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门路 (台南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门路

图片来自housetube

东门路,为台湾台南市联外道路的交通大动脉,为台南市衔接直达中山高仁德交流道之联络道路,以及通往仁德归仁关庙交通要道。东门路属于市道182号的一部份,呈西北-东南向。因经过台湾府城东门而名。西起东门圆环,东连仁德区中山路,长约3.15公里,共分三段,台南市道路编号24

历史

起源

17世纪,台湾荷治时期,荷兰于台南沿海建立台湾街及普罗民遮街,成为当时台湾岛上汉人主要聚落之一。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入台湾,改普罗民遮为明京,设承天府。将府城依十字街为轴线分为四坊,由市街中心向东延伸的大街和其周围区域称为东安坊,其一部份为今日东门路的前身。

自荷治时期始,由台湾街、普罗民遮街所发展的市街一直是台湾岛最具规模的汉人聚落,有很长一段时间台湾各地与大陆的交易必须透过府城的港口,而府城东门内外的东门大街和大东门外街,因处于进出城的要地,成为商业交易的市集。由东门出城,东行可至关帝庙(今关庙)罗汉门(今内门)等地。

嘉庆年间,在东门城外的大东门外街已成为糖廍、栈房的集中地。清道光15年(1835年),台湾府城重修城郭,增建东外城,将大东门外街一部分纳入城内,设永康门、东郭门、仁和门,在过去仑仔顶(今东门圆环)到大东门这一段路叫东门街或东门大街,于同治、光绪年间细分为祝三多街、弥陀寺街、圣公庙街。

日治时期

1895年,台湾进入日治时期,历经市区改正,祝三多街、东门大街及东门外街改直拓宽,合称东门町,铁路以西为一丁目,以东为二丁目,今东荣街以东为三丁目,大东门以东为四丁目。

出市街东南续行,经射击场、虎尾寮至魁斗山、崁脚庄,至羌市街,与今日东门路路线大致符合。当时城外尚未成为市区,政区大致以道路为界,以北为永康下里,以南为仁和里。

1920年,废厅置州之后,原城外的虎尾寮、竹篙厝、后甲等地先后并入成为台南市东区市域,聚落沿著台南关庙道向外延伸。指定道路上兴筑了通往关庙的手押台车轨道,糖业辟建了通往车路墘制糖工场的运蔗轻便轨道。

日治初期有一条轻便车道,沿东门路而建,东至关庙,西至纵贯铁路再北行,经西竹围街,山仔顶为驿站,昭和三年出版的《台南南部图》[1],也标记著东门路上的手押台车轨道。

在1911、1929、1941年的拟定的都市计画中,现今东门路分属四等九号与三等二十五号道路。四等九号道路包括战后的新南街(后整并入府前路)、府前路及东门路,三等二十五号道路则为后来的富强路。

二次大战后

战后,东门町改称东门路,裕农路以东路段则称为富强路。1948年原先的运蔗铁路始办客运,设台南车站于富强路,详见关庙线

当时城外大部分区域均为农田,之后较靠近县市界的竹篙厝、虎尾寮划为大片的工业区,富强路两旁为工业区景象。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仁德交流道通车,东门路成为高速公路通往台南市区的连络干道,又,1980年代台南市外环道中华东路辟建。同时期,竹篙厝规划为四期重划区,之后十馀年,周围土地快速发展,东区人口遽增,与市区连成一片。

现状

东门路沿线土地为主要商业使用,道路附近的街廓则是人口稠密的住宅区。道路于裕农路以西,路宽18公尺;裕农路以东,路宽24公尺,做为台南都会区主要的联外道路,道路容量略显不足,尖峰时段拥塞情形严重[2]。目前只有六条大台南公车兴南客运路线行驶东门路。

分段

东门路共分三段:

建筑

由西向东

  • 东门圆环
  • 东门陆桥
  • 东门大人庙:东门路一段17号东门圆环旁,主祀朱、池、李三千岁的道教庙宇,康熙年间兴建。
  • 固园旧址
  • 祝三多庙:东门路一段63号,台南八协境之一,为主祀福德正神的道教庙宇,祝三多之意乃祈福地方境众“福、禄、寿”三多,初建于1717年,1843年迁至现址。
  • 台南神学院:东门路一段117号,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于1876年创设的神学院,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西式教育学府,硕博士七个班,学院部三个学系。
  • 台南弥陀寺:东门路一段133号,创建于明末永历年间郑经以承天府未有名刹而憾,遂在东安坊兴建、奉祀释迦牟尼佛,号称是台湾第一所佛教寺院,迄今已有三百馀年历史。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起源于台南城的东安坊,1876年创设台南大学(今名台南神学院),1885年创设长老教会中学今长荣中学,1887年成立新楼女学校(今长荣女中)。1903年台南大学校舍建于东门路现址。长老教会所发行的《台湾府城教会报》是台湾历史第一份报纸,以闽南语白话字印制报刊,百年来累积大量文献,内容涵跨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民情风俗等消息。现在的长老教会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位于东门路一段187号。
  • 台湾府城大东门:位于东门路、胜利路口,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门楼为重担歇山二层楼形式,城门呈东西向,中开圆拱门。城楼长年受风雨侵蚀,早已颓圯。1975年重建为现貌。
  • 皇后大道大楼:东门路二段2号,东门路与长荣路交叉路口。商业办公大楼。
  • 卫生局
  • 许嵩烟故居:东门路二段95号,为日治时期的巴洛克风格二层楼建筑。
  • 东郭门旧址
  • 台南龙山寺:东门路二段134巷27号,建于清雍正年间,主祀观世音菩萨,原本位于东城门正西南隅(现今粮食局的东侧),1927年受市区改正影响,迁到现址,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龙山寺。
  • 原东门派出所:富德街23号。日治时期设置,在当时的东门路旧路线上,前方原为东门外城东郭门,控制台南通往仁德、太子庙的路口。
  • 皇第大楼:东门路二段297号,东门路与裕丰街口。
  • 赐伯宝座大厦:东门路三段13号,为1990年代初期兴建的地上23层集合住宅。
  • 滋味珍食品公司:东门路三段,台湾知名黑桥牌肉类加工品企业于1973年创立时的工厂。1979年迁移至安平工业区。
  • 太子东都大楼:东门路三段293号,1996年兴建的大型集合住宅,又名太子镇。[3]

参考文献

  1. 存档副本. [200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2.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0的引用提供文字
  3. 太子建设网站,个案介绍,存档副本. [2008-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