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漠南双城(秦道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漠南双城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漠南双城》中国当代作家秦道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漠南双城

这里是长城第一台,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制高点,两个文明的交替碰撞, 使这里成为千年矛盾和战争的大舞台

从统万城到平城,沿长城的时代双城是那个时代的巅峰,也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华彩

火车从太原到榆林只有五个小时,过黄河是吴堡、绥德、米脂,很快到榆林,过去难走的历史被跨越,新的交通、通信和地理环境拉近所有人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时空感。如今煤炭、铁路、高速连通一切。历史还在,但被放到一个一个孤岛上,散落在一些角落里,早已分割凌乱,执意去这些地方的人,都是一些怀旧、孤寂的人了,只能满足一些过去还在的心理

周围着的是现实,而我就是一个怀旧者和猎奇者,看历史的片段和遗存

34年前,一身鲜艳的黄军装,我走在延安向北的路上,我走到了神木、佳县,却没有走到榆林,是一个莫大的遗憾。那时候从黄河西边关中一路向上,过铜川金锁关,黄陵、延安,已入荒凉之地,但终于没有见到毛乌素沙漠。除了一条没有竣工的西延铁路,整个陕北没有铁路,这里是一个死角和边塞。我和战友在黄土地走了一天,傍黑才找到一条大路。所谓大路就是一马车宽的土路,看遇到一个吉普车,才把我们带出高原。那时候不管什么车,只要你招手,它就会停下来捎个脚;遇到个陌生人会围上来问你半天: 阿达来?去阿达?

34年后,我终于走到榆林,即使用现代的眼光看她,500多年前的明城池和明长城,其坚固险峻仍足以让人震撼,规模建制超出想象。它是唯一由皇帝钦定高度超过北京的城墙,城门进去是瓮城,瓮门小,开在一侧,城门大,能看到巨大门杠洞,城门外侧是城隍庙,对面是无量道观。其实这样的塞外早已不是,这里的关卡早已不重要,在金钱经济的洪流中掩埋殆尽,既没有引领区域经济,也没有站立潮头,只有冷落和欠缺保护的遗憾!无量寿佛早已兴盛过它。看榆林的另一面除了地名、方言这些仅有的符号,饮食一致,穿着一致,行政管理一致,尤其街道景观似曾相识,假使感叹“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范仲淹活到今天,也会觉得榆林城逍遥自在。这种便捷和通用,符合我们的现代生活,增加了舒适却毁灭了独特性。我们在毁灭历史,也在创造新的时代。

去看长城。一道缓缓的斜坡上去,是榆林镇北台,登上四层台顶,四面一片平缓,犹如鸿沟的榆溪峡为自北至东屏障,这里是长城第一台,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制高点,两个文明的交替碰撞,使这里成为千年矛盾和战争的大舞台。就像现在海洋文明和根深蒂固的内陆文明的碰撞,我们在海上填岛,筑起一道海上长城。

去镇北台体会她的关隘和风采,你必须去红石峡,因河拱卫,镇北台才一如岩刻“大漠雄关”,两岸的摩崖石窟、石刻既是艺术汇聚也是祈福安宁的戍边印记。诗记“屯兵红石峡,斩将黑山城”,而今天红石峡最难忘是榆溪河轰隆隆的水流:“两岩屹倚青天险,一水中分赤石开;山色空蒙留宿雾,河声涌喷逐奔雷”。有诗为证,看来我们和古人共享的唯有这水声了。

在大漠的南面,一直是多民族杂居栖息,直到近代仍以“塞外四省”相称: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宁夏。这里东到渤海,中间河北直至榆林、宁夏,地理气候相似,语言习俗相近,相比中原农耕,他们游牧,中原稳定,他们动荡、混乱,他们羡慕中原富足,虽然也有互市贸易,有朝贡称臣,互通胭亲,但更多的是抢掠,汉民族只能拒之门外,于是有了长城。直到有一天他们先进的弓箭骏马,各个部族统一意志,跨过长城,于是有了相互倾轧的国家。

中国历史我们乐于书写汉唐,也能记忆满清,因为那是盛世,也是天下大势的“合”,而站在统万城则必须面对三国魏晋后700多年的“分”,面对生灵涂炭的民族悲剧,面对“五胡十六国”我方走罢他登场的尴尬,匈奴、鲜卑、羯胡、氐和羌,从葱岭以南到黄河两岸,连年征战,群雄逐鹿,直杀得中原、关中白骨遍野、人烟绝迹。

这些文明的边缘,只有简单的历史,甚至没有文字只有口头传说,也少有他们的都城,但是在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中,他们建朝立代,农耕文明被打败,绵延到十九世纪,这些民族内部逐渐被汉化,外部被从海上来的外强彻底洗劫,走入历史。

