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漏谷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漏谷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络。别名:太阴络穴。漏谷穴的位置: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中医认为刺激漏谷穴有缓解治疗腹胀腹鸣、消化不良、遗精脚气等作用。

穴位含义

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1. 漏谷。漏,漏落也。谷,五谷也、细小之物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 进行了交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故名。
2. 足太阴络、太阴络。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其气与脾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穴内气压亦较低,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聚并沉降地部,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概况

【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脾经阴浊[1]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有健脾化湿、理气宣痹的作用
【主治病症】主治腹胀,脘腹胀满,肠鸣切痛,腹胀腹鸣,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饮食不化,消化不良,疝气,腹痛,少腹疼痛,泄泻,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丹毒,偏坠,腿膝厥冷,膝踝肿痛,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精神病等。
【配伍应用】
漏谷穴配曲泉穴,有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血瘕。
漏谷穴配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有温经通络除湿的作用,治下肢重病。
漏谷穴配中极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治遗尿。

日常养生

何为“漏谷”?就是有谷子漏出来之意,也就是食物进入胃里后,还没有消化好呢,营养还没来得及吸收呢,就从身体里排出去了,直接“漏”出去了。中医将这种 情况称之为“完谷不化”,而漏谷穴恰能解决消化不良等问题。漏谷穴有健脾合胃、利水除湿的功效。漏谷穴位于小腿的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 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房。每天坚持按揉漏谷穴10分钟,再注意生活习惯,这些问题就会大而化小,小而化无了。

穴位疗法

【针刺】一般直刺0.5~1.0寸。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小腿外侧。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外侧。 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艾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以拇指指尖垂直按压漏谷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左右足各揉按1~3分钟,可缓解男性小便不利及前列腺问题

视频

焦守廷上传足太阴脾经《漏谷穴》

參考文獻

  1. 漏谷穴,穴位密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