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渤」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鹿洞书院
行 8: 行 8:
 
 他读书的地方“白鹿洞”,后世几经扩建为白鹿洞书院,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ref>{{Cite web |url =http://m.zwbk.org/lemma/171613| title =李渤| author =  | date =  }}  </ref>。
 
 他读书的地方“白鹿洞”,后世几经扩建为白鹿洞书院,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ref>{{Cite web |url =http://m.zwbk.org/lemma/171613| title =李渤| author =  | date =  }}  </ref>。
  
 +
《旧唐书》对李渤的评价是: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挽救时弊,值得尊重<ref>{{Cite web |url =https://m.gushici.com/a_2124| title =李渤| author =  | date =  }}  </ref>。
 
==生平==
 
==生平==
  

於 2021年5月31日 (一) 15:20 的修訂

李渤唐朝詩人、江州刺史)(773~831年),字浚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省泰安縣)人。唐朝大臣,殿中侍御史李鈞的兒子。

早年與其兄李涉隱居嵩山,刻苦讀書。元和初年,受韓愈勸請,起家左拾遺,歷任著作佐郎、右補闕、丹王(李逾)府諮議參軍、贊善大夫、庫部員外郎。得罪宰相皇甫鎛,謝病歸鄉。唐穆宗即位,召為考功員外郎。得罪宰相杜元穎,出任虔州和江州刺史。長慶二年,入為職方郎中,遷諫議大夫,充理匭使,轉給事中,賜金紫。唐敬宗即位,上書營救崔發,得罪宦官集團,出任桂州刺史、御史中丞、桂管都防禦觀察使[1]

唐文宗太和五年,授太子賓客,卒於任上,時年五十九,獲贈禮部尚書。


他讀書的地方「白鹿洞」,後世幾經擴建為白鹿洞書院,位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2]

《舊唐書》對李渤的評價是:品德高尚,不隨便附和。勢利之徒謂其矯情求譽;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終不息言,以挽救時弊,值得尊重[3]

生平

李渤到江州不久,發現朝廷管理財政的官員張叔平,不顧百姓疾苦,竟奏征貞元二年(786年)逃戶欠款四四0一貫。他體察下情,為民請命,立即上書陳奏「江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頃,今年已旱死一千九百多頃」,還要徵收三十六前的拖欠,黎民百姓實在負擔不了。並在書中表示:如不准奏,「臣既上不副(符合)聖情,下不忍鞭笞黎庶,不敢輕持符印,特乞放臣歸田」。在李渤的懇切請求下,朝廷才下旨:「江州所奏,實為誠懇,若不蠲容(免除),實難存濟(安頓),所訴逋欠(拖欠)並放(免收)。」

當年,江州治署城南有一南湖,面積約一千二百畝,東抵北風嘴,西連龍開河,南接山川嶺,北依潯陽城。由於湖面寬闊,南來北往行人諸多不便。李渤為了方便行人,遂糾工在湖中築堤。堤長七百步(約二里),南連山川嶺,北接城池的南門口,溝通南北,往來稱便。堤上還建橋安閘,控制和調節水位,兼有灌溉農田之利。後人為感謝這位刺史,將新建的堤命名李公堤,外湖名甘棠湖,橋名思賢橋。

李渤青年時期,曾與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棲賢寺一帶讀書。他在白鹿洞養了一隻白鹿、並常隨白鹿外出走訪與遊覽。因此,時人稱李渤為白鹿先生,其讀書處稱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時,舊地重遊,在白鹿洞廣植花木,增設台榭、宅舍、書院,修葺一新。至今白鹿洞書還存有紀念李渤先賢祠和後人石雕的白鹿。

長慶二年,李渤被調回長安,任職方郎中,升遷諫議大夫。敬宗即位,轉給事中。因仗義執言,抨擊太監橫行霸道,並為鄂縣縣令崔發鳴不平,又出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桂管都防禦觀察使。在桂管二年,因病罷歸洛陽。李渤雖被排斥,但諫官繼續為其申辨。太和五年,以太子賓客征至京師,月余卒,時年五十九,贈禮部尚書。《舊唐書》對李渤的評價是:品德高尚,不隨便附和。勢利之徒謂其矯情求譽;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終不息言,以挽救時弊,值得尊重。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學院遺址

白鹿洞書院是我國古代最高學府之一,居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首,與當時的睢陽、石鼓、嶽麓書院齊名,合稱「天下四大書院」、「天下第一書院」的美稱。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廬山五老峰山下,山南景區東北端,緊靠九星公路旁,距星子縣城9公里。廬山世界文化景觀重要組成部分,國家4A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五老峰東南麓。距九江市區30公里。屬古文化遺址。每年接待遊人10萬人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