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烩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河南烩面 |
河南烩面,是中国河南省地方菜品,属于豫菜系。
河南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以把骨头油熬出来为佳,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辅料以海带丝、千张丝、粉条、香菜、鹌鹑蛋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辣椒碎等小碟,分为汤面和捞面两种。
基本内容
中文名:河南烩面
分 类:豫菜
主要食材:面条,羊肉,葱,盐,大骨头汤等
特 点:汤鲜香美味,面筋韧有弹性
配 料:香菜、豆腐、粉条等
菜品历史
- 菜品发展
河南省饮食文化研究学者、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海林认为,这些传说基本都没有历史依据。
张海林解释,烩面是古时哺饦(bū tuō)技法的演变和再现。贾思勰曾在《齐民要术》中详记了哺饦的技法:“哺饦,捋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捋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就是将和成之面,以二寸为段,用手捋薄,擘开煮而食之。这种做法,和烩面一脉相承,只是那时称煮,今日说烩,而烩不过是煮法之一,是以旺火和相对较长的时间使原料入味,汤汁浓厚的一种烹饪方法。
从明代到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刀切面、刀削面是民间、馆业面食的主要制法,抻面、拉面成为特殊工艺,哺饦之法更是很少有人采用。以致很多人把烩面这个哺饦的演变和再现认为是烩馍的演变,更有人认为是自己饭店的自创,这其实是历史造成的误会。
在1956年之前,郑州乃至河南省内,还没有一家主营羊肉烩面的面馆或者摊位,很多老郑州人并不知道郑州有烩面这么个面食品种。1956年公私合营后,郑州市饮食公司成立合记烩面馆,成为省内首家以羊肉烩面为专营品种的面馆。相对于传统中餐,烩面这种新型饮食品种方便、快捷,故迅速颠覆了之前河南人吃面的习惯。再加上郑州便利的交通条件,南来北往的旅客多,烩面这种颇具地方特色的饮食便成为旅客首选。改革开放后,随着萧记、裕丰源、汇丰源、巴老三、76人等烩面馆的加入、扩张,使得烩面迅速成为郑州的全民食品,成为郑州乃至河南的饮食代表。
掰着指头算算,烩面正式被作为一个单有品种出现、一个单有品牌经营,从1956年至今,不过近64年光景。
- 传说典故
传说李世民登基前,隆冬落难逃亡途中染病,幸得一农家收留。农家淳朴,宰家养麋鹿炖汤,又迫于追兵草草将活好的面拉扯下锅。李世民吃下,寒疾痊愈。即位后,李世民派人寻访,命御厨学艺,唐宫御膳就多了道“麒麟面”。后因麋鹿稀有就用山羊替代,逐渐演变成烩面。
光绪年间,长葛厨师郭子兴在京开一面馆。因为常有敲诈勒索之事发生,便找同乡杨翰林帮忙。杨翰林就是杨佩璋,长葛人,后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杨翰林为了保护郭子,就把郭子兴聘到府上做厨子。
辛亥革命后,杨翰林偕郭子兴告老还乡。秋日偶遇风寒,郭子兴便试着用大骨头、肉茸加一些入味的中草药炖汤后煮面给杨翰林吃,没想到深得杨翰林赞许,并从此成为杨家的日常饮食。民国九年,杨翰林在长葛老家去世,临终前送郭子兴银两,让他再行开店,且叮嘱郭子兴不要将烩面失传。不料,长葛当时寇匪猖獗,官兵不能剿办,时局不安,再无开店机会。郭子兴有一远房亲戚,于黄河岸边花园口附近,为了生存,只好投奔那里。烩面就是郭子兴此时传到郑州的。
烩面是由长垣籍厨师赵荣光创制的。赵荣光喜面食,尤其对面条特别钟爱。抗日战争时期,郑州的饭店经常因躲避空袭关门,有时厨师们刚端起饭碗就要急于逃命。当时粮食紧缺,赵师傅不忍将剩饭弃掉,空袭结束后,就把剩饭加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荣光发现重新烩过的面很好吃,就在面里放些盐、碱之类的原料,使面更筋,别有一番风味,成为店员的一个主要伙食品种。后来,一些老顾客无意中发现店员吃的这种面很有特色,就要求饭店售卖。赵荣光由此开始精心配制烩面。他选用上好的鲜羊肉,放入各种原料将肉煮烂,面条下锅时用原汁肉汤,再放入羊肉、黄花菜、木耳等,味道十分鲜美,于是,烩面便逐渐成为该店的热卖品种。
据说,尉氏烩面是从西安泡馍中演变过来的,西安泡馍清朝年间传到河南,因为河南人不喜欢吃馍而喜欢吃面,于是一位豫籍羊肉泡馍师傅就把泡馍改良成了烩面。
除了这4个传说外,还有100年前,曾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齐名”的郑州老坟岗是烩面的诞生地,以及大禹治水、安史之乱等传说。
菜品特色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 ,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汤好面筋道,营养高,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遍及全国。与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华街冷巷。外地人来到郑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尝一尝地道的羊肉烩面,本地人款待亲朋的保留菜式也是香浓的烩面。
被称为“众口好调的烩面”。南阳方城烩面是所有吃货(哪怕是不爱吃烩面的吃货)都会伸大拇指夸赞的烩面,也是河南被称为“众口好调的烩面”。
方城烩面里只有汤、面、菜、肉,没有郑州烩面里的海带丝、千张丝、鹌鹑蛋、黑木耳。所以方城人说,郑州的烩面杂七杂八混在一起像大杂烩,吃不惯。方城的烩面讲究汤要浓白、面要筋道、肉要绵软、菜要青翠、碗要大气、片要扯匀、料要辣香。面用高筋粉,加上盐水揉,拍成一片一片抹上香油醒三个小时。羊肉煮熟,切成块状。最关键是熬汤,一口锅文火炖着羊骨架,加入秘制香料,熬得像牛奶。[1]另外,还要用羊油炸辣椒粉当调料。炸出的辣椒油凝固后,必须一半黄一半红。面出锅时放上菠菜,浇两勺高汤和一勺羊肉,撒上大把香菜蒜苗,点一滴香油提味去膻。这样一碗羊肉烩面,方城人说,可以温暖整个冬季。
一定要放芝麻酱的烩面。与其他流派烩面不一样,正宗的尉氏烩面一定要放芝麻酱。尉氏烩面的特点是不放海带丝、千张丝、粉条、青菜、黄花菜,也不放鹌鹑蛋。无论羊肉放多少,烩面是一定要下在羊肉汤里的,盛面的海碗碗底一定要有芝麻酱,一定要有生葱花。而烩面主料——面坯,加盐、鸡蛋,因此比郑州烩面更为筋道、弹滑。
荥阳烩面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汤白味浓、香而不腻,爽口润胃,老少皆宜。其特点是汤浓酽醇厚;面光滑筋道;香喷喷、热乎乎、白嫩嫩的羊肉掺和在米黄色的汤里,再加上晶莹可口的指宽面条,添配些许小葱香菜,顷刻间香气扑鼻,余味无穷。 荥阳烩面又分羊肉烩面、牛肉烩面、高汤烩面等多种类型,各有特色,异彩丰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