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武汉长江大桥

增加 76 位元組, 4 年前
第三次规划
===第三次规划===
1935年,鉴于 [[ 粤汉铁路 ]] 即将全线建成通车,平汉、粤汉两路有必要在武汉连通。当时铁道部曾考虑仿照1933年建成的 [[ 南京铁路 ]] 轮渡,但由于武汉的长江水位涨落幅度比 [[ 南京 ]] 大一倍,两岸引桥工程较困难,被迫搁置铁路轮渡的方案。同年,由 [[ 茅以升 ]] 担任处长的 [[ 钱塘江大桥 ]] 工程处又对武汉长江大桥桥址作测量钻探,并请 [[ 苏联 ]] 驻华 [[ 莫利纳德森工程顾问团 ]] 合作拟定又一建桥计划。计划为一座固定式的铁路公路联合桥,桥址位于武昌 [[ 黄鹤楼 ]] 到汉阳 [[ 莲花湖 ]] [[ 刘家码头 ]] 之间,全长1932米,设两台7墩8孔,6、7号桥墩间为大型轮船通航航道,主跨237.74米,以拱形钢梁架设于6、7号墩之上,桥下在最高洪水位时净高30米;桥面一层,公路铁路并列。包括 [[ 汉水铁路桥 ]] [[ 引桥 ]] 在内,工程需要花费国币1060万元。为了募集资金,还曾拟定了过桥收费、分期还本付息的办法。惟由于集资困难,结果也不了了之。1937年3月,长江南岸的粤汉铁路 [[ 徐家棚站( ]]( [[ 武昌北站) ]]) 与北岸平汉铁路 [[ 刘家庙站( ]]( [[ 江岸站) ]]) 之间的铁路轮渡通航,火车乘渡轮过江从此成为" 江城一景"
===第四次规划===
35,2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