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品国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毛泽东品国学 |
《毛泽东品国学》主要介绍集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对国学典籍的评说、批注和古为今用,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宝藏。
版权信息
中文名: 毛泽东品国学
作者: 卢志丹
类别: 国学研究
价格: 39.80
语种: 中文
ISBN: 9787510405396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页数: 362页
开本: 16页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1日
装帧: 平装
图书简介
本书以毛泽东的言论著作和相关史料以及回忆研究为基础,讲述了毛泽东在国学的经、史、子、诗词文赋、小说、书法、佛学、戏曲、楹联诸方面的修养和品评观点。
推荐
本书充分地论述了集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于一身的毛泽东对国学的评说、批注和古为今用,讲述毛泽东国学世界的书。它切合当前的国学热。毛泽东更是我们永远的话题。内容首次全面披露,超强可读性。权威作者原创,新世界重点策动。设计极具中国味、阅读感、收藏感。
内容简介
本书以毛泽东的言论著作和相关史料为基础,讲述了毛泽东在国学的经、史、子、诗词文赋、小说、书法、佛学、戏曲、中医学、楹联诸方面的修养和品评观点。毛泽东一生勤于读书,博识国学、造诣颇深。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与发扬国故;提取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以及军事等领域的智慧遗产;在活用典故章句、诗词创作和国学品评等方面有一定建树;从青年时代开始,亦为时代风气使然,他对国学的学习和运用总是与“救济”中国、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批判地继承的特色;但在晚年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如对“儒家”的“批判 ”。对这些本书都做了较为客观的讲述。本书以平易惠众的立意,较为系统而客观地展现了毛泽东的“国学世界”,内容较为扎实,有助于读者了解伟人丰富的思想,借鉴其对国学的品评观点和治学方法。本书生动地容纳了大量的国学知识,有助于国学的普及,生发读者对国学的浓厚兴趣。
作者简介
卢志丹,字“照青”,笔名“蒲岩”。生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九日。来自大西北的深山僻壤。种过田,教过书,做过工,经过商,徒步重走过陕甘境内的长征路。目前在北京致力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掘。游心于佛儒之间,骋目于古今之变。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睿智的思辩能力、矫健酣畅的文字功力,策划和创作过多部畅销作品。是国内将红军长征精神引入现代职场和员工培训领域的第一人。其专著《英雄式员工的长征精神》被公认为颇具影响力的本土化员工励志经典之作,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是许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组织的员工们人手一册的必读之书。
章节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眼中的国学
第二章 毛泽东与四书五经
第三章 毛泽东智品古代史籍
第四章 毛泽东智品诸子
第五章 毛泽东说佛教谈佛经
第六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
第七章 毛泽东品读古赋
第八章 毛泽东智品妙用古文
第九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小说
第十章 毛泽东与中华楹联
第十一章 毛泽东与中国书法
第十二章 毛泽东与中国姓名
第十三章 毛泽东与国剧
第十四章 毛泽东与国医
第十五章 毛泽东从“无字书”中读懂国情
文章摘要
“1917年8月23日,在致老师兼挚友黎锦熙先生的一封长信中,毛泽东说:弟久思组织私塾,采古讲学与今学校二者之长,暂只以三年为期,课程则以略通国学大要为准。过此即便出洋求学,乃求西学大要,归仍返于私塾生活,以几其深。
显然,在青年毛泽东的眼里,‘西学’和‘国学’是同等重要的,但国学应为基础。其实,在毛泽东求学的那个时代,并非西方学说和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国学在经历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在清末民初,便有复兴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
‘国学’即‘中国学术’,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的中国特有之学术系统的简称。‘国学’之名,始见于清末。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此时毛泽东年方十四,还未走出韶山,刘师培、章太炎、邓实等创办了《国粹学报》,在其二十七期,邓实发表了《国学精论》一文。1910年,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刊印以后,一纸风行海内外,成为莘莘学子的必读之书。所以,国学又被称为‘国故’、‘国粹’、‘国故学’,西方学者则称之为‘汉学’。在如此浓厚的研究国学的氛围中,毛泽东下定“略通国学大要”的决心是很自然的事了。”(毛泽东眼中的国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