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汉考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汉考古》创刊于1980年,是由湖北省文化厅主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哲学与人文科学类期刊。

据2019年第6期期刊内页显示,《江汉考古》编辑部有编辑3人,英文翻译2人。

据2020年3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江汉考古》共出版文献量3165篇、总下载次数1007155次、总被引次数19799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98、(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0.453。

据2020年3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江汉考古》共载文1349篇、被引量4416次、下载量18443次,基金论文量为288篇,2017年影响因子为0.48。

办刊历史

1980年,《江汉考古》创刊。

1983年,该刊刊期为季刊。

2014年,该刊刊期改为双月刊[1],同年12月,《江汉考古》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

《江汉考古》设有考古调查与发掘、文物考古与研究、楚文化研究、古文学研究、科技考古、古建研究、馆藏文物研究、学术交流等栏目。

刊登内容

该刊立足长江、汉水流域,报道长江中游及南方地区文物考古新发现。

人员编制

据2019年第6期期刊内页显示,《江汉考古》编辑部有编辑3人,英文翻译1人。

据2020年3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江汉考古》共出版文献量3165篇。

据2020年3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江汉考古》共载文1349篇,基金论文量为288篇。

收录情况

《江汉考古》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入网《中国期刊网》、北京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台湾华艺《数位学术期刊库》等。

影响因子

据2020年3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江汉考古》总下载次数1007155次、总被引次数19799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98、(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0.453。

据2020年3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江汉考古》被引量4416次、下载量18443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江汉考古》影响因子为0.4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3509名。

荣誉表彰

2013年,《江汉考古》入围“《中国期刊海外发行报告》最受海外机构用户青睐的中国期刊品牌”。

2014年,在期刊国家影响力报告中,该刊获得“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2015年,该刊获得“2015年度中文报刊海外发行最受海外机构欢迎50强”称号。

2015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荣誉称号。

1.以江汉地区为中心、辐射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着眼点在于江汉地区文明的起源及其与周边文明的交流融合。主要内容包括境内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相关遗存的考古发掘报道和研究。

2.以楚文化和楚国历史地理为中心的地域文化研究。着眼点在于楚文化在境内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鄂、曾、唐、郧等方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关系。主要包括楚文化的起源、楚郢都纪南城、楚系墓葬、楚国历史地理等关注度较高的核心议题。

3.以楚地出土文献为中心的古文字、古文献学研究。着眼点在于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主要包括当地曾侯乙墓、张家山汉墓、包山楚墓、郭店楚墓、龙岗秦墓、叶家山西周墓地等重要考古发现所出土文字资料,并围绕相关资料开展文字学、文献学层面的研究。

投稿指南

1、所投稿件必须是作者独立研究、完成的作品。文中引文、注释和其他资料,应逐一核对原文,确保准确无误,如有转载,请注明转引出处。译稿需征得翻译版权。若使用了外文资料,作者有责任将相关内容及版权页的文件提交给该刊编辑部备查。书评类文章必须提供所评书籍的原稿两件。

2、投给该刊的稿件,不得一稿两投或多投。

3、该社刊物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稿件正文中请勿出现作者个人资讯。

4、该社有权对投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术性修改,投稿审理期限以半年为限。通过初审的稿件,该社将在此期限通知作者。逾期未接获通知者,可将稿件改投他刊。

5、该社对所刊登的稿件拥有长期专有使用权。作者对此如有异议或有其他特殊要求,请与该社协商。

6、稿件具体格式请遵照“《江汉考古》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视频

江汉考古 相关视频

国宝档案:江汉遗珍——千年城墙的建造者
江汉一桥,汉江上的第一座桥梁,风格古朴平常,但历史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