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普萨拉大主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普萨拉大主教

图片来自gatestoneinstitute

乌普萨拉大主教瑞典语:Ärkebiskopar i Uppsala),亦称作瑞典大主教(瑞典语:Ärkebiskopar i Sverige),是基督教瑞典信义会主教长,自1164年以来迄今拥有完整的历史性使徒统绪,辖地为乌普萨拉主教座堂

该会原本是罗马公教会,从1530年代起成为信义会。长久以来,乌普萨拉大主教一直对瑞典的信仰与政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外代表瑞典教会,与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情况相似。现今的乌普萨拉大主教是第70任的安特耶·雅克伦。亦为瑞典第一位女性大主教。

历史概要

乌普萨拉设有主教一职是从11世纪瑞典国王英格一世时代开始的。该地原先是由不莱梅大主教管辖,直到乌普萨拉于1164年产生第一位主教为止。那时属于丹麦隆德大主教是受认可的瑞典主教长,这代表著透过礼披按手,主教长有权利拣选并且授予乌普萨拉大主教圣职。为了增加其自主性,福克·约翰森·安杰尔于1274年前往罗马并由罗马教宗为他行按手礼。此一作法晋昇了其位,所以在1318年的奥洛夫·布扬森之后,隆德便不再有乌普萨拉大主教。1457年,教宗任命扬·本特森成为瑞典主教长。

起初乌普萨拉是坐落在现今城市北方数哩的村庄,位于今日所称的老乌普萨拉。1273年,大主教的座堂连同国王埃里克九世的圣骨一起迁移至东阿罗斯的市镇,自此该地被称为“乌普萨拉”。

1531年,国王古斯塔夫一世指派遵循路德训诲的牧师担任大主教,取得教宗的权柄并实际上形成了瑞典新教。大主教接著被宣布为“同侪中居首的”,即是“首席主教”。大主教同时兼任乌普萨拉教区的主教与瑞典主教长;不过他并不具有比其他主教更高的权威,尽管事实上他的声明比起其他人拥有更广泛的影响。1990年开始,乌普萨拉教区加设一位乌普萨拉主教来担任助理主教[1]而该辅助职分目前是由拉格纳·波森纽斯担任。

早期

首次有书面提及主教于乌普萨拉驻节一事是不来梅的亚当之《汉堡教会史》,该书记载著1060年代小阿达尔华受任命为“锡格蒂纳与乌普萨拉”("Sictunam et Ubsalam")的主教。瑞典的资料来源不曾提过他在锡格蒂纳或是乌普萨拉。

中世纪时期的《中世纪瑞典编年史》(Annales Suecici Medii Aevi)与13世纪圣包特维德的传说[2]引用错误:没有找到与</ref>对应的<ref>标签维滕贝格大学圣经学教授马丁·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张贴于维滕贝格城堡教堂的大门上,欧洲宗教改革开始。此时有位瑞典牧师奥劳斯·彼得里远赴德意志就读,求学期间认识了路德与希腊语教授菲利普·梅兰希通,深受路德的神学训诲所吸引。

1520年,斯图尔在抵抗克里斯蒂安二世的入侵中战死,克里斯蒂安二世顺利取得瑞典王位,特罗雷在克里斯蒂安二世的授意下复职,并为国王举行傅油礼,三天后却发生由特罗雷协助国王策划与执行的斯德哥尔摩惨案,以异端罪判处82人死刑,受害者包括斯卡拉主教文森斯·韩宁森斯特兰奈斯主教马提亚·葛瑞格森等多位主张抵制丹麦控制瑞典的人士。

1523年,摄政古斯塔夫·埃里克松瑞典解放战争中成功占领斯德哥尔摩,成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瓦萨),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被俘,国王瓦萨下令将特罗雷放逐。约翰内斯·马格努斯当选乌普萨拉大主教后,国王写信向教宗克勉七世请求按立马格努斯,然而教宗认为瑞典对古斯塔夫·特罗雷的处置不符合罗马公宗的《教会法》,命令将特罗雷予以复职。因此国王便与罗马教廷决裂,自行指派马格努斯担任。但不久后,国王希望瑞典教会能更加自主以便摆脱罗马教廷,然而马格努斯明确表示不赞同路德的训诲,因此国王于1526年8月命令他远赴俄罗斯出任外交官。尔后于1531年,国王指派接受路德训诲的奥劳斯·彼得里之兄长,劳伦丘斯·彼得里(内瑞修斯),担任乌普萨拉大主教。约翰内斯明白自己的圣职已经到期了,随后他便长途跋涉到罗马,在该处勉强接受剩馀的人生。

544年,约翰内斯逝世后,随其一同流亡至罗马的弟弟奥劳斯·马格努斯被教宗保禄三世按立为乌普萨拉大主教,他是最后一位获得教宗承认的乌普萨拉大主教,[3]然而却因无法返回瑞典而始终无法履行圣职。待在罗马期间,奥劳斯撰写数篇高度关注斯堪的纳维亚的有关著作,迄今仍有对此感兴趣的读者。他亦允许其兄约翰内斯的著作出版。[4]

彼得里兄弟皆为瑞典新教的主要改革者,内瑞修斯为首位遵奉路德训诲的乌普萨拉大主教。兄弟俩险些于1540年代一同被国王处死。1541年时兄弟俩与劳伦提斯·安德烈共同完成瑞典语的《瓦萨圣经》。内瑞修斯也为1571年瑞典教会条例提供了理论基础。

事工

大主教的事工遍及全方面。有些是会众的热心牧师,如同加勒等人;有的则是卓越的圣典学者,诸如比尔格·葛瑞格森奥洛夫·拉森;也有人是政治家,像是扬·本特森,或是能干的行政主管,比方像雅各·乌福森一样,是著名的教会贵族、王室顾问、艺术与学问的赞助者、乌普萨拉大学的创办人以及将印刷术引介至瑞典的有力推手。也有些大主教是学者,好比说约翰内斯·马格努斯,著有《关于所有哥德与瑞典国王史》(Historia de omnibus Gothorum sueonumque regibus)与《乌普萨拉总教区教会史》(Historia metropolitanæ ecclesiæ Upsaliensis),而其弟奥劳斯·马格努斯著有《北方民族史》(Historia de gentibus septentrionalibus)。近来较著名的有纳坦·瑟德布卢姆,于1930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大主教与入世教士们(教会行政的牧师)在戒律教士(隐修会的修士)之中找寻活跃的同工。瑞典具有代表性的修会中有本笃会熙笃会道明会方济会布里吉达会(与维丹纳母院一起)以及嘉都西会

参考文献

  1. 瑞典信义会. Ett stift - två biskopar(《一个教区─两位主教》). [2009-08-21] (瑞典语). 
  2. Saint Botvid(《圣包特维德》). New Catholic Dictionary(《新天主教词典》). [2009-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19) (英语). 
  3. Ancient See of Upsala(《古老的乌普萨拉圣座》). 《天主教百科全书》. [2009-08-20] (英语). Olaus Magnus (d. 1588), who wrote the "Historia de gentibus septentrionalibus" and who was the last Archbishop of Upsala. 
  4. Olaus Magnus(《奥劳斯·马格努斯》). 《天主教百科全书》. [2009-09-0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