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狄拉科」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4 次修訂)
行 1: 行 1:
 +
{{unreferenced|time=2019-12-29T06:12:14+00:00}}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狄拉科
 +
|圖片 = [[File:狄拉科1.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40888359&di=ce8f4e1f29e031df3104601d962fde8b&imgtype=0&src=http%3A%2F%2Fwww.iphy.ac.cn%2Fkxcb%2Fkpwz%2Flzsbqzl%2F201009%2FW020100917393749638082.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1728710102v6ws.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 
 +
| 出生日期 =  1902年8月8日
 +
| 國籍    =  英国
 +
| 别名    =  Paul Dirac 
 +
| 職業    =  理论物理学家
 +
| 知名原因 = 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
 +
| 知名作品 =《量子力学原理》
 +
}}
 +
==人物简介==
  
''' 保罗·狄拉克''' ,OM,FRS(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量子电动力学早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
+
中文名  保罗·狄拉克  
 +
 +
外文名: Paul Dirac
 +
 
 +
国    籍: 英国
 +
 
 +
出生地:英格兰西南部布里斯托
 +
 
 +
出生日期: 1902年8月8日
 +
 
 +
逝世日期: 1984年10月20日
 +
 
 +
职    业: 理论[[物理学家]]
 +
 
 +
毕业院校:布里斯托大学(学士),[[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硕士,博士)
 +
 
 +
主要成就: 1933年,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
 +
 
 +
代表作品 :《量子力学原理》
 +
 
 +
性    别: 男
 +
 
 +
学    历: 博士
 +
 
 +
==人物生涯==
 +
 +
[[File:狄拉科2.jpg|缩略图 |左|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2098672&di=750177de92b80109368d519d27b84f77&imgtype=0&src=http%3A%2F%2Fimg.zxxk.com%2F2017-3%2FZXXKCOM201703030959072398813.jpg  原图链接][http://www.zxxk.com/article/727826.html  图片来源于学科网狄拉克:物理学界最纯洁的灵魂]]]
 +
 
 +
[[保罗·狄拉克]]  ,OM,FRS(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 英国]] 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量子电动力学早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
 
 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
2009年8月,[[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Graham Farmelo]]写的传记作品《最怪的人——原子神秘主义者[[保罗·狄拉克]]的隐秘人生》(The Strangest Man: The Hidden Life of Paul Dirac, Mystic of the Atom)由[[美国]]Basic Books出版社推出。
 +
 
 +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副教授Michael D. Gordin在对此书的书评中说:对于多数科学传记,交代传主的生活比较容易,但如何将其科研工作有机地穿插进来则是严峻的挑战。对于[[狄拉克]]的传记,则刚好相反,其理论物理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生活则可以说是混乱不堪,支离破碎,难以思议的。
 +
 
 +
[[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生于1902年,逝世于1984年,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而量子力学这一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革命成果之一,与其名字密不可分。Graham Farmelo在书中写道:“在其学术巅峰时期,即1925至1933年期间,他为一门新的科学分支的发展描绘了清晰无比的远景:在他面前,自然之书似乎时常是打开的。”
 +
 
 +
他30岁不到就崭露头角,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习教授,牛顿曾任此荣誉教职,目前充任此教职的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霍金]]教授。
 +
 
 +
第二年,31岁的时候,他就与[[薛定谔]]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题为《量子力学》的博士论文是在1926年提交的,也就是说,写完博士论文7年后他就拿到了[[诺贝尔]]奖。1935年他曾来[[中国]],在清华大学讲学,并曾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名誉会员<ref> {{cite web | ur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6938.shtm | title =最怪的人:原子神秘主义者保罗·狄拉克的隐秘人生 | publisher =科學網 | accessdate =2019-04-24}}</ref>。
 +
 
 +
==轶闻趣事==
 +
 +
[[File:狄拉科3.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2352814&di=d77c4981df25639ffca309da3fe92f16&imgtype=0&src=http%3A%2F%2Fupload.semidata.info%2Fnew.eefocus.com%2Farticle%2Fimage%2F2016%2F12%2F05%2F5845369369688-thumb.png  原图链接][https://www.eefocus.com/communication/373690/p4  图片来源于与非网图:物理学家:狄拉克 泡利 派尔斯 (1953年)]]]
 +
 
 +
在物理学界,流传着很多关于沉默寡言的[[狄拉克]]的轶闻趣事。另一个轶闻趣事很多的著名物理学家是[[费因曼]],不过,两人情况不一样。[[费因曼]]自己喜欢“造事”,有一回他参加聚会,[[费因曼]]对同去的朋友说:可别告诉别人我得过[[诺贝尔]]奖。
 +
 
