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海口港 |
---|
圖片來自中文百科知識 年櫃量 163.3萬 TEU(2015) 港口代碼 CNHIG[ 年貨物噸位 1.01億噸 |
海口港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为全国主要港口之一和海南省最大的港口,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3.3万标准箱。[1]
海口港位於海口市,是從事港口裝卸、倉儲、水上客貨運輸、貨櫃運輸、外輪理貨、船舶修理、商業貿易、旅遊、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等多元化的綜合性經濟實體。海口港現由秀英、馬村和新海三大港區組成,其中秀英港區是海口港的主體港區,承擔著海口港大部分的散雜貨、輪渡運輸以及全部的貨櫃業務,屬國家一級開放口岸。該港區未來功能退化後,將逐步轉型發展成為國際郵輪母港和遊艇帆船基地。而新海港區未來將逐步承接秀英港區現有的汽車輪渡業務,承擔海南絕大部分旅客及農產品、基建物資的進出島業務。
海口港位於海南島北部,海口灣中部海岸線上 ( 海口灣處於北緯 20 ° 05 ′,東經 110 ° 15 ′,北臨瓊州海峽,東與鋪前灣交界,西至澄邁灣,是一個近似半圓形的開敞海灣 ) ,北隔瓊州海峽與我國廣東省雷州半島相望。
海口港是海南省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現與日本、朝鮮、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運輸往來。海口港又是海南省旅客進出的重要通道,目前開通了海口——海安、海口——北海、海口——廣州等地汽車、旅客滾裝輪航班,每年旅客進出港量約 140 萬人次;海口——廣州、湛江、北海等地的國內貨櫃航線。
历史
光绪二年(1876),海口设“琼海关”,在长堤(今海甸河一带)建码头,可泊浅水船只。用于货物装运和旅客出洋。
1918年,港口迁至琼海关前(原海口海关处)。
1925年,将原海口所城城墙拆除,建长堤码头堤岸,并在岸上修建长提路,海口港原先码头。
1933年,在书场村东北侧(现秀英港区)建设一座码头,水深1米。又名书场码头。
1939年,日军在原书场码头东侧新建栈桥码头1座,可停靠800吨级船,配备防波堤1条,另配有起重机、气象台等设施,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遭到英美飞机轰炸。加之因国共内战等原因码头无法得到修复,几近荒废。
1952年开始修复海口港设施,于1954年完工并于同年投产。
1973年,扩建海口内港(位于今新港路尽头),并于同年更名海口新港。
1974年,兴建2座客运码头,并于1975年投产。
1983年,建设海口港客运港及配套设施工程,于1985年投产。
1984年,海口新港进行第二期扩建工程,于同年底竣工。
1987年,海口电厂配套码头开工,此为马村港雏形。
1990年,建设2座万吨级码头及配套设施,1993年投产。
2005年,海口港,海口新港,马村港整合重组,成立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2008年,建设海口港二期集装箱码头工程,于2009年投产。
2011年,海口新港关闭,其轮渡业务搬迁至秀英港。
2013年,新海港轮渡码头一期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底建成投产。二期于2016年开工,2017年建成投产。
港区分布
海口港现有秀英港,新海港,马村港三座港区。
- 秀英港区: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滨海大道,主要承担琼州海峡客滚船业务及集装箱业务。按照规划,未来秀英港区将改造成为邮轮码头并保留短途客运,海上执法,救援,后勤保障功能。[2]
- 新海港区:位于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新海村,2015年建成,主要承担琼州海峡及北海航线客滚船业务。未来将承接秀英港区的汽车滚装运输业务。
- 马村港区:位于澄迈县老城镇马村,目前承担原秀英港区的散杂货业务,另有电厂码头,油轮码头等专用码头。待四期集装箱码头建成后承接秀英港区的集装箱业务。
港口设施
秀英港
分为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轮渡码头三种不同功能的码头,共有近30个生产泊位,最大可停泊5万吨级船舶,配备塔吊15座,其中轻型塔吊3座。集装箱吊7座,其中轻型集装箱吊1座。客运方面拥有5000吨级渡轮泊位7座,3000吨级渡轮泊位5座。建有5000平米客运大楼一座。另配备海警,后勤保障等专用码头。
新海港
为渡轮码头,共有16座轮渡泊位,其中5000吨级泊位14座,1万吨级泊位2座。拥有临时客运大楼一座,另配备货车检查站,交通征稽等设施。目前正在建设码头综合枢纽项目,计划于2022年建成。
马村港
为散货码头,生产泊位共计2座,均为4万吨级泊位。另有电厂专用码头3.5万吨级泊位1座,共配备14台塔吊及2台轻型塔吊。
視頻
参考文献
- ↑ 2017年海口港区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0112.6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8-02-06 [2018-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 ↑ 开发改造提上日程 海口港秀英片区酝酿华丽转身. 海口网. 2015-02-16 [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