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营养午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ETtoday新闻云 欧盟新建议改COVID-19旅行规则,区域风险降为考量个人情况 ;记者张靖榕/综合外电报导 欧洲议会25日通过一项修改COVID-19旅行规则的建议,根据现在接种疫苗人数提升以及欧盟数位接种证明的普及,应将旅行规则从国家、区域层面的考量,降为个人风险的考量。

营养午餐
原图链接

营养午餐(Nutritious lunch)健康的午餐应以五谷为主,配合大量蔬菜、瓜类及水果,适量肉类、蛋类及鱼类食物,并减少油、盐及糖分,要讲究1:2:3的比例,即六分之一是肉或鱼或蛋类,三分之一是蔬菜,二分之一是饭或粉,要注意三低一高,即低油、低盐、低糖及高纤维

  • 营养午餐优先采用国产可溯源食材,将持续督导各县市政府检验食材,并提高生鲜农产品及加工品每年抽查件数,加强源头控管,维护用餐安全。
  • 教育部表示,将按照学校卫生法第23条第2项规定,营养午餐优先采用具三章一Q标章标示食材,其中肉类、蛋类一律采用国产在地具CAS台湾优良农产品标章,或TAP产销履历农产品标章,或国产生鲜猪肉追溯、国产生鲜禽肉溯源、台湾鸡蛋溯源或国产洗选鲜蛋溯源的产品。
  • 肉类加工(再制)品,则采用“肉品原料来源”为国产在地的优良产品。
  • 教育部承诺,将持续督导县市政府及学校采用国产可溯源午餐食材,落实学校验收机制,并借由跨部会协商,提高生鲜农产品及加工品每年抽查件数,加强源头控管、加倍查验,确保食材来源符合规定。
  • 从“吃饱”到“饮食均衡”:台湾的校园营养午餐走过一甲子,由早期的济贫措施转往普遍设置,由国际援助转为自力办理,期间历经面食推广再到米食复兴,亦由讲究“吃饱”改为追求“低油、低糖、适当热量”,这背后凸显了不同时期国家外交、粮食、教育政策的变迁,以及国民对于营养需求的认识变化。
  • 一项有趣的数字显示,教育部最新修订公布的〈学校午餐食物内容及营养基准〉中,国小1 - 3年级与4 - 6年级的建议热量分别为650卡、750卡,国中则为850卡,远比不上1960年代教育厅所订定国小学生的923卡(当时国小学生的建议热量,已直逼现今高中男生的950卡标准了)。
  • 这充分显示出,当前台湾校园营养午餐所追求的,不再是所谓的“吃饱”(热量充足),而是所谓的“吃巧”(饮食均衡)。
  • 饮食均衡的追求之外,如今的校园营养午餐更希望朝向营养教育的拓展、食农素养的培育,甚至文化认同的学习等等。
  • 近年来也有不少关注校园营养午餐议题的组织成立,他们办理台湾学校午餐竞赛、观摩日本“给食”制度,并且推动学校午餐专法的制订。
  • 从补助到补充,从吃饱到均衡,台湾的校园营养午餐持续发展,在下个十年、二十年,将会蜕变出不同的新风貌。

