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油泼扯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建条目)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2: 行 2:
 
[[File:油泼扯面01.jpg|缩略图|right|[https://b-ssl.duitang.com/uploads/item/201409/16/20140916225922_aWQKF.thumb.700_0.jpeg 原图链接]
 
[[File:油泼扯面01.jpg|缩略图|right|[https://b-ssl.duitang.com/uploads/item/201409/16/20140916225922_aWQKF.thumb.700_0.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duitang.com/blog/?id=205319272 来自360网]]]
 
[https://www.duitang.com/blog/?id=205319272 来自360网]]]
'''油泼扯面'''是一道传统面食,在[[陕西]]扯面又叫[[拉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制作原料主要有[[ 面粉]] [[ 菜籽油]] 、[[香醋]]、[[酱油]]等。面煮熟捞出,至碗中加盐、醋、切碎的[[ 蒜苗]] 、[[辣椒面]],油烧热浇至辣椒面和蒜苗之上,拌匀可食<ref>[http://www.sohu.com/a/349224619_358747  它是陕西人的最爱,一顿不吃馋得慌,竟然还有人没吃过],搜狐, 2019-10-24 13:58 </ref>。<br>
+
'''油泼扯面'''是一道传统面食,在[[陕西]]扯面又叫[[拉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制作原料主要有面粉、菜籽油、[[香醋]]、[[酱油]]等。面煮熟捞出,至碗中加盐、醋、切碎的蒜苗、[[辣椒面]],油烧热浇至辣椒面和蒜苗之上,拌匀可食<ref>[http://www.sohu.com/a/349224619_358747  它是陕西人的最爱,一顿不吃馋得慌,竟然还有人没吃过],搜狐, 2019-10-24 13:58 </ref>。<br>
 
 据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油泼面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ref>[http://www.sohu.com/a/117131702_413497陕西油泼面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搜狐,  2016-10-25 16:09 </ref>。<br>
 
 据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油泼面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ref>[http://www.sohu.com/a/117131702_413497陕西油泼面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搜狐,  2016-10-25 16:09 </ref>。<br>
  
 
==简介==
 
==简介==
[[File:油泼扯面02.jpg|缩略图|right|[http://zp2.douguo.net/upload/dish/5/9/c/600_59d00e7554289d2112bff96ba2a95e4c.jpeg 原图链接]
+
 
[http://www.douguo.com/dish/5458283 来自360网]]]
 
 
[[元代]][[韩奕]]所著《[[易牙遗意]]》记载:"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剂。一斤作十数块。放在水中,候其面性发得十分满足,逐块抽拽,下汤煮熟。抽拽得阔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宝辰]]在其著作《[[素食说略]]》中记载更为详细:"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复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书中还指出:"作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关于桢条面的形状,书中说道:"其薄等于[[韭菜]],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余如面片、面旗之类"。同样一块面,能址抻成多种不同的形状,可见技术的精湛非同一般<ref>[http://www.sohu.com/a/302205083_99908975 涨姿势丨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陕西美食来历大揭秘!],搜狐,  2019-03-18 18:21 </ref>。<br>
 
[[元代]][[韩奕]]所著《[[易牙遗意]]》记载:"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剂。一斤作十数块。放在水中,候其面性发得十分满足,逐块抽拽,下汤煮熟。抽拽得阔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宝辰]]在其著作《[[素食说略]]》中记载更为详细:"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复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书中还指出:"作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关于桢条面的形状,书中说道:"其薄等于[[韭菜]],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余如面片、面旗之类"。同样一块面,能址抻成多种不同的形状,可见技术的精湛非同一般<ref>[http://www.sohu.com/a/302205083_99908975 涨姿势丨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陕西美食来历大揭秘!],搜狐,  2019-03-18 18:21 </ref>。<br>
 
 现今扯面的制法基本承袭旧法,和面时用盐和碱面,以提高面团的筋韧性能,还有用"拉面剂"代替使用盐碱的。如今扯面的形状,有拉拽宽厚如腰带的大宽长面,俗称"biangbiang面";有细薄似韭叶的二宽面;有细如银针的龙须面;有粗继如筷子的箸头面;有三棱形似宝剑的剑刃面;有拽成短节的"空心面"<ref>[http://www.sohu.com/a/139832760_656985 白鹿原:那一碗让人欲罢不能的油泼面],搜狐,  2017-05-11 17:46</ref>。
 
