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森林铁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森林铁路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1],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汉字之美[2],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词解释

森林铁路简称森铁,俗称窄轨铁路,共有34条,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林业产地,是上世纪林区运输木材的重要运送方式。

各地林业局下设森林铁路管理处,负责森林铁路的日常事务工作。森林铁路一般都采用762毫米窄轨轨距,钢轨类型为15公斤/米~24公斤/米。森林铁路不仅为林业企业运输生产服务,而且也要为林区人民的生活服务,兼办一些公共客货运输营业,是林区人民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者施锡祉带队赴东北牵头设计修建了新中国的第一条森林铁路。

森铁优势

森铁属于铁路运输体系,又有别于标准铁路运输。在木材运输生产中独具优势:一是机车牵引量大,运输载重高;二是消耗能源以煤炭为主,成本较低;三是适用于经营面积大,平均运输距离长的林业局,可大幅度降低木材生产成本。

森铁种类

由于东北、内蒙古林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是由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分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采伐的,其设备供应各异,造成了五花八门的局面,我们建国后基本处于“一穷二白”状态,林业生产大部分设备是继承下来的俄、日设备。当时机械设备有波兰产的28吨外燃机、18吨外燃机、16吨外燃机、7.5吨内燃机,有轻型台车(运输原木木材用),其中有普式、德式台车,还有板车、斗车(运输煤炭砂石用)、守车(供车长和工作人员乘坐)、各种加工设备。

森铁规范

1954年前,林区对森铁线路、桥梁等强度要求不高,没有严格统一的修筑和养护标准,所修线路,曲径半径小,桥涵为临时木结构短跨距,钢轨采用旧式轻轨。轨枕采用1200×120×100毫米素材木枕,每公里敷设1500根。道碴材料为一般的河流沙。因此事故较多,线路基础差,病害多而严重。1956—1965年,林业部先后颁布了《森铁线路桥梁设计技术规范》、《整体工程范》。从此,林区的森铁设汁、工程施工、维修养护从理论到实际,逐步走向了标准化正规化道路。干支线采用原木加工的1500×180 ×140毫米标准枕木,每公里敷设枕木1750—2000根。钢轨采用15公斤新型钢轨。道碴厚度为20~25厘米,道碴为河卵石或碎石。最小曲线半径为80—100米。进入80年代,森铁线路逐步向永久化、路基石碴化、轨枕水泥化方向发展。1985年,林区森铁大桥全部建成永久性水泥桥。干线全部为水泥轨枕。

机务配置

森铁建成之初,机车包乘组由司机、副司机和司炉(又称小烧)组成,司炉每隔四、五分钟要用铁锹向锅炉加一次煤。由于这些机车重心高,路基窄,有时线路保养跟不上,所以行车速度不快。技术速度是22公里/小时,计划速度20公里/小时,最高速度25公里/小时。由司机自己把握,直道快点儿,22公里/小时,上坡、曲道慢点儿,20公里/小时。

基础设施

森铁通信设施是正常安全运营的保障,森铁通信线路一般沿线路的走向架设。森铁车站一般设有配车线,办理接发、会让、编解、调车、越行及客货等运输业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