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象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象三,中國近現代農業昆蟲學家,農學家。在中國最早進行小麥吸漿蟲品種抗蟲性研究、豌豆象物理防治、小麥蟲傳病毒綜合防治,以及應用生態經濟學理論與方法治理陝北黃土高原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為組建陝西省農業科研機構,發展農業科學事業作出突出貢獻。
學術貢獻
小麥吸漿蟲:朱象三通過調查確定該病蟲害的防治方案
一、對中國糧食作物害蟲的綜合防治研究
朱象三對中國糧食作物害蟲的綜合防治研究,傾注了很大的精力。他在小麥吸漿蟲、豌豆象、粟灰螟、麥蚜和麥稈蠅以及地下害蟲等重要害蟲的防治技術方面,進行了許多開拓性的研究。早在50年代,朱象三認為,對一種農作物害蟲的綜合防治的認識和研究,是害蟲防治學的基礎;在綜合防治的基礎上,掌握其中關鍵環節,便能做到重點突出而效果顯著。
陝西小麥吸漿蟲早在20年代就有為害,以關中渭、涇、洛河流域的低洼陰濕地區最為嚴重,致使小麥面積由50%減至9%左右。朱象三在當時十分簡陋的條件下,深入陝、甘、青吸漿蟲發生地區,探求有效防治方法和技術。根據吸漿蟲的生活習性、發生規律,並通過土壤檢查觀察小麥抽穗前的雨期雨量與幼蟲上升土表的化蛹量,以及收穫前的雨水使老熟幼蟲入土的密度,準確預報當年和翌年吸漿蟲的發生程度。調查確認了西農6028、南大2419、西北站二號、中農28和佛手麥等抗蟲品種,並對即將推廣的40多個品種和雜交後代進行全面的抗蟲性能鑑定和評價,從中發現抗吸漿蟲品種均為長芒或曲芒,有不利成蟲產卵,內外穎殼扣合緊密而不利幼蟲侵入這一形態學抗蟲機理,為小麥抗蟲育種提供了目標。在藥劑防治上提出蛹期噴撒0.5%六六六粉劑的方法,成為推動全國範圍內大面積防治工作的開端,並在國內首次發表了論文。該成果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和陝西省科學大會獎;1980年受到美國學者的讚譽。
豌豆象50年代初在陝、甘、寧87個縣普遍發生為害,在當時一般儲存條件下,出蟲豆粒占77%,出粉率大減,種植面積減少,影響到牲畜飼料的供應和土地肥力的增加。朱象三從1951年起,在調查、總結群眾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密閉缺氧,升高糧溫雙席包麥糠密閉的簡易物理防治方法。1952年在武功縣示範,殺蟲率達100%,隨後在陝西全省和隴南推廣,有效地控制了豌豆象的為害。
(蟲全)谷蟲是陝北穀子栽培地區的歷史性害蟲。1954年,綏德縣因谷蟲為害致使谷田面積減縮了1/4。朱象三調查、鑑定(蟲全)谷蟲種群組成,確認以粟灰螟為主,並確定其學名為Chilotraea infuscatcllus(Sn.)的同時,重點研究了粟灰螟的主要越冬場所為土壤中的谷茬,並研究了猖獗發生與溫度、濕度的關係,鑒選出多孽減害品種。在此基礎上,他提出深埋谷茬,消滅越冬蟲源,中耕培土保護苗莖基部以防止幼蟲蛀莖入侵,條播密植以降低為害比率,種植分櫱品種並推遲播種期以減輕為害,以及及時噴灑觸殺農藥等系統防治技術措施。經連續幾年防治,至1958年,蟲口密度和穀苗枯心率都降低到1%以下。
二、在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的貢獻
在60年代以後的麥蚜研究中,朱象三除注意小麥品種的抗蚜性並訂正了當時沿用的麥無網長管蚜和禾穀管縊蚜的學名分別為Acyrthosiphon dirhodum和Rhopalosiphum padi外,重點研究了麥蚜成災類區的劃分問題。他對麥類作物的主要害蟲——麥二叉蚜、麥長管蚜、無網長管蚜和禾穀縊蚜依其發生、消長所需自然氣候條件和寄主植物條件進行系統分析,再結合全國各麥區的地理位置、年平均溫和降水量、小麥生育時限與相對穩定的作物布局等因素,劃分中國麥蚜成災有冬春麥混種、麥二叉蚜常災區,早播冬麥、麥二叉蚜易災區,北方冬麥、麥二叉蚜和麥長管蚜多災區和南方冬麥、麥長管蚜易災區4個類區,並對不同類區提出了相應防治策略與技術規範要點。這是中國昆蟲地理學、昆蟲生態學及害蟲防治學與作物生物學相結合的研究成果,使麥蚜防治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成為各地部署麥蚜及其傳播的黃矮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據。
三、為陝北黃土高原治理作貢獻
當1979年國家確定利用聯合國計劃開發署的資金和技術,對黃土高原進行全面治理試驗時,他毅然受命擔任該項目的中方主任。他廣攬人才,在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米脂縣建立了陝西省黃土高原綜合治理試驗站,後又擴建成為研究所,先後任站長和所長。他根據生態與經濟要求,從長遠與近期治理目標相結合的觀點出發,運用農業生物學、生態學、經濟綜合評價的方法和技術,從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和生物資源入手,建立了泉家溝治理實驗區。在實驗區內,以小流域為治理單元,以土地合理利用為基礎,以農牧業和經濟保土植物的發展為中心,進行多方面的試驗和研究。經過10年的努力,這個面積4.2平方公里的實驗區,水土流失程度減降了64.5%,人均糧食達到632千克,人均年收入542.5元,為陝北水土流失地區樹立了科學治理的樣板,先後有12個國家的農業科學家到陝北考察或學習。10年中,取得14項科研成果,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個,以及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科學家品質
科學家的品質對於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1]所具備的素質,首先必須是要有好奇心,對於自然的好奇,對於普遍事物的好奇。據我所知的優秀科學家,他們對於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他們想探知事物的規律,他們具有看到事物最為本質一面的本領。作為科學家,他們能夠將事物歸納為最基本的簡單而重要的法則,並通過這些基本法則去了解許多其它事物。他們所了解的事物不單單是一個清單,或對個別事物的認識,而是將對它們的認識歸納成為一種普遍的認識。這些素質都是應該具有的。另外,優秀的科學家必須要有恆心。他們在研究實驗過程中不斷努力,努力再努力,鍥而不捨[2]。此外,優秀的科學家一般都有很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斷。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素質。
視頻
朱象三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世界最偉大的10位科學家排行榜 讓我們共同瞻仰偉人 ,搜狐,2019-11-18
- ↑ 成為科學家,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新華網,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