 现今扯面的制法基本承袭旧法,和面时用盐和碱面,以提高面团的筋韧性能,还有用"拉面剂"代替使用盐碱的。如今扯面的形状,有拉拽宽厚如腰带的大宽长面,俗称"biangbiang面";有细薄似韭叶的二宽面;有细如银针的龙须面;有粗继如筷子的箸头面;有三棱形似宝剑的剑刃面;有拽成短节的"空心面"<ref>[http://www.sohu.com/a/139832760_656985 白鹿原:那一碗让人欲罢不能的油泼面],搜狐,  2017-05-11 17:46</ref>。
  
 
==做法==
 
==做法==
 +
[[File:油泼扯面02.jpg|缩略图|right|[http://zp2.douguo.net/upload/dish/5/9/c/600_59d00e7554289d2112bff96ba2a95e4c.jpeg 原图链接]
 +
[http://www.douguo.com/dish/5458283 来自360网]]]
 +
===用料===
 +
• 小麦面粉300克<br>
 +
===调料===
 +
• 食盐2克<br>
 +
• 葱2汤匙<br>
 +
• 姜1汤匙<br>
 +
• 蒜2汤匙<br>
 +
• 生抽3汤匙<br>
 +
• 水161克<br>
 +
• 水161克<br>
 +
• 辣椒粉2汤匙<br>
 +
• 陈醋1汤匙<br>
 
[[File:油泼扯面03.jpg|缩略图|right|[https://p3.ssl.qhimgs1.com/sdr/400__/t014ab674e6149ce2bd.jpg 原图链接]
 
[[File:油泼扯面03.jpg|缩略图|right|[https://p3.ssl.qhimgs1.com/sdr/400__/t014ab674e6149ce2bd.jpg 原图链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17/10/34253785_576231149.shtml 来自360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17/10/34253785_576231149.shtml 来自360网]]]
===用料===
 
• 小麦面粉300克
 
==调料===
 
• 食盐2克
 
• 葱2汤匙
 
• 姜1汤匙
 
• 蒜2汤匙
 
• 生抽3汤匙
 
• 水161克
 
• 辣椒粉2汤匙
 
• 陈醋1汤匙
 
 
===制作===
 
===制作===
 • 面粉加一勺盐,一点点的加入温水活成面絮,多揉一会儿揉成光滑、柔软的面团,然后盖上湿毛巾醒半小时,面团可以活的稍微软一些,扯面的时面团延展性更好
+
 • 面粉加一勺盐,一点点的加入温水活成面絮,多揉一会儿揉成光滑、柔软的面团,然后盖上湿毛巾醒半小时,面团可以活的稍微软一些,扯面的时面团延展性更好<br>
 • 将醒好得面团均分为若干份,在盘子和小份面团上刷上花生油防粘连,盖上保鲜膜继续醒1小时以上
+
 • 将醒好得面团均分为若干份,在盘子和小份面团上刷上花生油防粘连,盖上保鲜膜继续醒1小时以上<br>
 • 1小时后面团将变得非常的柔软,将面团擀薄,用筷子在面皮中间按一下
+
 • 1小时后面团将变得非常的柔软,将面团擀薄,用筷子在面皮中间按一下<br>
 • 双手分别抓住面皮两头,顺着筷子印记的方向将面皮一点点的拉长,拉长后的面皮中间可能会比两头厚,所以感觉两头厚度适中后要将中间在稍微拉伸一下,最后从筷子印的位置将拉长的面皮撕开,如果面皮比较宽也可以多撕一次
+
 • 双手分别抓住面皮两头,顺着筷子印记的方向将面皮一点点的拉长,拉长后的面皮中间可能会比两头厚,所以感觉两头厚度适中后要将中间在稍微拉伸一下,最后从筷子印的位置将拉长的面皮撕开,如果面皮比较宽也可以多撕一次<br>
 • 开一锅水,在等待水开的时间,将[[香葱]]、[[大蒜]]切末,[[辣椒]]打成粉备用
+
 • 开一锅水,在等待水开的时间,将[[香葱]]、[[大蒜]]切末,[[辣椒]]打成粉备用<br>
 • 水开后下扯好的面条,开盖煮2分钟左右,将面条捞出,撒上葱蒜末、辣椒粉
+
 • 水开后下扯好的面条,开盖煮2分钟左右,将面条捞出,撒上葱蒜末、辣椒粉<br>
 • 另起锅取一大勺[[花生油]]烧至8成热,将烧热的花生油以划圈方式浇在香葱、蒜、辣椒粉上
+
 • 另起锅取一大勺[[花生油]]烧至8成热,将烧热的花生油以划圈方式浇在香葱、蒜、辣椒粉上<br>
 • 再根据自己口味洗好调入适量[[生抽]]、[[香醋]],拌匀后即可食用
+
 • 再根据自己口味洗好调入适量[[生抽]]、[[香醋]],拌匀后即可食用<br>
 
