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北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北虎照片来自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又称西伯利亚虎或阿穆尔虎,是虎的亚种之一。曾旧称“满洲虎”、“乌苏里虎”、“阿尔泰虎”等,朝鲜半岛称朝鲜虎。被认为是体型最大的老虎亚种,分布于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和中国东北等,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有300万年的进化史,虽然它们拥有巨大的体形和惊人的力量,但它们在亚洲的整个分布区内均受到猎杀、生境丧失和猎物匮乏的严重威胁,目前野生的东北虎濒临灭绝,已成珍稀物种。2008年,东北虎被美国网站《生活科学》评为“全球十大最濒危稀有动物”物种之一。

东北虎(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其中雄性体长可达2.8米左右,尾长约1米,一般重200公斤左右,最大体重达350公斤以上。 东北虎性情凶猛剽悍,主要捕食野猪、鹿等大中型哺乳动物,也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


物种特性

野生东北虎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条纹颜色局部比其他亚种浅,皮肤厚实,其中雄性体长可达2.8公尺,尾长约1公尺,全长3.8公尺,体重可达350公斤。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有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的称呼。

现代东北虎比孟加拉虎还要大,野生成年东北雄虎体重一般能达206公斤左右、体长约为3.0公尺(包括尾长)。而较早期纪录,东北虎体重可达300公斤(660磅),体长为3.5公尺(包括尾长),成年东北虎尾长1公尺左右,可以跳8公尺远,而且可以很轻易地跳过3公尺高的障碍物。

80年代纪录,野生东北虎的典型体重范围为雄性180-306公斤(397-675磅),雌性为100-167公斤(220-368磅)。

习性

东北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在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在岩洞或草丛中休息。捕猎方式是静伏或潜行至一定距离,然后突然袭击,猛扑过去,咬住被捕动物的颈部,使猎物无法逃脱。主要以鹿野猪狍子斑羚青鼬动物为食,偶尔捕食类和类,也吃松子胡桃榛子覆盆子等野果。食物缺乏的时候,也会捕杀等家禽家畜,甚至可能袭击人类

常单独活动,无固定巢穴,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除了交配、育子的虎之外,每只虎都有自己的很大一片单独活动的区域,这也是东北虎的密度非常低的原因之一。

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

当食物减少时东北虎会尝试捕食黑熊棕熊,事实上这两者构成了东北虎5%-8%的食物来源。尽管东北虎会捕食熊类,但在自卫或者食物争夺过程中也有过少数棕熊击败甚至杀死虎的案例。更有甚者有的棕熊会尾随东北虎来夺取自己平时不能杀死的猎物。

当领地里中型或大型猎物密度降低时东北虎会驱赶东北豹并抢走它们的猎物。在夏天猎物充足的情况下这两种大猫的矛盾较为缓和,而到食物短缺的冬天双方猎物种类会有更多的重叠。在共生的区域里东北豹会到山崖峭壁上栖息以避开平原上的东北虎。

东北虎对于的数量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与共生的地方两者的猎物种类高度一致,造成生存资源的不相容以至于东北虎常常抢夺的猎物压缩其生存空间。 在东北虎的地盘上的数量稀少并且很少能组成大型狼群。东北虎会在某些情况下杀死狼,虽然一般不认为虎会把它们看成猎物。

繁殖

四岁左右性成熟。冬季发情交配,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为103至105天左右,一胎可生2至4只,通常2只,新生虎仔重约1kg,哺乳期5-6个月,母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

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出生的同胞幼虎中的雌雄数量相同,虽然成年以后雄性死亡率要高于雌性。野生东北虎可活15至17年,超过20年的极为罕见。在人工饲养情况下寿命为20-25年,最长的可达30年。

成长期分为由幼崽(Cubs)<12个月、少年老虎(Juveniles) 1至2岁、亚成年老虎(Sub-adults) > 2至3岁、年轻老虎(Young-adults) > 3至5岁、成年老虎(Prime-adults) > 5至10岁、老年老虎(Old-adults) > 10岁)。

