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浦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浦山

图片来自网易财经

出生    1923年

逝世    2003年2月7日(79岁)

母校    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

曾担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知名于   中国世界经济学家

专业领域  经济学

浦山(1923年-2003年2月7日),曾用名浦寿山,笔名蔡培田田培才等,江苏无锡人,出生于北京。中国世界经济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2][3][4][5][6]

1943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系,1945年加入美国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 在20世纪40年代,浦山博士是一位世界级经济学家,是与克莱因索洛等不分轩轾的明日之星,其博士论文《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决定理论相结合,创建了一个包含内生技术进步、加总、预期等在后来的经济学文献中得到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生平

  • 1940—1941年,在上海沪江大学肄业。
  • 1943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系。
  • 1945年,加入美国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1947—1948年,曾任美国卡尔登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 194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浦山毅然地返回祖国。
  • 1949—1957年,在外交部情报司和政策研究室工作,1956年任政策研究室专员。
  • 1950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控诉美国侵略台湾。
  • 1951—1954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在停战协议的谈判和签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浦山成为周恩来总理的英文秘书,跟随周恩来总理参加了共和国早期的大量外交活动。
  • 1954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日内瓦会议
  • 1955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万隆会议
  • 1956—1957年,随周恩来总理访问十一国;
  • 1973—1982年,在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副所长。
  • 1980年,被美国卡尔登大学聘任为政治经济学凯能专设讲座教授并被该校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 1996年再次被该校聘为客座教授。
  • 1980年,任中国财政部赴世界银行代表团团长,领导了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席位的谈判。
  • 1982—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1982—1985年,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 1985—1997年,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 1997—2003年,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名誉会长;
  • 1991—199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 1988—1993年,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 2003年2月7日19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博士论文

论文中的许多论证需要相应的修正,然而浦山分析当前问题的许多真知灼见早在当时已经了然于胸。

  1. 当所有价格和工资并非充分弹性时市场出清的重要性。资本主义商业周期之所以普遍是为了出清市场,因此在充分弹性条件下的纯粹静态求解并不可行。
  2. 规模收益不变(如简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对数线性函数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技术生产过程。
  3. 高度相互关联的工业经济中的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化比作为外生变化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析。
  4. 在开放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产业联合成为垄断或寡头垄断模式的趋势。这一点在并购活动中已经不言而喻,特别是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形时。
  5. 技术变化建模的一种有远见的方法是通过引入资本-劳动比率来修正纯粹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50年以后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中这种方法正在采用。浦山将这种方法作为他生产模型的核心。
  6. 货币政策必须应对迅速变化的货币流通系数,正是它们扰乱了古典稳定的简单(货币)数量理论方法。信息技术已经使现代金融根本改观,这使(货币)数量理论家们很懊恼。

浦山论文的理论基础是宏观经济学分析,为此,他考察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在这方面,他没有采纳威斯利·里昂惕夫和我的建议,即寻找独立变量的各个子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不去理会它们的经济和概率分布。他采用了一种更为直接得多的方法,即区分了两种关系:一是资本与产出的关系,二是劳动和资本的关系。

浦山的博士论文是一篇逻辑推理严密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对于了解战后经济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它运用新的计量经济学统计推理的方法,为经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平台。里面的引文和参考文献包括丁伯根(Tingbregen)、弗里希(Frisch)、哈维尔莫(Haavelmo)的著作(这些人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学术的通衢大道从未为浦山展开——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回到了中国。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浦山的同事们跟随着他在中国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却远落后于他。除此之外,浦山还将他的关注点转向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分析。他发表在Cato Journal(1989年冬季版)上的文章,是针对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一篇题为《运用市场促进社会发展》(Using the Market for Social Development)的文章的评论。

这两篇文章刊登在同期的Cato Journal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专题中。 浦山早期在美国学习和教学期间,有过一场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理性的经济行为是否可能的大讨论。特别是在极端保守主义者之间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辩论。特别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认为,按照古典主义,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特征的直接计划下,经济是不可能有效运转的。价格体系怎么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呢?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承认,理论上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可能实现对经济行为进行理性的定价指导的,但是,却缺乏创造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此外,他还觉得,决定合适价格的实际过程过于繁琐,在实践中根本行不通。当然这些观点提出的时间,是在20世纪下半叶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程迅速发展之前。

