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斑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斑羚

學 名 : Naemorhedus goral是細小、毛髮粗糙及圓角的斑羚屬。

別 名 : 青山羊野山羊岩羊

分布地理 : 在喜瑪拉雅山及興都庫什山脈的森林,尚見於尼泊爾、印度、緬甸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 介乎海拔1000-4000米。

中國分布 : 於東北、華北、西北、華南及西南諸省區。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亞科: 羊亞科 Caprinae

屬: 鬣羚屬 Naemorhedus

種: 斑羚 N. goral

形態特徵

斑羚長95-130厘米,重35-42公斤。

牠們是灰色或灰褐色的,腳呈黃褐色,喉嚨較為淡色,沿脊骨有一道深色斑紋。雄羚頸上有短的鬃毛。雄羚及雌羚的角都是向後彎曲的,可長達18厘米。[1]

毛色

斑羚體毛豐厚,冬季絨毛甚發達。體毛一般為棕褐色,個體間有些差異,有的為深灰色,有的為棕褐色,整個身體的底絨均為灰色。背部具不太長的鬃毛,在背中央自枕部、頸部一直到尾有一條黑褐色帶。額部、領部及喉部棕黑色,頰部及耳背面棕灰色,耳內白色,耳尖棕黑色。尾基近灰棕色,尾端部及長尾毛呈棕黑色。四肢的毛較長,腿毛可達蹄上。

頭骨

斑羚頭骨較窄而高,腦顱在頂骨處向下發展,使整個頭骨後部向下彎。額骨與枕骨間形成一近直角的角度。雙角在額骨後部兩側向後上方伸出,在骨角的外面套生有由表皮形成的角質角。鼻骨不十分長,呈三角形,前端銳尖,後角嵌入額骨。淚骨為上下窄、前後寬的長方形,其前上角與鼻骨的三角形頂角相接。上頜骨側面觀也似一上為頂角的三角形,其頂角與鼻骨頂角接近。前頜骨較短,其上端背緣與鼻骨相隔很遠。齶骨腹面中央骨縫處,尤其是後部有明顯的向腹面凸出的縱同嵴突。

牙齒

斑羚的齒式為:0.0.3.3./3.1.3.3.=32。上頜無門齒和犬齒。第1前臼齒較小,其餘2枚前臼齒稍大,齒面由兩個縱向的月牙形齒突組成。臼齒大於前臼齒,齒面由2對月牙形齒突組成,最後1枚臼齒後緣具1縱棱。除第1枚前臼齒外,各頰齒在唇面由月牙形齒突的尖角處向外突形成齒側面的縱棱十分明顯,因而在第2、3前臼齒後緣各具1縱棱;臼齒因具2對月牙形齒突,故除前後各具1縱棱外,在齒中部兩月牙齒突交接處另具1縱棱。下頜的3對門齒、1對犬齒均集中於下頒前端。犬齒緊貼門齒且形狀相似。犬齒與前臼齒之間具較大的間隙,其長度相當於下頰齒列長的一半。第l前臼齒小,齒面具l縱向棱,其餘頰齒相似,惟最後一枚臼齒後端突起棱發達,呈一小葉狀。

生態

斑羚的壽命約14-15年。

每胎約產一子,妊娠期為170-218天。幼羚7-8個月大就會斷奶,3歲就達至性成熟。

斑羚的群族約有4-12頭,有時會一對的生活,較年老的雄羚則有時會獨居的。

牠們是暮晨活動的,在早上或晚上最為活躍。吃過早餐後,牠們會喝水及整日在岩邊休息。牠們吃葉子及植物的其他柔軟部份,如草。

斑羚非常靈活及奔跑得很快,其毛色可以成為一種偽裝。牠們若受到威脅時,會發出嘶嘶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近危。

繁殖能力極強

繁殖能力極強的斑羚們,名副其實的群體動物,他們天生喜愛攀爬,喜愛挑戰自我的斑羚們,具備極強的跳躍能力。

故事中,一群斑羚們被逼迫到了傷心崖邊上,這時的跳躍優勢卻不是優勢了,短短六米的兩段崖的距離,隔斷了多少斑羚的生命呢。為了斑羚不滅絕,許多年老的斑羚主動自我犧牲,成為年輕斑羚們的"墊腳石",看到這,我的內心已經不是毫無波瀾了,該是什麼樣的境界才讓斑羚們毫無怨言的赴死。我想,這也是一種愛吧,或多或少,它們愛這個群體,愛著那些還年輕生命力還旺盛的群體。從容的走向死亡,沒有任何的猶豫。還有那一隻領頭山羊,等全部的山羊都過去了,獨自一人接受槍林彈雨的洗禮。

冥冥之中,是它們群體之間互相犧牲的精神牽引著山羊們。[2]


視頻

一個斑羚家族的故事(加字幕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