竞争对手

东北虎虽是王者,在野外也必须面对这些家伙的竞争

除了巨型食肉动物的竞争,还有其他猫科动物的竞争,比如远东豹,它虽然不敢找老虎打架,但是也能捕杀大部分老虎所需要的猎物,一般老虎对他也是处于容忍态度,毕竟在森林里和它玩远程追逐赛也划不来。

最后,真正最致命的竞争是人类,首先过度地采伐森林加速了西伯利亚虎栖息地的丧失,也使西伯利亚虎的捕食对象如狍、野猪和麂等无栖身之地,造成虎的食物短缺。其次虎皮虎骨的药用价值,所以......还有栖息地的破坏等因素使西伯利亚虎的分布区被分割成多个孤立的“岛屿”,缺乏基因交流,导致一些个体不能繁殖。还有一大堆非法盗猎者,它们猎捕有蹄类动物的套子,对东北虎的生存一直存在巨大威胁,有多起东北虎被套死或误伤的案件发生。人类的“竞争”是东北虎唯一招架不住的因素。[1]

分布

历史分布

东北虎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东北林区。在19世纪中,东北虎仍有很大的分布范围,西自外贝加尔的雅布洛诺山麓,北沿黑龙江北岸,东经鞑靼海峡一直到库页岛,皆有分布。由于大兴安岭山脉南部与燕山山脉相连,向南分布区域曾远及华北北部。由此可见东北虎历史分布区域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朝鲜半岛,中国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分区域,蒙古接近于中俄边境区域以及俄罗斯远东的大部分区域。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虎的分布开始逐渐退缩,在中国东北虎的分布区域首先是由南向北,然后是由西向东退缩。在20世纪初辽东区域还有虎的分布, 50年代便向吉林退缩。大兴安岭这20年代仍然有虎的活动,1974-1976年调查表明,70年代东北虎已经在大兴安岭绝迹。 50年代小兴安岭东北虎的数量仍然很多,1976年调查证明只有4只东北虎,这时分布明显向东退缩,80年代调查表明,东北虎在小兴安岭已经绝迹。

现代分布

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边区南部于滨海边区相邻的山地林区,滨海边区锡霍特山脉的大部分区域以及与中国相邻的边界区域4个独立的分布区。

中国东北东部山区:只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区。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于完达山东部林区,老爷岭林区和张广才岭南部有为数不多的孤立的游荡个体,由于这些分布区与俄罗斯吉林省交界,这些个体可能在黑龙江俄罗斯吉林省境内相互流动。

朝鲜北部山区:也许有少量东北虎的个体分布,因为缺乏野外调查资料,具体情况未明。


现状

一.栖息地消失。过度采伐森林加速了东北虎栖息地的消失,同时也使东北虎的捕食对象(如野猪等)无栖身之地,造成东北虎的食物短缺。

二.虎皮虎骨的药用价值使得东北虎长期成为狩猎对象。

三.由于人类的活动、栖息地的破坏等因素使东北虎的分布区被分割成多个孤立的区域,各分布区之间缺乏基因交流,甚至一些分布区内仅有一只个体而不能繁殖。

一个世纪以来,虎的族群数量减少了95%,致使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面临著灭绝的危险。然而,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广泛的教育支持,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的科学家对虎的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 “多数人对虎都充满了善意,如果保护者能将这些积极因素转换成直接的行动,虎的未来将是光明的。” WCS动物保护学家、印度著名的虎专家——Ullas Karanth博士如是说。据估计,现在野生的东北虎数量只有366到406只,是地球上排名第二的濒危老虎亚种。

据WCS俄罗斯科学家估计,19世纪末,全世界东北虎的总数约有2000-3000C只,而中国约有1200-2400只。

20世纪30年代,东北虎尚有500只以上,且大部分分布于中国境内。

50年代以后,中国捕虎运动及林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使东北虎被迫迁移到干扰较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西南边界已退至吉林省辉发河流域和集安浑江一带。

1953-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野外调查发现, 东北虎在中国的数量已不足200只。