米尔顿·弗里德曼经常表达类似哈耶克等人的观点。浦山对弗里德曼在Cato Journal上的文章作了回应。其中有件关轶事,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他夫人罗斯·弗里德曼的一件小事。1961年夏天,克莱因一家与弗里德曼教授夫妇被邀请参加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附近的一个晚宴。晚餐前大家谈起空间飞行和苏联经济的运行。弗里德曼的观点是,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的航天飞行根本不可信,因为有关这个事件的惟一的原始信息来自苏联方面的广播。关键是,按照弗里德曼夫妇的说法,一个缺乏合理价格体系的国家是不可能在科学和工程方面取得如此突破性进展的。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相信市场出清的价格体系具有无上能力的热心拥众们,认为可以完全依赖这个非凡工具,尽管大量的市场失效导致的金融危机,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过,在80年代和90年代仍然发生。

在评论中国向市场社会主义的成功转变时,浦山指出,中国采取了渐进的改革方式,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而这么大的成就在极端保守主义思想家如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看来是不可能的。渐进方式非常符合中国文化。他认识到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通货膨胀和把各种决策主体在生产、消费和市场出清方面捆绑在一起的不同程度的经济关系等等。浦山指出了引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体系有效率的运行的那些局部的和渐进的步骤。他描述了乡镇企业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它们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把乡村活动与工业经营联系起来。他还形象地展示了中国是如何避免突如其来的通货膨胀,以及作为市场经济特征的商业周期的波动。他认为,中国80年代的改革是局部的和渐进的,但老方法和新方法结合得很好,应该在经济改革同时实行政治改革。在谈到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运行时,浦山有力地捍卫中国的经济进步。在浦山做出上述评价的10年之后,看到中国在90年代的经济形势,世界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无不对中国取得的进步感到惊奇,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试图解释中国的成就。我给他们的忠告是,好好读一读浦山的经济分析,密切结合不断演变的中国制度,这个制度变化的方向,与浦山多年前所指出的非常接近。

在日本,同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同样受到保罗·萨缪尔逊影响的Shinichi Ichimura教授组织的一些讲座中,浦山详细深入地介绍了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情况。他的演讲题目是“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景”。1996年5月,浦山就同一题目在密歇根大学发表了演讲。 这个演讲很重要,因为它表明浦山已经就中国经济问题发展了自己的观点,而不仅限于对米尔顿·弗里德曼有关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观点的评论。在他的实证论述中,浦山直截了当地指出,他认为中国处在转型阶段——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正在进行,效果不错但尚未完成。他指出,恰当的描述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遗憾的是,一般记者和其他非专业的经济学家们没有能够领会这个要点。总的来说,许多局外人没能把市场机制的作用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作用区别开来。 浦山强调政治稳定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特征。或许那些不经心的观察家对此不能理解,但对那些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人们来说却至关重要。 最后,在这篇政治经济学演讲的结束语中,浦山指出了转型时期正在出现的不平等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和伦理方面的副作用,但他希望通过财政制度来扭转这种不断加深的不平等。他预期中国的经济转型将于2010年前完成,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达到经济发展的中等水平。

纪念

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设有以其名命名的奖项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用以奖励经济领域的优秀学术研究<ref>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 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 


参考文献

  1. 深切悼念浦山同志. 《世界经济》2003年第03期. 
  2. 何虎生, 李耀东, 向常福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0883934. 
  3. 历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名辞典.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 ISBN 9787507813746. 
  4. 蔡开松, 于信凤主编; 曾卓明, 周溯源, 赵书刚副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 
  5. 张品兴, 殷登祥, 陈有进等主编.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ISBN 9787504315137. 
  6. 伍杰主编; 崔运玺, 王伟华, 周昌喜副主编. 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小传.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 ISBN 9787205022938.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