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滦南县,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背靠京津,县域面积1482.6平方公里,总人口57.4万人,辖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政府驻地倴城镇崇法大街6号。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设马城县,1963年恢复滦南县建置,历史悠久,滦南是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发祥地,为中国民间艺术-评剧之乡、乐亭大鼓之乡。连续19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现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1个。

地势平坦,北高南低,为冲积平原。境内河渠众多,主要有滦河、滦乐干渠、潮河、柏各庄输水总干渠、小青河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

滦南县交通便捷,迁曹铁路、唐港高速公路、沿海高速、迁曹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滦海公路穿境而过,随着唐山三女河机场和京唐城际铁路的开通,滦南进入北京、天津、大连、石家庄等城市“1小时都市圈”。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363.9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1.6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4亿元。连续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1]

是河北省率先发展的“11县9区”之一,河北省首批中等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奶业十强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河北省省级卫生县城、河北省省级园林县城、河北省最大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基地等荣誉称号[2]

目录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滦南县南临渤海,背靠京津,东南距京唐港40千米,东北距秦皇岛120千米,西距唐山 44千米,两南距天津182千米,西北距北京250千米,位于环渤海和环京津交融地带。

地貌

滦南县地处燕山山脉南麓,滦河下游,渤海湾北岸,华北平原东部边缘。境内无山,地势平坦,北高南低,地貌类型简单,全部属于平原地貌。下面按陆地地貌和潮间带地貌分别加以记述。

陆地地貌

滦南县陆地虽然全部属于平原地貌,但形成的过程仍有差异。陆地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洪积冲积平原

主要分布在滦南县北部与滦县、西北部与丰南、唐山市郊区接壤处。为北部洪积冲积扇的扇缘部分。地势较高,一般海拔25~30米,最高可达38.1米。地面坡度为0.5~1.5‰。主要为滦河冲积物,以粉砂和细、中砂组成。

二、冲积平原

滦南县绝大部分陆地为冲积平原,一部分是5000年前冰后期最大海侵界以西的冲积平原;一部分是由滦河在历史时期形成的河道带。海拔在5~25米,地面坡度一般为0.5~2‰,滦南县境内河流较多,但基本上属于滦河水系。历史上滦河多次改道,据记载,12世纪以前滦河由迁安经雷庄出口,向南经柏各庄入海。这一个时期较长,堆积较厚,具有明显的扇轴形态。14世纪以后到19世纪,滦河由滦县东南向正南由柳赞入海,在此期间,亦无定规,东西往返,摆动较大。先后经柳赞、王滩、董庄、莲花池入海,又据《滦县志》记载:滦河水性湍急,两岸流沙迁徙无定。每至夏秋淫霖之际,河水泛滥,携带泥沙在滦南县境内东西摆动入海,从而导致境内冲积平原的特点是质地多沙,规律性不明显。

三、缓岗、沙丘、自然堤

由于河流改道泛滥成灾,受洪水冲积影响堆积作用,以及风力搬运,滦南县境内形成了一部分缓岗、沙丘、自然堤,高出地平面,逐步摆脱地下水影响,从而形成新的地貌类型。一般高出地平面2~5米。

四、海积平原

滦南县的海积平原是晚全新世海退的产物,分布在高潮线至冲积平原之间,南堡、司各庄一带宽达十几公里。海拔标高0~3米,地面坡度0.1‰左右,极为平坦,如无海堤,高潮时涨水仍可淹及局部,由粘土质砂和砂质粘土构成。

五、地震地貌

主要表现为地震砂锥,唐山地震时,由液化示沿盖层孔隙喷出而成,直径一般1~5米,滦南县冲积平原上多有分布。

潮间带地貌

滦南县海岸带的潮间带十分广阔,有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地貌类型和以海水作用为主的地貌类型,还有以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地貌类型。

在曹妃甸地区有砂滩发育。海滩平均坡度5°。沉积物由灰黄色中细砂、中粗砂组成,其中常含粗砂及小砾石。

气候

滦南县位于东部季风区,属于暖温带沿海半湿润区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偏少且分配不均,冬寒、春暖、夏热、秋凉,温差较大。

