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懋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懋之
解放军少将、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出生 1907年12月25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解放军少将、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知名作品 参与筹备、创建军事工程学院
第二炮兵分管武器装备建设。

李懋之(1907年12月25日-2009年2月11日),山西省襄垣县五阳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副营长,八路军太岳纵队团参谋长、纵队参谋处处长,豫西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百团大战和吕梁战役;解放战争时任豫陕鄂军区参谋长、河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副参谋长;1958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任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2009年去世,享年102岁。

人物简介

李懋之(1907-2009),山西襄垣人,1927年入冯玉祥西北军,1931年,追随吉鸿昌在察哈尔抗击入侵日寇;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副营长、216旅参谋主任、八路军太岳纵队25团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耿壁奇袭战、百团大战、围困沁源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处长、豫陕鄂军区参谋长、豫西军区参谋长、河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同蒲、临汾、吕梁、晋南、保卫延安、豫西剿匪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率部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参谋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回国后担任军事工程学院副教育长、物资保障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作出了贡献。

李懋之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他还荣获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9年2月11日,李懋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懋之(1907.12.25-2009.2.11),1907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襄垣县五阳村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进入西北军士官教育团学习,毕业后随冯玉祥部参加了国民革命北伐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吉鸿昌将军在察哈尔等地对日伪军的战斗,1938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太岳区决死一纵队参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游击大队副大队长,游击第一团副营长、代营长,决死一纵队二一六旅参谋主任,太岳纵队第二十五团参谋长,三十八团参谋长兼围困沁源指挥部总指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教育长。

1939年指挥部队参加耿壁奇袭战,消灭日寇两个小队,创造决死队首次缴获步兵炮和轻机枪的战例。他组织训练部队有方,薄一波同志称他为"决死队总教官"。

1940年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参与指挥部队进行了马首车站攻坚战,寿阳大落坡反击战,榆社双峰镇围歼战、沿毕强攻堡垒战、红崖头打援伏击战,武乡温庄阻击战、关家垴围歼战等战斗,出色完成任务。在大落坡反击战中,他率部与日寇进行白刃格斗,全歼敌人,参加战斗的八连被八路军总部授予"白刃格斗英雄连"称号。在沿毕强攻堡垒战中,他率部拔除日寇据点,收复榆社县城,打伤敌机一架。

1943年至1945年他组织军民对沁源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围困战,积极展开地雷战、麻雀战、蜜蜂战和交通伏击战,迫使日寇寸步难行,使其"山岳剿共试验区"计划彻底破产,创造了华北敌后游击战的模范战例,延安《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他指挥果断,战术灵活,作战英勇顽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李懋之同志历任太岳第四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陈谢兵团参谋处长、豫陕鄂军区参谋长、豫西军区参谋长、河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他先后参加了同蒲、闻夏、洪赵、临浮、汾孝、吕梁、晋南、汾西等战役和保卫延安的任务。1947年随陈谢兵团渡过黄河,挺进中原,创建豫陕鄂解放区。

1948年参与组织指挥豫西伏牛山剿匪战斗,建立稳固的豫西解放区,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对敌作战。1949年任河南军区副参谋长,负责军区司令部工作,参与组织剿匪反霸,发展生产,动员地方武装,支援渡江作战。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舍生忘死,战功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懋之同志1951年3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副参谋长,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参与指挥了第五次战役,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2年李懋之同志作为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辅助陈赓大将参与学院刨建工作(1958年2月至1960年8月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他作为军事工程学院创建人之一,在学院任职近20年,为院校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迫害,恢复工作后,积极倡议恢复军事工程学院,经过共同努力,使得国防科技大学在军事工程学院基础上组建成立,为这个全军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5年8月,李懋之同志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主要分管武器装备建设和科学技术工作。[2]

李懋之因心肺衰竭,于2009年2月1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102岁;俞正声徐才厚刘华清梁光烈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李懋之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人物评价

李懋之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人民军队无限热爱,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具有优秀的军事领导才能,长期在军队担任部队、机关和院校领导职务,参加和指挥了多次战役战斗,积累了丰富的作战治军经验。他具有高度的党性修养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顾全大局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他团结同志,关心群众,平易近人。他生活俭朴,清正廉洁,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李懋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人物贡献

李懋之同志在建国后曾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副教育长、物资保障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建院初期担任建筑委员会主任,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用短短两年多时间,组织建成规模宏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用房,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他积极协助在全国范围选调大批专家,充实教学科研力量。负责引进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建立生产实习工厂。精心理财,狠抓制度建设和正规化管理,关心爱护教职员工,努力提高生活水平,倡导树立良好作风,有力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使得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成长,成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

1975年8月,李懋之同志开始担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主要分管武器装备建设和科学技术工作,能够着眼长远,科学筹划,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要整顿的指示要求,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科技工作的罪行,组织对二炮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情况进行调查,做了大量拔乱反正工作。他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导弹技术专家,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了二炮科技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水平。

他积极研究解决科技工作编制体制,推动二炮于1976年成立科技部,组建第一、第二研究所,从组织上加强了二炮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组织筹备二炮首次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二炮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工作方向和任务,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建章立制,组织制定二炮科研技术革新工作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二炮科技管理水平。

他重视部队指挥自动化建设,组织研制二炮三级指挥自动化系统,受到军委、总部首长高度评价,并向参加军委座谈会、全军参谋长会议的领导作了汇报演示。

他注重提高武器装备性能,组织领导了多项试验研究,取得明显的军事和经济效益。他重视加强部队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密切军地关系,为部队和基层官兵解决实际困难。

他工作标准高要求严,作风深入务实,不辞辛劳,经常上高原、赴戈壁、钻山沟,亲临训练发射和武器研制生产单位现场,调查研究,检查指导,解决问题,为加强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发展呕心沥血、忘我奋斗,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诗作

悼陈赓院长(1961年3月18日)

革命事业,倚重方殷。天降不幸,夺我将军。

举国哀悼,栋折梁倾。三军痛哭,大将星沉。

惟我将军,意志坚定。忠心耿耿,松青柏劲。

英勇善战,威名远震。指挥卓越,旗开得胜。

惟我将军,平易近人。关心群众,赤子之心。

高贵品质,炉火纯青。廿载追随,惠我实深。

一朝永诀,肠断心伤。血随泪尽,难语衷肠。

典型在上,遗教不忘。奋勇向前,为国争光。

纪念哈军工建院40周年(1993年9月)

秋高气爽精神壮, 军工校友聚京城;

同学畅谈今昔事, 文庙说到天安门。

人人报国有贡献, 新世纪里立新功;

北京校庆规模大, 桃李再添新英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