 +
朋友答应了。可是,聚会进行过程中,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得过[[诺贝尔]]奖。原来,是他自己透露出去的。换句话说,[[费因曼]]很在乎自己的形象。[[狄拉克]]自己不“造事”,他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也根本无所谓。比如有一次,他与自己的导师[[尼尔斯·玻尔]]一起参观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
 +
 
 +
在一幅印象主义油画面前,[[狄拉克]]发表评论说:“(画上的)这条船好像没有画完嘛。”一会儿又评论另一幅画,“这画也不错,因为其不准确程度是通体一致的。”对于他来说,这就算是千载难逢的金口玉言了。
 +
 
 +
他最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坐着,那姿态就拒人于千里之外。谁想找他搭讪两句,他蹦出几个单音节字就把人憋回去了。有一次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讲课,问听众有什么问题。一人提问说:“黑板右上方的那个方程我不懂。”几分钟过去了,[[狄拉克]]一言不发。
 +
 
 +
于是,主持人为了打破尴尬局面,对他说,请您回答一下刚才那个问题吧。[[狄拉克]]不屑地说:“刚才那个不是问题,是一句评论。”由于他的这类古怪行为很多,[[玻尔]]称他为“最怪的人”。
 +
 
 +
他可以呆在乡下连续几个星期思考物理学问题,其间唯一的休息就是散散步。但是另一方面,您很难相信他强烈嗜好下面这些东西:米老鼠动画片,侦探小说,[[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故事片《2001》,还有美女歌手[[雪儿]]的唱片。
 +
 
 +
==物理学上的贡献==
 +
 
 +
他的《量子力学原理》,一直是该领域的权威性经典名著,甚至有人称之为“量子力学的圣经”。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在1991年发表《对称的物理学》一文,提到他对[[狄拉克]]的看法:“在量子物理学中,对称概念的存在,我曾把[[狄拉克]]这一大胆的、独创性的预言比之为负数的首次引入,负数的引入扩大并改善了我们对于整数的理解,它为整个数学奠定了基础,[[狄拉克]]的预言扩大了我们对于场论的理解,奠定了量子电动场论的基础。”杨振宁曾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给人“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1956年狄拉克在[[莫斯科]]大学物理系黑板上写了:“一个物理定律必须具有数学美。” <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oa5sr5a1c5ngne2.html | title =保罗·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 | publisher =名人簡歷 | accessdate =2019-04-24}}</ref>
 +
 
 +
==早年经历==
 +
 +
[[File:狄拉科4.jpg|缩略图 |左|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2690904&di=f7f36551fbc14e8bebf4104c73cd8927&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mg.cnpp.cn%2Fupload%2Fimages%2F20161025%2F1477360020_14664_9.jpg  原图链接][https://www.maigoo.com/top/396511.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保罗·狄拉克,OM,FRS(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量子电动力学早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
 
 +
[[保罗·狄拉克]],1902年8月8日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布里斯托,成长在毕晓普斯顿区的城市。他的父亲,查尔斯·埃卓恩·拉迪斯拉斯·[[狄拉克]],是一个曾在布里斯托教书的法文老师,从[[瑞士]]瓦莱州的圣莫里斯移民到[[英国]]。他的母亲,佛罗伦斯·汉娜·[[狄拉克]]原姓霍尔滕是一位船长的女儿,曾在布里斯托中央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
 +
 
 +
保罗有一个妹妹,叫阿特丽斯·伊莎贝尔·[[玛格丽特]],大家称她为贝蒂,还有一个哥哥,雷金纳德·查尔斯·费利克斯,大家叫他费利克斯。费利克斯在1925年3月自杀。[[狄拉克]]后来回忆说:“我的父母非常痛心。我不知道他们这么在乎...我从来不知道父母应该照顾自己的孩子,但自从这件事后,我了解这件事。”
 +
 
 +
查尔斯和他的孩子们注册的是[[瑞士]]国籍,直到1919年10月22日才归化为[[英国]]籍。[[狄拉克]]的父亲虽然他不赞成体罚,但却是一个严格和专制的人。[[狄拉克]]与他的父亲的关系很紧张,以至于在他父亲死后,他写道:“我觉得我更自由了,我要做我自己。”查尔斯为了使他的孩子学习法语,强迫他们只能说法语。但[[狄拉克]]发现,他无法用法语表达他想说的话,所以他选择保持沉默。
 +
 
 +
[[狄拉克]]第一次受教育是在主教路小学,然后在男子商人合营技术学院(后来的考瑟姆学校)就读。他的父亲在那里是一位法语老师。这所学校是布里斯托大学内的附属机构,他们共享场地和人员。这所大学强调技术课程,如瓦工、制鞋、金属工作和现代语言。在当时仍然主要致力于经典文学的[[英国]]中等教育里,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安排。后来[[狄拉克]]曾对这些安排表示感激。
 +
 
