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风花菜(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风花菜(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

是十字花科,蔊菜属一或二年生直立粗壮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茎单一,基部木质化,茎下部叶具柄,上部叶无柄,叶片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粗齿,两面被疏毛,总状花序多数,呈圆锥花序式排列,花小,黄色,具细梗,萼片长卵形,花瓣倒卵形,果瓣隆起,平滑无毛,果梗纤细,种子多数,淡褐色,极细小,扁卵形,4-6月开花,7-9月结果。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江宁、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俄罗斯亦产。生长在海拔30-2500米的河岸、湿地、路旁、沟边或草丛中,也生于干旱处。

风花菜植株质地细嫩,类似荠菜的风味,具清热利尿、解毒的功效,进行人工驯化栽培,食用部分为幼苗及嫩株。食用时可用沸水焯后炒食或凉拌,亦可配其它荤素菜一起炒食。

风花菜(学名:Rorippa globosa (Turcz.) Hayek)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风花菜
  • 拉丁学名:Rorippa globosa (Turcz.) Hayek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罂粟目
  • 亚 目:白花菜亚目
  • 科 :十字花科
  • 族 :南芥族
  • 属 :蔊菜属
  • 种 :风花菜
  • 命名者及年代:(Turcz.) Hayek,1911

形态特征

一或二年生直立粗壮草本,高20-80厘米,植株被白色硬毛或近无毛。茎单一,基部木质化,下部被白色长毛,上部近无毛分枝或不分枝。茎下部叶具柄,上部叶无柄,叶片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2.5厘米,基部渐狭,下延成短耳状而半抱茎,边缘具不整齐粗齿,两面被疏毛,尤以叶脉为显。

总状花序多数,呈圆锥花序式排列,果期伸长。花小,黄色,具细梗,长4-5毫米;萼片4,长卵形,长约1.5毫米,开展,基部等大,边缘膜质;花瓣4,倒卵形,与萼片等长成稍短,基部渐狭成短爪;雄蕊 6,4强或近于等长。短角果实近球形,径约2毫米,果瓣隆起,平滑无毛,有不明显网纹,顶端具宿存短花柱;果梗纤细,呈水平开展或稍向下弯,长4-6毫米。种子多数,淡褐色,极细小,扁卵形,一端微凹;子叶缘倚胚根。花期4-6月,果期7-9月。 该种主要特征是果实近球形,具有2果瓣。

繁殖方法

繁殖用种子繁殖或分根繁殖。

种子繁殖:当年采收的风花菜种子不易发芽,需进行低温处理。可将种子用纱布包裹,在清水中浸泡半天,或用湿细沙拌匀置于2-10℃条件下,7-10天后播种,播后10-14天出苗。 分根繁殖:于春末、初夏挖取刚长出的老株分根栽植,栽植株行距为10厘米×15(-20)厘米。栽植后保持土壤湿度。

栽培技术

选地:宜选较低洼地、水田边地或靠近水源的地块、有机质丰富的肥沃壤土地栽培,才能使植株茂盛生长,若土壤较贫瘠应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种植后只灌溉,可不再追肥。

除草:直播田在幼苗长出后,彻底拔除杂草,植株长大后杂草不易生长。

采收:

  • ①播种出苗后30多天,苗高10厘米左右时可采收,或间出密集苗移植它处,也可于秋季采收种子后,直接播种于近水源、湿润肥沃的地块上,第2年初夏或多雨天气,便陆续发芽生长。还可在果园间作。
  • ②直播的风花菜,播种后约1个月即可陆续采收较大的幼苗。多年生的老菜地,新苗长出后可间拔采收。其花薹也可食,于蕾期收割。

采种:风花菜的采种株宜种植于较高地势处,施磷、钾肥作底肥,花前适当控水,种荚饱满后也需适当控制水分,并摘去花序顶端未谢的花枝,使种荚成熟期基本一致,当有过半种荚转黄色时即可全部剪下,晾干脱粒贮存备用。 [1]

主要价值

风花菜植株质地细嫩,类似荠菜的风味,具清热利尿、解毒的功效,进行人工驯化栽培,食用部分为幼苗及嫩株。食用时可用沸水焯后炒食或凉拌,亦可配其它荤素菜一起炒食。

风花菜(中药材)

为十字花科植物风花菜Rorippa globosa (Leyss) Bess的全草。分布于江苏、山东、四川、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水肿,黄疸,淋病,腹水,咽痛,痈肿,烫火伤。

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90cm,茎稍斜上,无毛或稍有毛,有分枝,基生叶多数簇生,羽状深裂,长达12cm,顶生裂片较大,卵形,侧生裂片较小,5-8对,边缘有钝齿,只在叶柄或中脉疏生短毛,其他部分无毛;茎生叶互生,不分裂,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呈十字形,黄色;萼片长椭圆形;花瓣篦形;4强雄蕊,雌蕊1;花梗长2-3mm.长角果圆柱状长椭圆形;长4-6mm,宽约2mm,稍弯曲,果梗长2-6mm,种子细小,卵形稍扁平,长0.5mm,红黄色,小点。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石缝、路旁、田边、水沟潮湿地及杂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山东、四川、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辛,凉。

归经:心、肝、肺经。

功效:清热利尿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水肿,黄疸淋病腹水咽痛痈肿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采集加工: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切段备用。

药材性状

全草长15-30cm,淡绿色。根长而弯曲,直径2-5mm;表面淡黄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须根痕,茎近基部有分枝,淡绿色,有时紫红色。叶多卷曲,皱缩或已破碎脱落;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呈大头羽状分裂。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小,黄色,长角果线形,稍弯曲,长1-2cm,种子多数,每室2列。无臭,味淡。以色绿、带花果者为佳。

药理作用

蔊菜素具有祛痰,止咳的功能

现代应用:用于慢性气管炎 [2]

相关论述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治黄疸,咽痛,水肿,关节炎,疮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