“疙淖”放在下面,用锅铲压实,然后点燃玉米芯或是豆秸,把玉米芯或豆秸烧成碳以后盖在疙淖上面,然后盖上疙淖压实,以防过热烧着了铺盖失火。这样到睡觉的时候,被窝里既干爽,又热乎,躺进去可舒服了,一觉睡到天明。没有烘笼的人家,就打“火簸箕”。打火簸箕就是把簸箕的一小部分伸进被窝,把一大部分探出床外,在床下面点燃柴禾,把烟火(热量)通过簸箕送进被窝里去把被窝烤暖和。也有的人家烧开了水,把热水灌进陶制烫壶里,把被窝暖热。后来陶制烫壶变成了塑料烫壶。塑料烫壶散热快,又轻便,可比陶制烫壶方便多了。可是还有连烫壶都买不起的人家,那就在做晚饭的时候,在锅底下放上几块砖头,做完饭了,也把砖头烧热了,然后扒出来,浇上点水(以防砖头太热,烙坏人的皮肤和棉被。),趁着热气腾腾的时候,包上棉布,塞进被窝里。晚上睡觉的时候,老人或小孩一人搂着一块热砖头,一晚上也冻不着。后来医院里输液的玻璃瓶子多了,传到民间来,灌上热水,俗称“热瓶子”,有的人家用热瓶子暖铺。还有一个传统暖铺的办法就是烧火炕。烧火炕就是把锅头和土坯支的炕连在一起,叫“连灶炕”。连炕灶就是让做饭的烟火通过炕洞以后再冒出来。所以做饭的时候就把炕烧热了。连灶炕温暖舒适,散热均匀面积大,不但能暖铺,还能缓解老寒腰、老寒腿的疼痛。村里一个外号叫“万年穷”的家庭,4个孩子,2口大人,一家6口人就只有一床棉被。冬天夜里睡觉就靠连灶炕取暖。晚上做饭时多烧点柴禾,把炕烧热,一家人躺在炕上,身子上面盖着一床棉被,身子下面铺着光席茬子。半夜里炕凉了,万年穷就起来再烧把火。那年冬天夜里突然天降大雪,万年穷老婆白天没拿下柴禾,半夜里大雪封门,万年穷没法出门拿柴禾,没有进行第二次点火烧炕,全家都冻感冒了。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暖铺用上了电热毯、电热宝,取暖用上了电暖器。现在住上楼的家庭都通上了暖气,屋里一天到晚暖烘烘的,温暖如春。还没有送上暖气的家庭也用空调取暖。盖着一床薄棉被就能过冬。传统的烘笼、打火簸箕、烫壶、烧砖头、热瓶子、烧连灶炕暖铺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

改革开放成就大,

暖气连着千万家。

窗外大雪纷纷下,

屋里温暖如春夏![1]

作者简介

张强,平阴县安城镇退休教师,中共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