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泪 (安魂弥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末日之泪》[1] [2] [3] ,拉丁语:Lacrimosa,充满泪水的,是天主教在安魂弥撒中继抒咏的最后一节圣诗。
简介
历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恐怕十个倒有九个要答莫札特《安魂曲》。人们热衷于《安魂曲》的原因更多是出于猎奇。
“安魂曲”也称“安魂弥撒曲”,即“追思弥撒曲”,是天主教专门为追悼亡者用的弥撒曲,主教举行追悼弥撒时,普通是身穿黑色祭服,因此也叫作“黑弥撒”。
安魂曲不在主日或庆节举行,典礼气氛又是悲愁哀诉的,因此没有“光荣颂”和“信经”。
安魂曲大约于第十世纪时形成,只有第一首“进堂曲”,即所谓“安息经”(Requiem),是于第九世纪时即已存在的。由于歌唱部分两组并用,文词分段就显得繁复冗长,因此作曲家们很少将十二段全部谱曲,往往只选定其中几个重要部分谱曲。
背景
1826年一位名叫戈特弗里德·韦伯的多事的德国作曲家撰写了一本书,书中对30多年前首演的莫札特的《安魂曲》提出了真伪考据的疑问,于是重新钩起人们对陈年往事的无限兴趣,一时各种关于《安魂曲》的传奇、假想、谣言、推测与美好幻想相继出笼,关于莫札特的一切重又成为抢手货,从此,《安魂曲》研究竟然成为莫札特学的一部分。
莫札特为了赶在约定时间交出曲子,日日夜夜都在思索安魂曲的歌词。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健康,加上常常熬夜作曲,神智逐渐昏乱的他,竟然以为委托作曲的黑衣男是地狱派来的使者,而他作的安魂曲其实是为自己而作,地狱使者在预告:他的死期已经不远了。
安魂曲其实也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特殊弥撒,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荣耀经(Gloria)与信经(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有关《安魂曲》的疑点仍然非常多,历来争论的问题大概有这些:《安魂曲》的手稿或者抄本是否在莫札特死后被盗或被转移?《安魂曲》的手稿是否于1792年3月被卖给了一位贵族?还有一位莫札特的朋友、单簧管演奏家斯塔德尔(Stadler M.),康斯坦采曾希望由他续写完成《安魂曲》,因此他得到过《安魂曲》的手稿,问题是他还了没有?凡此种种疑问大多是《安魂曲》1792年出版之后提出的,人们希望莫札特写完了《安魂曲》,于是有了这些似是而非的推测。
经文
- Lacrimosa dies illa
- Qua resurget ex favilla
- Judicandus homo reus.
- Huic ergo parce, Deus:
- Pie Jesu Domine,
- Dona eis requiem. Amen.
- 中文译文:
注释
参见
参考文献
- ↑ [https://www.ty53.com/lore/zzssse.html 末日之泪(安魂弥撒)-百科故事网,2020-09-08
- ↑ Mozart 莫札特/安魂曲/中文翻译@ Esther心灵花园部落格,痞客邦,2020-08-18
- ↑ 莫札特(Mozart)安魂曲d小调(Requiem d-Moll) K.626,随意窝,201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