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杜鹃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鹃科
原图链接

杜鹃鸟别称布谷鸟(学名:Cuculidae)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鹃形目杜鹃科。中文名:杜鹃、杜宇、子规、鸠、鸤鸠、获谷、谢豹、光棍鸟,英文名:Cuckoo。中国古代也称子规杜宇等。古代文献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苦啼,啼血不止。”杜鹃的异名很多。周镇鸟与史料》书中共列出37种名称。柴扉〈杜鹃鸟的鸣声〉一文宣称有44种名称。[1]

外形

杜鹃鸟体形大小和鸽子相仿,但较细长,上体暗灰色,腹部布满了横斑。脚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后。飞行急速无声。 芒种前后,几乎昼夜都能听到它那宏亮而多少有点凄凉的叫声,叫声特点是四声一度─“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快快割麦!快快割麦!”、“快快播谷!快快播谷!”所以别称“布谷鸟”,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1]

大杜鹃
原图链接
养鸟喂食大杜鹃
原图链接

生长特征

杜鹃鸟在世代生长上是行巢寄生类型,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仅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 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 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者的卵在颜色上存有不显著差异。同时宿主对卵的分辨模糊也是一个要点。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自身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相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春末夏初便向北飞。它自己不会做窝也不孵卵,而且它每飞到一个巢窝里只产卵一个,平均每年产蛋2-10个且把产的蛋放在画眉、苇茑的巢窝里让这些鸟替自己精心孵化。大杜鹃常表现在产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产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雏鸟孵出,它有将义亲的雏鸟推出巢外的习性,从而独享义亲抚育,如此对宿主繁殖成功率将降低。[1]

象征意义

每当春临,到处便可听到“布谷,布谷”的阵阵鸟啼声,好像是在催人不误农时,及早春播,这就是神秘的杜鹃鸟鸣声。关于布谷鸟(杜鹃),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为其赋诗写文。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怀,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们“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发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后两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像,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其他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等。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都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1]

视频

布谷鸟叫声

参考来源

  1. 1.0 1.1 1.2 1.3 布谷鸟的知识. 每日头条. 2018-01-0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