一、春 季

春季开始,冷暖气流交绥频繁,气温变幅大,早春偶有倒春寒天气发生。本季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回升快,干燥,风大,蒸发大,降水逐月渐增。季平均气温11.1℃,降水量7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1.8%。历年春季降水量最大125.0毫米(1971年),最小35.5毫米(1986年)。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3.2℃,(1976年4月11日),5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5.5℃(1980年5月27日),变幅38℃左右。由于气温回升较快,大风日数增多,气候较干燥,土壤失墒严重,因此,本县“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相当显著,即使是降水量较多的年份,也由于雨量分布不均,而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发生。本季为全年大风最多的季节,据1967年至1986年资料统计,大风日数占全年总大风日数的55.2%,冰雹出现日占全年总降雹日的30.8%。

二、夏 季

为农历的芒种至处暑节气时段。气温较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关系极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87.6毫米,占全年的74.7%。季降水量最大783.0毫米(1977年),最小132.2毫米(1968年)。多年平均全季降水日数35天,平均3天就有一次降水。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36.9毫米(1975年7月3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7天(1978年7月23日至29日),累计降水量263.9毫米。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降水集中期,多出现暴雨天气,占全年暴雨次数66.7%,低洼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三伏”期,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闷热,随着对流的增强,局部常产生雷阵雨,并伴有冰雹天气。季平均气温24.0℃,极端最高气温38.6℃(1968年6月5日)。

三、秋 季

秋分前后,受冷空气的影响,冷暖气流再次交绥,气候特征是:昼夜温差大,气温缓慢波状下降,雨水逐渐减少,可谓“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季降水量平均为72.1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1%。大雾日占全年大雾日数70%,日照时数690.5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25%。平均气温12.0℃。

四、冬 季

小雪之后,即进入冬季,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急剧下降,盛行西北、偏北风,平均风速3.0米/秒。气候干燥寒冷,时有寒潮侵袭,季平均气温-4.6℃,极端最低-21.7℃(1973年1月26日),平均最低气温在-6~-13℃之间。降水15.7毫米,最大积雪深度23厘米(1973年1月25日)。

水文

滦南县水资源条件较好,年平均降水总量8.08亿立方米,县自产径流量1.27亿立方米,但拦蓄能力差,2012年仅能利用750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补给量1.21亿立方米,可供开采利用。

地表水——河流渠道

境内有滦河、小青龙河、双龙河、北河、小青河、溯河、岳家河、牤牛河等主要河流和柏各庄输水干渠、滦乐干渠、第一泄洪道、第二泄洪道等主要渠道,河道总长202.4公里。地表径流量总汇水面积12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100.2毫米,产生径流量1.27亿立方米,分别汇入岳家河、双龙河、小青龙河、北河、牤牛河、溯河、柏各庄输水干渠、滦乐干渠、小青河、第一泄洪道、第二泄洪道等河渠。

近岸海域

根据全国海洋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规程的要求和河北开发海洋的需要,确定河北省浅海水域调查范围为0~20米等水深线。1986年,河北省测绘局利用河北省1:20万海岸带地形图,采用日本TAMAYAPLanix5000型数字式面积仪,量算出滦南县浅海面积为784平方公里,合117.6万亩。其中,0~5米水深面积304平方公里,合45.6万亩;5~10米水深面积168.8平方公里,合25.32万亩;10~20米水深面积为311.2平方公里,合46.68万亩。

地下水

一、地下水分区

滦南县位于燕山山前坡水平原和滨海平原,均属第四系松散性地层,厚度大,自北向南颗粒由粗变细,由砂卵石、砾石向南过渡到粉细沙,卵砾石逐渐消失。含水量由厚变薄,由单层变多层,水量由大变小,水质由好变坏(南部深层承压水仍为好水),地下水流向,由北向南偏东。按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全县可分为三大区:一大区为位于滦河冲积扇中部坡水平原区;二大区为东部洼地平原潜水全淡区;三大区为滨海平原咸水区。

二、地下水可利量

滦南县可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是全淡水区,总面积915.7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的补给。全县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183亿立方米。咸水区多年平均侧向补给量300万立方米。加之县内因受滦河、滦乐干渠、滦柏输水干渠等河渠的侧向补给,仍是一大资源。全县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为70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年份,全县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883亿立方米。频率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823亿立方米;频率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565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

