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洪安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洪安镇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境东南,距县城27公里,15分钟路程,是重庆、贵州三省市交界之地,有一脚踏三省“渝东南第一门”之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清代名人章恺曾诗曰“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描绘了“一脚踏三省”的地利之优。边城洪安先后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纽荷尔脐橙之乡”、市级中心镇、重庆市最具魅力小城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文明镇、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级廉政教育基地等。[1]

中文名称: 洪安镇

别 名: 洪安古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重庆市秀山县

下辖地区: 重庆市

电话区号: 023

地理位置: 于重庆市秀山县境东南

面 积: 87.04平方千米

人 口: 22402人(2017)

火车站:秀山火车站

车牌代码: 渝H

行政代码: 500241109

身份证前6位: 500241

镇情概况

简介

洪安镇地处渝、湘、黔交界处,东与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隔河相望,南与贵州省松桃县迓驾镇相连,素称“一脚踏三省”。该镇辖5个村1个居委会,35个村(居)民小组,22402人(2017),幅员面积87.04平方千米,是一个土家、苗、汉等多民族的杂居地。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和杂粮;猪、牛、羊是养殖业的骨干品种,同时盛产茶叶、楠竹、油桐和药材;乡镇企业以建工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历史沿革

洪安镇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东与湖南省隔河相望、南与贵州省接壤,距县城47千米。面积87.69平方千米,辖洪安居委会,贵塘、贵亚、贵措、三阳、美其、溜沙、平马、猛董、新田沟9个行政村。319国道过境。

1938年析原福森乡置平马乡。

1953年析平马、大板和峨溶乡置洪安乡。

1958年设立红旗公社(1980年更名洪安公社)、平马公社。

1983年改洪安乡、平马乡。1997年,洪安乡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1.4万,乡政府驻洪安,辖洪安、岩庄、贵塘、贵棚、贵亚、贵苗、马胡、卫星、贵措、老力、美其、桐木坪12个行政村;平马乡面积38.1平方千米,人口0.8万,乡政府驻平马,辖平马、溜沙、贵桐、卡措、猛董、红岩、岩槽、新田沟、新和9个行政村。洪安撤乡设镇。2011年,原平马乡撤销并入洪安镇,辖1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面积87.69平方千米,镇政府驻洪安(原镇政府驻地)。

经济发展

经济贸易

洪安镇结合镇情,着力培育贸易、旅游、建材三大支柱产业,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大贸易产业。发挥渝东南桥头堡作用,壮大以洪安边贸市场和贵措老市场为依托的百货、五金、家电等批发和农副产品交易为主的商品交易市场,用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商贩,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扩大市场交易额。

经济产业

打好文化、生态旅游牌,叫响旅游产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确保申报国家文化名镇成功,积极争取国家、市、县相关部门的支持,全面启动古建筑恢复工程,修复24座四合院,恢复石板街等工程,再现古镇“洪安市”的繁荣;加快完善沿国道“319”线和清水江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搞好九龙坡森林公园、“象鼻吸水”等自然景观和滨江路语录长廊及河滨公园、“一脚踏三省”景观亭(改建)、文化广场、“三不管”岛民族旅游休闲中心、二野入川司令部旧址修复等人文景观建设,形成洪安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和洪安特色饮食文化一条街,启动边城一日游,力争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500万元。

建材行业

壮大以城镇开发为主的建筑建材业。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态度,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建筑建材行业的管理;整顿、规范建筑建材行业及市场。对经营各类建筑建材的单位、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进行登记造册,对证照不齐全的业主,限期办齐证照或依法取缔,从而使建筑建材市场规范化、合法化。

旅游资源

洪安,在苗语里意为“流血的地方”,这传达出这里彪悍的民族性格。要说洪安的血气,要数“三不管岛”。该镇内古建筑群立,四合院纵横交错,封火墙自成体系,其工艺、造形独特,土家苗寨风情别具一格。电影《边城》、《连心坝》的拍摄背景,刘邓大军入川司令部驻地旧址,《边城》小说中主人翁翠翠的雕塑坐落在对岸茶洞镇境内,极具参观价值;自然景点“象鼻吸水”、九龙坡雄姿,闻名遐迩的“三不管”岛是急待开发的宝地。全镇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水平如镜。沿清水江逆流而上,两岸山色秀丽、峰峦叠嶂、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洪安又是重庆—武隆芙蓉洞—黔江小南海—酉阳桃花园—湖南永顺猛洞河漂流—张家界森林公园—长江三峡—重庆旅游循环圈的中间站,距秀山县城49公里,花垣县城25公里,张家界250公里,贵州铜仁大兴机场110公里。国道319线和渝湘高速公路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交通十分方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