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兴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兴淼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本名;李兴淼

字号;辅臣

所处时代;民国时期

民族族群;回族

出生地;张家川县张家川镇

出生时间;1883年

去世时间;1952年

主要成就;促成宁夏和平解放

李兴淼(1883-1952),字辅臣,回族,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人,马元超之长子。[1]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李兴淼在家读私塾、学经文。他性情直爽,委任忠厚,主张正义。辛亥革命后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力求进步,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与革命党人胡景翼杨虎城邓宝珊孙蔚如等人交谊颇深。北洋政府时期在吴佩孚部下任统领,后为驻甘肃省绥靖公署委员,受委托收编甘肃省各县起义人员,组成甘肃省保安骑兵一、二团,维护地方治安。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授予李兴淼陆军中将衔,并先后委任他为甘肃省农垦局督办、甘肃省保安副司令、甘肃省东路交通司令。抗日战争时期,负责保卫西兰公路通渭公路段抗战物资的运输和车辆安全。民国25年(1936),亲临故里张家川,主办了依次规模较大的田径运动会。关心张家川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倡办张川镇小学堂。注重回、汉民族的友爱团结,每逢夏历正月十四日张家川的汉族同胞耍社火时,都亲自出面接待,并赠送物品。“西安事变”发生后,李兴淼立即给张学良杨虎城发去“元凶已除,万民沸腾,拥护张、杨八大主张”的电文,抗日战争中期,国立第十中学第三部和第五部迁至张家川后,时有河南等沦陷区到兰州的流亡青年无处求学,李兴淼发给路费送到张家川国立第十中分部就读。36年(1947)10月,被选为清水县国民大会代表,同年11月23日当选为国大代表。

38年(1949)8月,驻守兰州的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企图阻止解放军解放大西北,亲临李兴淼家面谈,让其在张家川等地招募10000名青壮年,组建骑兵军,并许诺委任李兴淼长子马少辅(时任保安骑兵团长)为军长。李兴淼当面以招募人员困难大、儿子不学无术、不堪重任而谢绝。但马步芳还是任命马少辅为新编骑兵旅旅长,调赴咸阳会战。部队到宝鸡时,任命解放军扶眉战役告捷,国民党军败退,国民党前防总指挥马继援又将马少辅旅急调兰州第一道防线狗娃山阵地。兰州战役国民党军溃退时,马继援严令马少辅将新编骑兵旅撤至张掖。李兴淼暗示马少辅设法敷衍就地不动,之后随即通电起义,接受解放军改编。在兰州战役期间,马步芳唯恐李兴淼起义,便企图派车送李兴淼到西宁监管。此事,李兴淼早有预料,待车到公馆,家人告诉说他已去临夏,终于躲过了马步芳的监视。

38年(1949)8月26日兰州解放后,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孙作宾吴剑锋马少辅传达了党中央的政策,并对李兴淼表示亲切慰问。杨得志司令员也亲临家中,请李兴淼赴宁夏劝说马鸿逵部起义。李兴淼受命后推荐甘肃省参议员郭福金带领谈判人员以探望马震武为名,在银川与各界人士共同劝说国民党军政要员起义,终于促成宁夏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委任李兴淼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0年受中共甘肃省委委托,同国民党起义将领王治歧等人赴天水徽县张家川等地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解除少数民族的思想顾虑,安定民心。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李兴淼在兰州宣传、鼓励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捐献飞机大炮,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个人生活

李兴淼擅长国画,中年时喜画花鸟、骏马,尤以“迎风牡丹”久享盛名。老年时以山水画著名,索画者有求必应。其画民间珍藏者甚多。

1952年夏历二月初三日李兴淼在兰州病故。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一生绍亭(刘绍亭系中共地下党员)兄皆知,本想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年,但身患不医之症,终为憾事。”告诫子侄,“听从共产党的领导,接受改造,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