滦南县海区有得天独厚的港址、海洋生物、盐业和盐化工业、能源矿产四大资源。自然条件优越,地理分布合理,腹地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对振兴滦南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滦南县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潮涧带生物。其中浮游植物分布在滦南县沿海并具有一定数量的是浮游硅藻类,主要有中肋骨条藻、棱曲舟藻、圆筛藻和有槽直链藻;浮游动物占居主导地位的种类有桡足类的中华蜇水蚤、纺千多元锤水蚤属、真刺唇角水蚤、拟长腹剑水蚤、毛颚类的强壮箭虫和原生动物的夜光虫;底栖动物中优势种主要是日本棘刺蛇尾,其次为哈氏刻肋海胆、云母蛤、凸镜蛤、脉红螺、异足索沙蚕、长吻沙蚕、角版虫等;游泳生物,海区共出现鱼类69种,其中黄鲫(47.4%)、日本鳀鱼(25.1%)、棘头梅童鱼(8.4%)、鲚鱼(3.9%)、焦氏古鳎(2.2%)、听姑鱼(1.4%)、青鳞鱼(1.4%)、钝尖尾虾虎鱼(1.4%)、银鲳(1.2%)、小黄鱼(1.1%)、赤鼻棱鳀(1.0%),11种合占94.5%;潮间带生物共23种,其中多毛类5种,占21.74%;单壳类7种,占30.43%;双壳类5种,占21.74%;甲壳类4种,占17.39%;其它类2种,占8.7%。主要种类有青蛤、四角蛤蜊光滑蓝蛤彩虹明樱蛤、文蛤、鲳螺日本大眼蟹沙蚕等。

盐业资源

晒盐是滦南县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发展原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从2012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看,海盐的出路主要在于盐化工业和海水化学工业的发展,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现已发现海水含有77种化学元素,其中主要元素的含量(毫升/升)为:氯19000、钠10500、镁1350、硫885、钙400、钾380、溴65、碳28、锶8、硼4.6、氯1.3。海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组成许多盐类,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氯化钠,即海盐。海盐除少量用于食盐外,大部分用于化工生产。

晒盐过程中的副产品若卤,可以提取氯化钾、溴、氯化镁(硫酸钠)、硫酸镁、硼砂、硼酸、碘、氯化钡、锶盐、锂盐、铯盐,以及钛盐、铀化合物等。 =

矿物资源

矿物资源主要有铁、煤和石油。

铁矿 分布在马城、多余屯一带,埋藏地下,属于滦县司营铁矿体的延伸。

煤矿 颁布在青坨营、小水坡一带,属于开滦煤矿的延伸。

石油 主要分布在南堡、高尚堡、柳赞一带沿海及渤海湾浅海,这里在构造上属南堡凹陷区。截止到2009年,滦南县已发现储油构造,油、气集聚量达4.10亿吨,其中陆上有2.05亿吨,海上有2.05亿吨,已开采,并伴有天然气产生。

土地资源

陆域土地资源

滦南县的区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折合190.5万亩。其中,耕地110万亩。

潮间带土地资源

潮间带又名海涂、海滩、滩涂。是潮涨淹没,潮退露出的地方,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根据潮间带的潮位,可分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三个潮位带。由于受冲淤、潮汐等方面的影响,潮间带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地带。滦南县潮间带土地资源极其丰富,滩涂辽阔泥泞,一望无际,宽达几公里至十数公里。全县潮间带64.55万亩,可以开发利用的30万亩,已开发15万多亩,对虾贝类养殖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和7万亩。

水资源

一、 地上水

(一)降雨总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652.7毫米,折合水量8.08亿立方米,其中,频率为50%降雨年份,降水量606.7毫米,折合量7.71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降雨量463.7毫米,折合水量5.89亿立方米。

(二)地表径流

通过对降雨与径流关系计算,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100.2毫米,按全县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计算,合产水量1.27亿立方米。当频率为50%降雨年份时,年径流深69.82毫米,合产水量0.89亿立方米;当频率为75%降雨年份时,年径流深24.38毫米,合产水量0.31亿立方米。