榆林的古城、雄关虽然充满历史积淀,也仿佛只是这片土地上演历史的谢幕曲,能称得上都城,享誉真正辉煌的则是它西面的统万城。1600年前有一支重要力量就是铁弗胡人赫连勃勃,他是这个北方匈奴唯一有历史记载的都城统万城的建造者和统治者。虽为胡人,赫连却自认传承华夏,曰:凿龙门面辟伊阚,疏三江而决九河,于是揖让受终,光启有夏,所以立国为夏。郝连勃勃公元407年称王,兴十万之众413年建设而成,依东而西,分外廓城、东城、西城。周长4900余米,南曰:朝宋,东曰:招魏,北名:平朔,西谓:服凉。统万城的险峻亦如镇北台。东南无定河,西北卫城、长城拱护,进可坐实关中,退可游走大漠。

史载郝连勃勃残暴奢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赫连勃勃死后统万城被北魏攻破。但直至隋唐历时近600年仍在,自是繁华,至宋纯元五年,所剩边民才遣散至绥、银二州。

“五胡乱华”无月不战,日日相攻,赫连勃勃的宿敌是希望一统漠南的拓跋氏。鲜卑族拓跋氏位在于漠北的边塞崛起,于公元398年迁至平城(今大同),至统万城灭夏,前后历时41年,完成中国北方统一。拓跋氏也自称是黄帝后裔,延续曹魏国祚,改国号“魏”,与东晋相对,历史上称为北魏,一般认为共历20帝148年。自此中原北方进入稳定期,才有隋至唐宋鼎盛辉煌,但交织融合没有终止。

统万城之战成为古代冷兵器时代代有典籍记载的经典战例,也是关乎两国兴衰的军事较量。夏军在统万城设有三道防线,一道是河水护卫,然后有外廓和内城,北魏数攻不下,最后使巧计,引诱夏军出城,以骑兵攻入,至此,夏国灭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生活清廉,据传攻入统万城见夏国皇宫富丽堂皇,大怒曰:“竖子之国,如此奢华,怎能不灭亡?”

即使现在去统万城,那里也还是沙漠,是陕西和内蒙的交界。沙堆上长满笈芨草、沙柳,还有一些小花。但夏都统万城和魏都平城却是这段史实的烙印,成为这片土地珠联璧合的双城。统万城被沙漠掩没了,只有炒过的白垩土合着米浆垒起的城郭让人回忆,云不动,风清淡,少有人去哪里,也少有人说清楚那一段历史。那种龙飞漠南,凤峙朔北的豪情呢?那种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右重塞的险峻早已荡然无存,“崇台宵峙,秀厥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已随烟消云散尽。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三大黑暗时期之一,我们不能否认,但也要看到这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融合期,在血雨腥风洗礼中诞生了新的思想、体制和文化,延续、包容、升华传祚,中华民族得以浴火重生。漠南塞北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受到儒家文化和中原文明影响,易汉服、易汉姓,也带来了佛教文化,五凉、四燕十六国,无不以儒学为正,形成大局动荡局部稳定格局。从此中华多民族大一统但精神一致的民族特性稳定传承,直至元明清朝。即使是元朝国号,也是忽必烈取自《易经》“大哉乾元”。

拓拔氏除易汉服、易汉姓,更易汉制,摆脱旧有氏族奴隶制,把都城从内蒙中部搬迁至平城、晋城、洛阳,除了一步步控制中原,中兴开放的北魏更是为了蜕变,除了军事才能、治国方略,还有文化高度,我们现在看到的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建筑群、浑源悬空寺,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相对稳定、中兴的踪影。应孕而生的魏碑体、石窟雕刻和兴盛的佛教,无不代表那个时代辉煌。一时“灵台山立,碧水池园,双阙万仞,九衢四达。从统万城到平城,沿长城时代双城是那个时代的巅峰,也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华彩。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引入汉人士族,整顿税制吏治,形成儒道佛兼容的灿烂文化和封建制度。设身处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人物才逐渐鲜活起来。历史不仅仅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更说明顺势者昌,逆时势者亡,并不是你杀戮多寡。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游走于塞北、出没于长城的部落中兴的秘密。

从朔州出来那半天乌云就一直相随,看到那么远,又那么凝固立体。那天出榆林到靖边也是,乌云直如海市蜃楼中的山岭。这回到云岗石窟终于下起雨来。雨中游云岗,仔细看山形石质与榆林红石峡略有差异,看北魏五位皇帝造像和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石刻,既能感觉佛界极乐,看佛教刚刚传入中国初始的样子,又觉得原本是石刻记事,只是与佛有关。

如今,这些民族早已消失,他们的后代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穿着和我们一样了,他们的饮食和我们一样,他们的长相和我们似曾相识。在这种超级一统体制下,我们的价值观也如出一辙,所以我们在一起对话,我们在一起生活,共同繁育一代比一代更健壮的后代。还有什么比这样更圆满的结局呢?还有什么比这样更美好的未来呢?[1]

作者简介

秦道雍,曾用笔名娜边,现居住焦作,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