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楚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楚巫》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 第七卷。

原文

楚俗尚鬼,鬼实弗神也,而其巫谋神之。乃阴构于邑侠,请以其利共。邑侠以其情通于国侠,故得悉闻有司之事与讼狱之胜负,验如响。有不用巫言,则事之已右者必左,已左者必右。于是楚人之奉巫过于奉王令,宁违王禁而不敢违巫言。王闻之怒,命司马戮巫而焚其祠。国人大噪,相与为讹言。于是楚旱,民皆以咎王,群小巫并起为讙,遍国中皆称鬼。王与令尹谋尽杀巫,以问熊蛰父。熊蛰父曰:“是激也,未可。夫民愚而溺于祸福,彼方兴用鬼,而吾骤遏之,未竟其所望,而谓吾怫其情,必怨。夫怨起于微而积者也。十家之邑,一日不能户无事,而况楚国乎?有事莫不诿诸鬼,则莫不倚鬼以尤王,其奚以御之?不如因而亢之。小人能诪祸而不避亢,亢而后昭其许,则不户说而喻,然后明正其法,蔑敢违矣。”乃命群巫推一大巫以主鬼而复其祠,国有事亦请焉。而大选县公,平庶狱,宽征役,绝请谒,黜贪墨,国邑之侠皆屏迹。巫言多不中,民始懈会。鄙有西师,王集其国老以祈巫,巫不得先闻而失其辞,王以诘国老,国老愕,弗能对。乃尸巫而爇鬼,无一人敢复言鬼。

译文

楚国的习俗是崇尚鬼,实际上鬼并不灵验,而是那些巫师的谋划使鬼得很有神灵。那些巫师就暗地里同地方的侠客秘密图谋,互相勾结,商定把获得的好处一起分享。邑侠把那情况又向国侠通报(上下勾结),因此巫师能够详细地听到有关官府的事和诉讼的内情,巫师说的话很灵,就像回声一样应验。如果有人不相信巫师的话,那么本该很顺利的事一定会变得不顺,应该不顺利的事情却变得很顺利。于是楚国人信奉巫师的话远远超过了信奉楚王的命令,宁肯违背楚王的禁令,也不敢违背巫师的话。楚王听了这个消息非常气愤,命令司马杀戮巫师并焚烧那些庙祠。国人喧哗不满,相互编造谣言。在这时,正巧楚国发生了旱灾,楚国人就把天灾都归罪于楚王,成群的小巫师一起喧闹呼叫,全国各地都在称颂鬼。楚王同令尹谋划要杀尽巫师,就去请教熊蛰父。熊蛰父说:“这样做是激发民怨,切不可这样做。那老百姓愚昧而沉溺在祸福之中,他们正时兴信用鬼,而我们骤然阻止它,未达到他们所希望的,他们就会说我们违背他们的心愿,必定产生怨恨。怨恨的产生往往是由小到大而聚积起来的啊。十家的乡邑,一天不可能家家无事,而何况整个楚国呢?有了事没有不推诿给鬼的,那么就没有不倚赖鬼而怨恨楚王的了,那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呢?不如就此顺着他们的心意。大凡小人们预先能忖度灾祸而处在顺境时就不会加以防备。用这种欲擒故纵的方法,能使巫师的骗术暴露得更加充分,那样就不用挨家挨户去说都能明白了,然后将他们公开正法,就没有人敢再违抗了。”于是楚王接受了熊蛰父的意见,就命令群巫推举出一个大巫师来主持祭鬼,并恢复了他们的堂祠,国家有了事也到那里去请问,并且认真先用县里的差役,平反了众多的冤狱,放宽了征役,杜绝了请拜,罢免了贪官污吏,国邑和乡邑的侠客不敢公开露面。巫师的话也大多不灵了,百姓放松了对巫师的信奉。正好边远的西方有战争,楚王如今那些国老向巫师祈祷占卜,巫师不能预先得到有关消息,因而说的话不准,楚王以此反问国老,国老惊愕,不能回答。于是就杀了巫师,用他们的尸体示从,并将鬼的偶全部焚烧掉,从此再没有一个人敢宣扬鬼了。

启示

世界上本没有鬼神,全是好事之徒装神弄鬼,愚弄人心,一旦骗局被揭穿,鬼便失去了市场。楚王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方法,让巫师充分表演,自我暴露,终于降妖捉怪,使其真实面目大白于天下。斗争要讲究策略,办事讲求方法,就是这则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作者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1]

刘基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2]。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3]。”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视频

楚巫 相关视频

来听刘伯温《郁离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涨知识
陈胜华转述<郁离子>新书发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