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纱帽

图片来自虎窝淘

乌帽,又称乌纱帽,又称纱帽,自东晋开始,到清军入关易服令废止,在中国风行一千余年。历代形制有不少变化,但都是以乌纱覆盖,亦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在南北朝后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头饰“幞头”。发明幞头的目的,是为了“便武事者也”,用轻质的绢罗将头发束紧,头顶上轻便利落,自然无碍驰射。大致在隋唐之间,为了追求造型的美观,襆头之内被加上硬质衬冠。自唐至宋,巾角也转换成花样翻新的帽翅,同时改用硬挺的漆纱当做面料,最终形成乌纱帽,隋文帝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已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 ”后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大合靴 . 在唐代,天子百官、庶民百姓,不论贵贱均可以戴服 . 不少唐代文人都曾在其诗句中提及乌纱帽. 如柳宗元有诗句:“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 ”白居易在其《初冬早起寄梦得》一诗中也有“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 ”的句子. 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鬵”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1]

历史沿革

而到了隋朝时期,乌纱帽逐渐变成了一种等级的象征,乌纱帽上的玉石装饰有著严格的限制,一品官员的乌纱帽上可以装饰九块玉石,而六品以下的官员则不能有任何玉石装饰。唐朝接替隋朝之后,乌纱帽成了正规场合必备的物品,如官员上朝和宴请客人时都要戴著乌纱帽。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在他的《感旧纱帽》一诗中写道:“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之后,每次朝仪时下面的大臣们都会交头接耳,关键是他自己还听不清大臣们说的是什么,于是命令制作乌纱帽的官员要在帽子的两边各加一个翅,并在上面新增不同的花纹来区别官位的大小。注意,这个时候的乌纱帽还是一种很普遍的帽子,民间的百姓依然可以穿戴。根据历史记载,乌纱帽被正式定为“官帽”始于明朝的洪武年间。在《明史·舆服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规定通过科举考试后还未被授予官职的状元或者进士,都可以穿戴乌纱帽,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乌纱帽就正式成为了朝廷官员特有的标志。


日本

日本在奈良时代从中国唐朝传入高顶乌纱帽,演变成乌帽子

朝鲜

朝鲜王朝时,人们把高顶乌纱帽周围加上圆形帽檐成斗笠状,称为黑笠。当时又仿效明制官服,以插上帽翅的乌纱帽作为官帽,又称乌帽

参考文献

  1. 乌帽,历史趣闻网,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