(三)地上水可利用量

地上水可利用量主要包括大气降雨的利用及外来地上水两部分。大气降雨的利用,除有效降雨外,主要是通过小青河,北河、牤牛河、溯河、小青龙河等河道闸涵蓄水,储蓄能力为0.075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频率50%时产水量的8.4%,除很小部分补充地下水外,绝大部分流入渤海。外来地上水是滦南县主要可供利用的地上水资源,主要是滦柏、滦乐两输水干渠引进的滦河水,用来灌溉全县稻田。

二、 地下水

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是全淡水区,面积915.7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来自大气降雨的补给。全县多年平均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183亿立方米。按不同水文年计算,当频率为50%降雨年份时,入渗补给量为1.123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时,入渗补给量为0.865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另一大资源是来自滦河、滦乐及滦柏输干渠的侧向补给。全县地下水侧向补给量为0.7亿立方米,咸水区深层淡水多年平均侧向补给量为0.03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913亿立方米,其中频率为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853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595亿立方米。

名优特产

滦南海蟹

“滦南海蟹”亦黄螃蟹,生长于浅海,当地产卵,当地自然孵化。海蟹为肢体动物,巨螯尖甲,青色,横着爬行。其肉嫩黄肥,鲜美可口,有养筋益气、理胃消食,散诸热,通经络等药用功效。而且营养及其丰富,每100克蟹肉可含蛋白质14克,脂肪 2.5~5.6 克,碳水化合物7.4克。还富有多种维生素及磷、钙、铁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滦南海蟹”的肉、黄均美,当今吃方很多,可蒸、煮、焖、炒食,也可晒干,制成蟹肉、蟹黄,还可以加工成蟹酱。春汛当椿芽才发,芍药初放的季节,海蟹可与香椿芽配食,其味优美,若佐酒赏花,则雅兴更浓。

海产珍品——对虾

对虾为节肢动物,雌雄异体,雄虾大于雌虾,多为一年成熟。对虾因旧时熟品上市前,就其弯钩身形,尾向内,头朝外,每对一套,成对出售,故名对虾。其鲜品青白色半透明,熟品呈珊瑚红。成虾一般身长12至16公分,重量在 25~50克左右。对虾皮包薄肉肥,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 26.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对虾各种烹调皆宜,是宴席桌上的海味佳肴,佐酒珍品。

滦南虾皮

“滦南毛虾”俗称虾皮,系渤海湾的“土著”,当地产卵、孵化成长。一般一年一死,因生长快、寿命短,故有“生长周期短,资源恢复快”之说。“滦南毛虾”个体完整,颜色洁白,皮薄肉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

“滦南毛虾”可以用来蒸、炒、煮、褒和凉拌。同时,毛虾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常食毛虾对防止肝炎、痔疮、皮肤瘙痒、腹水、白廯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滦南特产——墨鱼

墨鱼(当地方言把“墨”字读mi ),也叫墨斗鱼,是乌贼鱼的别称。唐山辖区的滦南、乐亭、丰南等县(区)沿海均有出产。但从质量上讲,数滦南县沿海南堡、柳赞出产的墨鱼为上乘,因其海域是泥底,所产的墨鱼肚子里无沙子,吃起了来不会牙碜。 当今墨鱼吃法很多,如“爆炒墨鱼花”、清炒墨鱼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墨鱼炖猪肉”是地地道道的家乡菜,普遍受到人们的喜食,其特点是“鱼有肉香,肉有鱼味”。

柏各庄大米

柏各庄大米集中产于滦南县柏各庄、杨岭、胡各庄等一带,因产量高、质量好而远近驰名。柏各庄大米以颗粒匀净,富有粘性,糯软香喷,适口性强,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7.3克,脂肪2.5克,淀粉75克,纤维素0.8克,堪与天津小站大米所媲美。

曲身小子玉腰肢

“滦南海米”是海产白绒虾加工而成,由于这种虾身、须、肉呈白色,故前人有“曲身小子玉腰肢,二寸银须一寸肌”之咏。“滦南海米”味微咸,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多含蛋白质及维生素,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是滦南县名特产品之一。

东路花生

滦南县花生以个大、果白、皮薄、籽粒饱满富有光泽而著称,在国际市场被誉为东路花生。

东路花生可榨油、炒食、煮食,又可做馅、制作花生酱、加工酥糖等食品,其味道可口,营养丰富,为大众化食品。花生籽粒含脂肪、蛋白质多种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及少量金属元素,热量较高。并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化瘀”等医药效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