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圆中秋(侯文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月圆中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月圆中秋》中国当代作家侯文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月圆中秋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和月亮密不可分,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留有天象崇拜和敬月习俗的遗痕。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秋分节气是古老的祭月节,由秋分祭月而来,后来才将祭月节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圆月、走月等活动。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故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活动都围绕月展开,故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象征团圆,故又叫团圆节、女儿节(出嫁女儿回娘家)。仲秋时节各种瓜果上市,故称果子节。中秋节还俗称月光诞、秋夕、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等等。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少数民族习俗叫法也不相同,但都跟月亮有关。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侗族有行月的习俗,德昂族则男女青年盛行串月亮倾诉衷情,彝族过中秋是男女老幼聚集在开阔地跳月,仡佬族则宰牛祭祖灵迎新谷八月节,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傣族未婚青年对歌演唱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中秋节也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都跟月亮有关。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最早出现在《归藏》。《淮南子》记载,后羿疏淡了嫦娥,她不甘寂寞,偷吃了西王母仙丹,飞升上了月宫。而唐代小说《酉阳杂俎》曰, 吴刚修仙犯错,被罚月宫伐树。但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不断。玉兔捣药则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顾菟在腹?"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是说嫦娥升空时,抱起了一只白兔。白兔随她上了月亮,玉兔在夜晚月宫药杵捣药。而相传很久以前,童养媳姚六姐,七岁送到杨姓婆家,被逼干活夜以继日。一年八月十五,,月色皎洁,婆婆逼迫六姐纺完七斤棉花,六姐又累又困,就打了个瞌睡。醒来已是四更,而棉花还剩一大半。她又急又怕,请求明月将夜延长。果然月老感动,龙船穿月而出,嫦娥怀抱玉兔,端坐船中。六姐又惊又喜。只听嫦娥说,每年中秋晚上,她会划船下来,普撒金银。百姓看见龙船,尽管往家搬运东西,所搬就会变成金银。六姐搬进纺车,棉花就成了纺线,纺车也变成了金子。婆婆莫名惊诧,再也不敢虐待六姐了。人们就都希望中秋夜晚,见到嫦娥龙船,赏月由此沿袭成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一是祭月、赏月、拜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是团圆的最好象征,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但中秋赏月、玩月却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佳节,在庭院、在楼台、在地坪摆起月饼、瓜果、毛豆枝、鸡冠花、桂花、芋头、萝卜、莲藕等礼品祭月、赏月、拜月。拜月是女孩的专利,未婚女子面对皎洁圆圆满满的月亮,许下自己的终生夙愿,婚配自己心仪的男人。拜月的俗语是“女不辞灶,男不拜月。”所谓追月则是过了中秋节,人们兴犹未尽,次日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

二是吃月饼、吃甜薯。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是中秋节的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吃月饼以示团圆,已经是各地过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吃月饼还跟反元有关,蒙古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菜刀都是几家合用,而且还家家户户供养着蒙古人,他作威作福。为了传递秘密通知,朱元璋在月饼里放上纸条:八月十五杀鞑子。此日,掰开月饼,人们看到传单,当即云集响应,杀死鞑子,举行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而甜薯也是中秋节传统食品,中秋节赏月时,一些地方有吃甜薯的习俗。 三是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时节,桂花盛开,花团锦簇,香气四溢,这是人们观赏桂花的最好时机,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提供了长河和机会。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至今不失是美味食品。而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闻着地上的阵阵桂花香气,品尝桂花蜜酒,欢庆和家甜甜蜜蜜,其乐融融,欣享节日的快乐,人们乐在其中。现在,人们多拿红酒代替,寓意相同。

四是玩花灯、烧斗香、耍禄仔、玩兔儿爷。

中秋节玩花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也是我国许多地方游戏活动。但它没有元宵节大型灯会的盛大,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各种各式的彩灯诸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叹为观止。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这就是将其瓤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朴素简易,颇受欢迎。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烧烧香斗,以图吉利。耍禄仔是中秋节儿童的游戏,以柚子壳中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仅次于元宵灯节。至于玩兔儿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中秋习俗。兔儿爷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最初,兔儿爷用于中秋拜月祭祀;到了清代,兔儿爷逐步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由于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其影响深远也就不言而喻。而我国又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习俗并不相同。但都跟月亮故事有关,这天的月亮最圆最亮,寓意就是明亮圆满,也就是祝福人们团团圆圆,美美满满。[1]

作者简介

侯文君,山东沂源人,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