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晏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晏縣海北藏族自治州轄縣。位於省境東北部,州境東南部,介於北緯36°44′、東經100°23′-101°20′之間。北接祁連縣,東鄰大通縣、湟中縣,南接湟源縣、共和縣,西鄰剛察縣。東西寬85.7千米,南北長102.2千米,總面積4853平方千米(《簡冊》為4348平方千米)。總人口4萬人(2010年)。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回等少數民族。轄2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三角城鎮、西海鎮、金灘鄉、哈勒景蒙古族鄉、青海湖鄉、甘子河鄉。縣政府駐三角城鎮,距州府駐地西海鎮15千米。

地處祁連山系大通山脈西南側,屬河西走廊至柴達木盆地自然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大部分地區的海拔在30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湟水河、哈景勒河、寶庫河、水峽河、大通河、甘子河等。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2℃-3.4℃,年降水量350毫米。礦產資源有白雲岩、硅石、沙子、粘土、大理石、礦泉水等。青藏鐵路、315國道、310省道、204省道公路穿境。古蹟有漢代西海郡[1]古城遺址,漢代石虎、尕海城遺址和卡約文化德州墓地等。

歷史沿革

古為羌地。漢平帝元始四年冬,王莽在海晏設置西海郡,郡治守今三角城。南北朝至隋朝屬吐谷渾政權轄地。唐、五代屬吐蕃王國,宋屬廝。明、清後為蒙古族土默特部屬地,1937年設海晏設置局。1943年海晏正式建縣,為省直轄縣。1949年9月11日海晏解放。1950年6月6日成立海晏行政委員會,屬湟源縣。1951年6月19日恢復縣制,成立海晏縣人民政府。1952年改為海晏藏族自治區。1953年12月改海晏縣,隸屬海北藏族自治州。

1965年,以海晏縣的部分地區設立青海省人民委員會駐礦區辦事處,為省人民委員會的派出機構。1980年7月改為青海省礦區辦事處,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礦區辦事處行使地區級的行政權力,但不作為一級政府組織,與國營二二一廠「一套機構、兩個名稱」。1989年,撤銷青海省人民政府礦區辦事處,其所處地區仍劃歸海晏縣管轄。

面積5000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以漢族為多,有藏、蒙古、回等少數民族[2],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22.1%,蒙古族占17%。轄1個鎮、6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西海鎮、銀灘鄉、青海湖鄉、哈勒景蒙古族鄉、托勒蒙古族鄉、金灘鄉、甘子河鄉。縣政府駐地三角城(銀灘鄉境內),距州府駐地西海鎮15千米。(根據《政區大典》整理,1996年左右資料)

1999年末,海晏縣面積4173平方千米,人口30585人(根據青海省志),轄6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此處不計西海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3],全縣總人口32879人,其中:西海鎮8023人、銀灘鄉3663人、金灘鄉6263人、哈勒景蒙古族鄉2356人、青海湖鄉1419人、托勒蒙古族鄉1892人、甘子河鄉3637人、三角城未批鎮5626人。

2006年8月,撤銷甘子河鄉、托勒蒙古族鄉,合併設立達玉蒙古族鄉(鄉政府駐原甘子河鄉駐地)。調整後,全縣轄2個鎮、4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三角城鎮、西海鎮、金灘鄉、哈勒景蒙古族鄉、青海湖鄉、達玉蒙古族鄉。

2007年,將達玉蒙古族鄉更名為甘子河鄉。調整後,全縣轄2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三角城鎮、西海鎮、金灘鄉、哈勒景蒙古族鄉、青海湖鄉、甘子河鄉。

2009年末,全縣總人口3.4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46.7%。轄2個鎮、4個鄉,29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50個社區

視頻

海晏縣 相關視頻

海北州海晏縣宣傳片
海晏縣家鄉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