台湾[营养午餐]的历史渊源

  • 台湾的学校提供学生午餐,是战后之事,有一说是起源于1951年台湾接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拨赠脱脂奶粉,由省教育厅指定151所国民学校提供营养不良学生饮用;
    • 也有说起始于1957年省教育厅与农复会,选择屏东及桃园5所山区国民学校作为“营养教育示范学校”,其午餐来源有美援的脱脂奶粉、政府赠送的酵母菌,以及学生在课馀时间自己种植蔬菜制成的佐餐浓汤。
  • 从这两种说法可以发现,战后学校营养午餐的最初目的在于济贫(营养不良学生、山区国民学校),提供佐餐用的营养补充品,而非整套午餐,并且背后都有美援的影子。
    • 当时的农复会认为,台湾在食物营养方面热量已不见得缺乏,但蛋白质仍然短缺,其次还有钙、维生素B类等营养素缺乏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补充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品,例如牛奶、酵母粉等。
  • 又名“午膳汤”的热汤,是政府的补助计画之一,内含脱脂奶粉10克、酵母粉5克,以及大豆、小鱼和蔬菜,如今难以想像它的滋味。根据当时农复会的报告,若干国小实施这些供应计画之后,学童的体重身高均有显著增进,成效甚佳。
  • 比较全面性地供给午餐,则是要到1964年与美国政府合作的“学童营养午餐计画”,于267所国民学校办理,有20万名学童受惠。
    • 这项计画为期两年,据报告成果良好,省府欲扩大办理,但随著1968年美援结束,政府改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申请补助。
  • 计画一直运转至1971年,国民中学也开始办理学校午餐,但该年底台湾宣布退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援助便在1972年提前结束。
    • 接下来的学校营养午餐,台湾政府再无外力可倚,必须自主承担。
  • 在美援身影下的学校营养午餐,还有一件趣事可提,那便是“面食推广运动”。
    • 美国在战后积极向其他国家推销剩馀农产品,而当时国际小麦的价格只有稻米的一半,国人若能多吃面食,节省下的稻米便能出口赚取外汇,因此政府开始大力鼓吹面食,这股风潮也吹进营养午餐计画,学童的餐食中开始出现面条、馒头、面包等。
  • 当时的媒体也配合政策宣传,例如1963年《丰年》杂志曾推出漫画搭配顺口溜,称“面食有影营养多,常食体格大又高,米饭那有面食好,馒头水饺鸡蛋糕。”直接将面食与体格发育连结,并且贬抑米食。
    • 当时甚至还有污名化米食的报导,指出吃米过多将导致胃病、脚气病和早衰早死。若将此时的报导,与20年后政府推广米食运动的宣传两相对照,不禁令人哑然失笑。
  • 社会变迁下的校园营养午餐: 原本在外力支援下的校园营养午餐,随著1970年代台湾在国际外交上遭挫,也多生波折。
    • 虽然1973年起省府自筹经费接办,订立“学生午餐自立计画”,但经费筹措困难,到了1977年,台北市仍宣布停办营养午餐。
  • 1982年,教育部推出“扩大并改善学生午餐计画”,正式将办理学校午餐所需人力、设备与经费纳入各县市政府自行列管项目;1987年,睽违十年之后台北市恢复办理营养午餐,而高雄市则首先聘请营养专业人员担任午餐干事。
  • 1991年,为配合推动国家建设六年计画,教育部核定“发展与改进国民小学学校午餐五年计画”,补助623所国民小学开办午餐,期望五年后能使国小午餐普及率达60%以上,并提升午餐内容品质。
  • 由这些政策举措来看,虽然过程起伏,但社会对于学校应办理学童午餐的认知逐渐趋同,这与台湾迈入工商业经济型态有关。当双薪家庭增加,职业妇女不可能再像从前为子女备妥午餐,等待他们回家享用再返校,就连日日准备便当让小孩带往学校蒸,都是沉重负荷。
  • 订购厂商餐盒虽然是一种方式,但长此以往仍有家长对其卫生、营养均衡抱持疑虑,若能由学校办理营养午餐,并有午餐经理和营养师把关,那是再好不过。
  • 政府早在1980年代初就发现国人的米食消费量减少,而发起推广米食运动,学童午餐的主食也改为米饭。
  • 1991年“五年计画”之初,教育部也协调农委会,以市场米价之五折补贴供应学校午餐,使学校午餐的主食支出大幅降低,培养青年学子多以米饭取代面食之习惯。
  • 1996年“五年计画”结束,成效卓著,教育部继续展开“第二期发展与改进学校午餐计画”,除了希望将午餐普及率提高至80%以外,这时也发现学童过重、肥胖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推动“低油、低糖、适当热量”之午餐。时至今日,有些学校还有“无肉日”、“蔬食日”的设计。
  • 时序进入新世纪,校园营养午餐的普及率逐渐提升,并陆续扩散到国中甚至高中阶段。2002年《学校卫生法》公布,其中第23条便规定班级数四十班以上的学校,应至少设置营养师一人,并且实施营养教育。明确将营养师及营养教育纳入法规之中。[1]

政府的免费营养午餐

  • 教育部原本编29亿特别预算,要在今年9月到12月,补助各县市政府举办不排富的免费营养午餐,不过因为监察院以不公平为由,纠正教育部,现在教育部决定喊停,不过也强调,这些钱还是会给地方政府,让各县市政府用在教育设备上面,对经济弱势学生的营养午餐补助,还会是继续,不受影响。
  • 小学生大口大口吃著营养午餐,不过教育部原本在今年9月到12月,要补助各县市国中小学,开办不排富的营养午餐免费政策,要暂时喊卡,就是因为监察院在今年二月,已经纠正教育部,认为营养午餐不排富,不符公平正义。
  • 教育部次长  吴财顺:原来预定在9月要实施的,全体国中小学生不排富的免费午餐,我们认为应该参酌监察院的意见,我们决定不办理。
  • 若营养午餐不排富全面施办,国中小学童230万人得花169亿,而这回喊卡的29亿特别预算,教育部强调,钱还是会给,但各县市教育局,可以把这笔特别预算的款项,用在国民教育其他项目,而全教会其实对教育部政策能转弯,也表示肯定,认为营养午餐免费,并不是教育政策最重要的一环,钱就应花在刀口上。
  • 全国家长协会理事长 谢国清: 营养午餐并不是一个最急须的一个政策,而且有更多急须的,譬如说我们一直强调的12年国教,或者是一些所谓的偏乡的教师协助,这不是更重要吗?
  • 不排富的国中小营养午餐暂时喊卡,不过教育部也强调,各县市仍可以用自己的预算办营养午餐,而教育部对经济弱势的学生,包括中低收入户,和家庭变故的学童,仍会继续补助,不会受到影响。[2]

参考来源

  1. 佳格小学堂文章. 【七月号】从“吃饱”到“均衡”:台湾学校营养午餐小史. 健康GO. [2022-01-28] (中文). 
  2. 李晓儒 彭耀祖. 免费营养午餐喊卡 弱势生仍补助. 公视新闻网. 2021-05-30 [2022-01-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