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晏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晏县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省境东北部,州境东南部,介于北纬36°44′、东经100°23′-101°20′之间。北接祁连县,东邻大通县、湟中县,南接湟源县、共和县,西邻刚察县。东西宽85.7千米,南北长102.2千米,总面积4853平方千米(《简册》为4348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10年)。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等少数民族。辖2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三角城镇、西海镇、金滩乡、哈勒景蒙古族乡、青海湖乡、甘子河乡。县政府驻三角城镇,距州府驻地西海镇15千米。

地处祁连山系大通山脉西南侧,属河西走廊至柴达木盆地自然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30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湟水河、哈景勒河、宝库河、水峡河、大通河、甘子河等。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3.4℃,年降水量350毫米。矿产资源有白云岩、硅石、沙子、粘土、大理石、矿泉水等。青藏铁路、315国道、310省道、204省道公路穿境。古迹有汉代西海郡[1]古城遗址,汉代石虎、尕海城遗址和卡约文化德州墓地等。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冬,王莽在海晏设置西海郡,郡治守今三角城。南北朝至隋朝属吐谷浑政权辖地。唐、五代属吐蕃王国,宋属厮。明、清后为蒙古族土默特部属地,1937年设海晏设置局。1943年海晏正式建县,为省直辖县。1949年9月11日海晏解放。1950年6月6日成立海晏行政委员会,属湟源县。1951年6月19日恢复县制,成立海晏县人民政府。1952年改为海晏藏族自治区。1953年12月改海晏县,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

1965年,以海晏县的部分地区设立青海省人民委员会驻矿区办事处,为省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1980年7月改为青海省矿区办事处,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矿区办事处行使地区级的行政权力,但不作为一级政府组织,与国营二二一厂“一套机构、两个名称”。1989年,撤销青海省人民政府矿区办事处,其所处地区仍划归海晏县管辖。

面积5000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以汉族为多,有藏、蒙古、回等少数民族[2],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22.1%,蒙古族占17%。辖1个镇、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西海镇、银滩乡、青海湖乡、哈勒景蒙古族乡、托勒蒙古族乡、金滩乡、甘子河乡。县政府驻地三角城(银滩乡境内),距州府驻地西海镇15千米。(根据《政区大典》整理,1996年左右资料)

1999年末,海晏县面积4173平方千米,人口30585人(根据青海省志),辖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此处不计西海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3],全县总人口32879人,其中:西海镇8023人、银滩乡3663人、金滩乡6263人、哈勒景蒙古族乡2356人、青海湖乡1419人、托勒蒙古族乡1892人、甘子河乡3637人、三角城未批镇5626人。

2006年8月,撤销甘子河乡、托勒蒙古族乡,合并设立达玉蒙古族乡(乡政府驻原甘子河乡驻地)。调整后,全县辖2个镇、4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三角城镇、西海镇、金滩乡、哈勒景蒙古族乡、青海湖乡、达玉蒙古族乡。

2007年,将达玉蒙古族乡更名为甘子河乡。调整后,全县辖2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三角城镇、西海镇、金滩乡、哈勒景蒙古族乡、青海湖乡、甘子河乡。

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3.4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6.7%。辖2个镇、4个乡,2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50个社区

视频

海晏县 相关视频

海北州海晏县宣传片
海晏县家乡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