1974-1976年调查时,辉发河流域和鸭绿江上游集安县境内已没有虎分布,抚松县境内仅存6只东北虎,至此东北虎分布区的西部界线已退缩至抚松以东。

1981-1984年时,长白山一带的东北虎分布区四分五裂,形成几个孤立的分布区域。这意味著东北虎将难以寻找配偶、延续种族。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长白山区的虎已经基本绝迹,只有少数个体残存于吉林珲春市。

1988年,在于韩国举办的汉城奥运会上,小朝鲜虎“Hodori”被定为大会的吉祥物。 在朝鲜,朝鲜虎(东北虎)被注册为“357号自然保护物”,被加以保护。

1993年5月29日,国务院在《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中严禁进出口虎骨;禁止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邮寄虎骨;取消虎骨药用标准,禁止用虎骨制药。中国曾是世界上虎制品需求最大的国家,中国政府颁布的这一禁令遏制了市场需求,有效地防止了野生老虎的灭绝,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赏。

1998年和1999年两​​次大规模东北虎数量调查结果显示,吉林长白山区东北虎的数量为7-9只,分布区也由20世纪90年代初散布于长白山区退缩为两个较狭窄的分布区。

1999年,由WCS参加的国际调查队在黑龙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野外调查,结果发现,黑龙江省的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从建国初期的400多只已下降至当时的5- 7只。

2000年10月,“东北虎野生种群恢复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开启了中国野生虎国际合作保护的先河。基于这次研讨会上提出的恢复野生东北虎计划,在吉林省林业厅和WCS的共同努力下,

2001年12月一个新的保护东北虎和远东豹的保护区——吉林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成立,3年后成功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1月25日,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利用WCS提供的远红外摄像机拍摄到了3张野生东北虎的照片,这是中国首次拍到野生东北虎的照片,它们与具体翔实的现场监测数据一起,无可辩驳地向世人证明,中国至今还有野生东北虎存在。这是中国东北虎保护事业的一大进展,也是极其珍贵的保护成果,为今后的保护工作增添了信心。

2008年WCS率先在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引入先进的MIST(管理信息系统)执法巡护系统,并提供了相关软件、技术培训、设备和资金支持。通过系统巡护,保护区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东北虎及其猎物的分布与威胁状况,减少偷猎与人类干扰,使保护区的东北虎野外保护达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水平。

2014年2月26日晚,2只被非法驯养的东北虎,从山东青岛下辖的平度市运抵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救助站。

2015年6月4日俄罗斯政府发布的最新野生虎普查覆盖了150000平方公里的野生东北虎栖息地,大约2000名专业人员参与了野外调查,普查结果显示,至目前为止俄罗斯境内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经增长到480到540只,其中有大约100只幼崽。

中国长白山地区,估计还有8-12只左右的野生东北虎活动。黑龙江目前可能只有完达山脉老爷岭有野生东北虎活动,约有5-7只。 黑龙江哈尔滨的东北虎林园(与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是同一个单位)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

2007年,该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已经由最初的8只种虎,繁育到了1000馀只。作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物种之一,中国政府为东北虎的保护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一方面以法律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以虎为原料的中药,如虎骨膏、虎骨酒等,堵塞应用市场,另外对牛羊被虎捕食的农民给予赔偿。

东北虎数量稀少,行踪隐秘,野外调查和研究大多相对困难。然而,WCS的科学家却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过去近20年里创造了不少东北虎研究与保护的奇迹。利用先进的无线电遥测技术,WCS的科学家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对60多只野生东北虎进行成功追踪,获取了大量珍贵的野外资料,首次揭示了野生东北虎的社群结构、食性繁殖死亡以及它与人类及其他物种关系等重大科学问题,大力地推动了东北虎保护事业的发展。

视频

动物园里老虎和白虎打架,镜头拍下全过程


真正的西伯利亚虎有多大How big is a real Siberian tiger?


外部连结

Panthera tigris ssp. altaica

Panthera tigris longipilis (Fitzinger, 1868)

中国境内野生东北虎不足20只

一只西伯利亚虎的“回家”之路

俄罗斯野生东北虎最多增至540只,有利于中国恢复野外种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