 
[[File:煎饼果子02.jpg|缩略图|right|[http://pic98.nipic.com/file/20160517/21955068_145038535000_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14854308.html 来自360网]]]
 
 
 
  
  
行 50: 行 48:
 
{{reflist}}
 
{{reflist}}
  
[[Category: 生活事件]]
+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热点新闻事件类]]
 
[[Category:热点新闻事件类]]

於 2019年12月27日 (五) 19:18 的最新修訂

油潑扯麵是一道傳統麵食,在陝西扯麵又叫拉麵拽面、抻面、楨條面香棍面等,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菜籽油、香醋醬油等。面煮熟撈出,至碗中加鹽、醋、切碎的蒜苗、辣椒麵,油燒熱澆至辣椒麵和蒜苗之上,拌勻可食[1]
據說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油潑麵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秦漢時代稱之為"湯餅",屬於"煮餅"類中的一種;隋唐時代叫"長命面",意為下入鍋內久煮不斷;宋元時代又改稱為"水滑面"。[2]

簡介

元代韓奕所著《易牙遺意》記載:"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劑。一斤作十數塊。放在水中,候其面性發得十分滿足,逐塊抽拽,下湯煮熟。抽拽得闊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寶辰在其著作《素食說略》中記載更為詳細:"其以水和面,入鹽、鹼、清油揉勻,復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面。"書中還指出:"作法以陝西朝邑、同州為最佳。"關於楨條面的形狀,書中說道:"其薄等於韭菜,其細比於掛麵,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餘如面片、面旗之類"。同樣一塊面,能址抻成多種不同的形狀,可見技術的精湛非同一般[3]
現今扯麵的製法基本承襲舊法,和面時用鹽和鹼面,以提高麵團的筋韌性能,還有用"拉麵劑"代替使用鹽鹼的。如今扯麵的形狀,有拉拽寬厚如腰帶的大寬長面,俗稱"biangbiang面";有細薄似韭葉的二寬面;有細如銀針的龍鬚麵;有粗繼如筷子的箸頭面;有三棱形似寶劍的劍刃面;有拽成短節的"空心面"[4]

做法

用料

• 小麥麵粉300克

調料

• 食鹽2克
• 蔥2湯匙
• 姜1湯匙
• 蒜2湯匙
• 生抽3湯匙
• 水161克
• 水161克
• 辣椒粉2湯匙
• 陳醋1湯匙

製作

• 麵粉加一勺鹽,一點點的加入溫水活成面絮,多揉一會兒揉成光滑、柔軟的麵團,然後蓋上濕毛巾醒半小時,麵團可以活的稍微軟一些,扯麵的時麵團延展性更好
• 將醒好得麵團均分為若干份,在盤子和小份麵團上刷上花生油防粘連,蓋上保鮮膜繼續醒1小時以上
• 1小時後麵團將變得非常的柔軟,將麵團擀薄,用筷子在麵皮中間按一下
• 雙手分別抓住麵皮兩頭,順着筷子印記的方向將麵皮一點點的拉長,拉長後的麵皮中間可能會比兩頭厚,所以感覺兩頭厚度適中後要將中間在稍微拉伸一下,最後從筷子印的位置將拉長的麵皮撕開,如果麵皮比較寬也可以多撕一次
• 開一鍋水,在等待水開的時間,將香蔥大蒜切末,辣椒打成粉備用
• 水開後下扯好的麵條,開蓋煮2分鐘左右,將麵條撈出,撒上蔥蒜末、辣椒粉
• 另起鍋取一大勺花生油燒至8成熱,將燒熱的花生油以劃圈方式澆在香蔥、蒜、辣椒粉上
• 再根據自己口味洗好調入適量生抽香醋,拌勻後即可食用


視頻

陝西美食:油潑扯麵

《白鹿原》中那一碗油潑麵,看餓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