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横头磡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横头磡邨
图片来自xuite

横头磡邨英语:Wang Tau Hom Estate)原是一个徙置屋邨,位于香港九龙横头磡,即黄大仙西北部近龙翔道的位置,总共有26座,于1959至1961年期间建成。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开始计划重建,建成现在的屋邨。新楼宇于1982年至1994年期间落成,现由卓安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负责屋邨管理。

介绍

在横头磡邨内的富强苑英语:Fu Keung Court)、嘉强苑英语:Ka Keung Court)和德强苑英语:Tak Keung Court)是居屋屋苑,由房委会总建筑师(3)设计,于1991年至2001年期间落成。当中德强苑及富强苑均是乐富/横头磡绿表市场成交价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龙以至全香港绿表最高成交价最高的屋苑之一[1],未补地价每实呎成交价超过一万港元。

历史

徙置大厦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内地难民移港定居,由于当时香港政府没有一个房屋政策来为低下阶层而设的,所以很多难民在1949年后在山边兴建木屋来居住,但这些木屋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经常发生火警,最终于1953年的圣诞夜,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火,令5万多人无家可归,于是政府在原址兴建29座徙置大厦,用以安置灾民。自此以后,徙置大厦的兴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发展基础。

除了在石硖尾、大坑东和李郑屋一带兴建徙置大厦外,政府还在老虎岩(现称乐富)及本邨现址兴建徙置大厦,为低下阶层提供稳定居所,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厦已拆卸,当时这些徙置大厦由徙置事务处管理。1973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所有徙置大厦和廉租屋大厦是由香港房屋委员会统一管理。

重建

1980年代初,政府开始为徙置区屋邨进行计划重建。然而,七层高廉租屋(徙置大厦)的外形大多以长型设计,加上本邨的位置邻近启德机场,楼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大部份楼宇便使用了外观较长而窄的相连长型楼宇设计,而本邨其中的宏光楼及宏显楼,采用了相连长型楼宇类型中较少使用的“L”款的楼宇,相连长型L款楼宇全港公共屋邨中只有4座,还有大窝口邨的富秀楼及富平楼使用相连长型L款楼宇。而于1989年后才开始重建工程的楼宇,皆使用与外型与相连长型较相似的和谐三型楼宇设计。

而乐富中心附近的乐富邨宏康楼、宏逸楼、宏顺楼、宏达楼、宏旭楼及宏乐楼,原址皆位于重建前的横头磡邨,重建后该楼宇仍属横头磡邨的,楼宇兴建期间亦以“宏”命名,唯因管理上需要于1991年改属乐富邨

由于基层市民获得政府以远低于市价的价钱获得廉价租用居所的权利,令基层市民无需像西九龙的基层一样缴付高昂租金住板间房,反而公屋基层市民可以比私楼租客更容易累积财富,甚至将累积的财富给子女作首期,用作购买自置物业,提升社会阶梯。可见香港政府对本区的房屋政策做得非常成功。

参考文献

  1. 居屋德强苑实呎破万创指标. 东网. 2015-05-19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