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人居环境科学的工作得到了清华大学的重视,列为建筑学院学科发展的基础,并以此为核心,由教育部提名申请“国家最高科技奖”。

单位简介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草创时代

1984年吴良镛先生创办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主持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我国城市结构形态发展规律的研究”(198-1987)。

1981年-1995年研究所开展了北京亚运会和奥林匹克建设研究,在“时间计划、空间规划”内容外,增加了“经济时空”概念(即利用经济控制论的概念将建筑时空观和经济时空观综合研究),力求使建设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建设效果。这项研究的结构得到国家决策层的肯定,将大大节约了建设预算内的经费投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委198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开创新局面

1980年代,吴良镛先生运用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从聚居、地区、文化等范围和层次上,对建筑学及其相关方面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1]理论体系。1989年《广义建筑学》出版,1990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研究所的科学研究初步奠定了学术基础,并打开了新局面。吴良镛先生同时获得:

1990年 对中国教育事业特殊贡献荣誉证书,国家教委;

1989年 对人类艺术遗产特殊贡献荣誉证书,国际文化理事会;

1989年 中国科学进步特殊贡献荣誉证书,中国科学院;

1988年 桂林中心区详细规划(集体合作)获全国规划设计三等奖,建设部。

走向国际

以1992-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世界人居奖、与加拿大CEDA合作的“亚洲城市合作网——中国人居环境”研究项目为代表的工作,标志着研究所的工作走向国际平台,对研究所继续前进给予了极大地鼓励和鞭策。

1980年代开始、1992年完成第二阶段工作的北京菊儿胡同危房整修与新四合院工程,探索旧城有机更新之路,“开创了北京城市中心区进行更新的一种新途径,传统四合院住宅格局得到保留并加以改进,避免了全部拆除旧城内历史性衰败住宅。同样重要的是,这个工程还探索了一种历史城市中住宅建设集资和规划的新途径”(引自“1992年世界人居奖”评语)。工程荣获多项国内大奖并得到国际学术届的高度重视,1992年亚洲建筑师协会为其颁发金质奖章,1993年在联合国总部接受由当届联大主席颁发的“世界人居奖”。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通过吴良镛教授负责起草的《北京宪章》。《北京宪章》引导建筑师全方位地认识人居环境的方法论,而不是局限在狭隘的技术-美术范围内;融合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包含新建、运营、维修乃至更新的建筑过程;植根于地方与社会、直至覆盖心理范畴的多层次技术体系;将美术、工艺以及工业设计与建筑师的工作结合起来;视社会整体为最高业主的职业伦理;对专业人员、业主、直至全民实施开放的、连贯的建筑教育。

攀登科学高峰

进入新世纪,研究所以《北京宪章》时开始的大北京研究为基础,努力推动京津冀空间规划的研究,在各级政府领导和多个领域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完成了《京津冀城乡空间规划研究报告》。这是进入新世纪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最早研究,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北京、天津市政府由此请研究所团队开展北京、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参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重点项目:“中国人居理论基本理论和典型范例”。

虽然申请没有成功,说明我们仍存在差距,但应当视为对我们的鞭策,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肩负时代重任,攀登科学高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