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毛遂自荐 |
作品名称: 毛遂自荐 读 音 : máo suì zì jiàn 主 人 翁 : 毛遂(河北鸡泽人) 创作年代 :薛国 成 语 : 毛遂自荐 出 处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1] 相关人物: 平原君、毛遂 |
毛遂自荐,毛遂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2]。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谈判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认识了毛遂的一言有重于九鼎的能耐。毛遂自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3]
词语辨析
【结构】主谓式
【反义词】自惭形秽、让位于贤、畏缩不前
【同韵词】无丝有线、不可侵犯、风云万变、朱唇粉面
【造句】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歇后语】孙猴子作官
【色彩】褒义
成语典故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同“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同“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4]
释义
毛遂在平原君选备人物去楚时,自赞自荐,并以囊锥为喻,说如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脱颖而出。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谈判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认识了毛遂的一言有重于九鼎的能耐。后遂用“毛遂自荐”谓自我推荐,自告奋勇;用“锥处囊、锥在囊、处囊锥、囊锥、锥囊、处囊、颖囊未出、藏颖、透颖锥、颖脱锥、锥脱颖、颖脱、囊中脱颖、吐颖呈锋、耀颖、脱颖、颖脱而出、脱颖而出、如锥”等称誉才华或有才华之人,写其才华未得显露或得以施展;用“一言九鼎”形容言辞有分量。
【毛遂自荐】邹韬奋《经历》十二:“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
【锥处囊】李商隐《为盐州刺史奏举李孚判官状》:“锥处平原之囊,必将颖脱;剑拭华阴之土,粗雪幽沉。”柳亚子《丹青引》诗:“杜门已悔锥处囊,亡命还愁剑剺面。”
【锥在囊】独孤申叔《处囊锥赋》:“且贤之在代也,或默或语,犹锥之在囊也,或出或处。”
【处囊锥】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功成在漏刻,颖利处囊锥。”
【囊锥】无名氏《锥处囊赋》:“惟国生贤囊锥喻焉,囊之体也,柔不能挫其锐;锥之资也,利自可攻其坚。”黄庭坚《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之四:“璞玉深藏器,囊锥立见尖。”
【锥囊】《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悟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杜甫《遣闷》诗:“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陆游《东窗遣兴》诗之三:“老马漫知路, 钝锥宁出囊。”
【处囊】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临淄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单下客,效处囊于赵相。”柳亚子《怀人三截》之一:“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竟处囊?”
【颖囊未出】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诗:“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藏颖】骆宾王《浮查》诗序:“杯材幽薮,藏颖重岩,绝望于廓庙之荣,遗形于斤斧之患。”
【透颖锥】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颖脱锥】周昙《咏史诗·春秋战国门·毛遂》:“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
【锥脱颖】黄遵宪《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诗:“刃当摩厉须,锥乃脱颖出。”
【颖脱】《北史·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追随燕蓟儿,颖脱物不隔。”陈亮《彩凤飞·十月十六日寿钱伯同》词:“这些儿,颖脱处,高出书卷。”
【囊中脱颖】柳亚子《闻伯渠抵渝遥寄两律》之二:“孙郎帐下驰书日,毛遂囊中脱颖秋。”
【吐颖呈锋】独孤申叔《处囊锥赋》:“吐颖呈锋,磨砺而自我;投奇擢异,提携而在君。”
【耀颖】吴质《答东阿王书》:“虽恃平原养士之懿,愧无毛遂耀颖之才。”独孤申叔《处囊锥赋》:“遂得耀颖于纫缝之处,呈铦于挫锐之时。”
【脱颖】杜甫《上水遣怀》诗:“善知应触类,各借脱颖手。”独孤申叔《处囊锥赋》:“既藏身于不固,宁脱颖之无必。”董必武《为中国革命博物馆题诗》之二:“群英结党救中华,脱颖人来焕彩霞。”
【颖脱而出】李白《与韩荆州书》:“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脱颖而出】唐无名氏《锥处囊赋》:“固脱颖而出矣,岂潜芒而蔑然。”
【如锥】徐陵《为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平原之馆,乃乏如锥;田文之家,嗟有弹铗。”
【一言九鼎】陈毅《记遗言》诗:“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跟随平原君去楚国谈判的十九个门客因毛遂而成事。毛遂用“碌碌十九人、碌碌因人、因人成事”等称无用之辈,或谓依赖他人而办成事情。
【碌碌十九人】黄遵宪《自香港登舟感怀》诗:“行行遂越三万里,碌碌仍随十九人。”
【碌碌因人】张问陶《芦沟》诗:“茫茫阅世无成事,碌碌因人是废才。”
【因人成事】刘知己《史通·补注》:“大抵撰史加注者,或因人成事,或自我作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
故事
典故: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带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成语辨析
【正音】遂:不能读作“suí”。
【辨形】遂:不能写作“逐”。
【辨析】“毛遂自荐”与“自告奋勇”有别:“毛遂自荐”有自我推荐的意思;“自告奋勇”[5]则含有自己主动承担某件事的意思。
视频
毛遂自荐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平原君虞卿列传,古诗文网
- ↑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有途网 2019-10-08 13:23:32
- ↑ 毛遂自荐PDF,道客巴巴
-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可可诗词网,2018-12-02
- ↑ 自告奋勇,词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