 +
之后[[狄拉克]]在布里斯托大学工程学院学习电机工程。尽管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狄拉克后来声称工程教育对他影响深远:
 +
 
 +
“原先,我只对完全正确的方程感兴趣。然而我所接受的工程训练教导我要容许近似,有时候我能够从这些理论中发现惊人的美,即使它是以近似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来自工程学的训练,我或许无法在后来的研究作出任何成果...我持续在之后的工作运用这些不完全严谨的工程数学,我相信你们可以从我后来的文章中看出来...那些要求所有计算推导上完全精确的数学家很难在物理上走得很远。”
 +
 
 +
就在1921年获得学位的前不久,他参加了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入学测验。他通过入学考试并获得一笔70英镑的奖学金,然而这不足以支付在剑桥就读及生活所需的庞大金额。
 +
 +
尽管以第一级荣誉工程学士的成绩毕业,在当时[[英国]]战后经济衰退的环境下仍无法找到工程师的工作。因此,他选择接受免学费攻读布里斯托大学数学学士学位的机会。由于已完成的工程学位,他被允许抵免第一年的课程。
 +
 
 +
1923年[[狄拉克]]再度以第一级荣誉的成绩毕业并获得140英镑的奖学金。加上来自约翰学院的70英镑,这笔钱足够他在剑桥居住与求学。
 +
 
 +
==剑桥经历==
 +
 +
[[File:狄拉科6.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3574175&di=821773620592ad4a52e0d35cff97ec88&imgtype=0&src=http%3A%2F%2Fmpic.haiwainet.cn%2Fthumb%2Fd%2Fuploadfile%2F20151022%2F1445503223449137%2Cw_480.jpg  原图链接][http://m.haiwainet.cn/middle/456478/2015/1022/content_29280418_1.html  图片来源于海外网 狄拉克和 曼茜在1963年的合影]]]
 +
 
 +
原先,[[狄拉克]]希望研究一直以来感兴趣的相对论,然而在拉尔夫·福勒的指导下,[[ 狄拉克]]开始接触原子理论。福勒将原子理论中最新的概念如尼尔斯·玻尔等人的理论介绍给了狄拉克,对此狄拉克曾回忆到:
 +
 
 +
“还记得我头一回看到玻尔的理论,我相当惊讶...让人惊奇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居然能将牛顿定律用在原子里的电子。第一个条件是忽略电子辐射,第二则是放入量子条件。我仍记得很清楚,玻尔的理论当时给了我多大的震撼。我相信在发展量子力学上,玻尔引入的这个概念是最大的突破。”
 +
 
 +
之后[[狄拉克]]也尝试着将[[玻尔]]的理论作延伸。1925年[[维尔纳]]·[[海森堡]]提出了着眼于可观察的物理量的理论,当中牵涉到矩阵相乘的不可交换性。[[狄拉克]]起初对此并不特别欣赏,然而约莫两个星期之后,他意识到当中的不可交换性带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发现了经典力学中泊松括号与海森堡提出的矩阵力学规则的相似之处。基于这项发现,他得出更明确的量子化规则(即正则量子化)。
 +
 
 +
这份名为《量子力学》的论文发表于1926年,[[狄拉克]]也凭借这项工作获得博士学位。
 +
 
 +
同时 埃尔温·[[薛定谔]]以物质波的波方程提出了自己的量子理论。[[狄拉克]]很快地发现到[[海森堡]]与[[薛定谔]]两人的理论是彼此互补的,并开始研究起[[薛定谔]]的波动力学。
 +
 
 +
1926年9月,在福勒的建议之下,[[狄拉克]]前往位于哥本哈根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作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在哥本哈根的这段期间,[[狄拉克]]持续量子力学的研究,发展出了涵盖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的广义理论。这个方法与经典哈密顿力学理正则变换相类似,允许使用不同组的变量基底。此外,为了处理连续的变量,[[狄拉克]]引入了新的数学工具—狄拉克δ[[函数]]。
 +
 
 +
[[狄拉克]]也开始研究辐射理论。在他的文章“吸收和放出辐射的量子理论”中,他运用二次量子化的技巧将[[波函数]]量子化,进一步将光子辐射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连结起来。在这个方法中,粒子集合的量子态是以其粒子在各能态中的分布来表示,并以粒子的创造与消灭来对量子态作改变。[[狄拉克]]展示了两种方法是等价的,将电磁场以光子处理或将场作量子化。事实上,这个工作引发了新的物理课题—量子场论,而二次量子化则成为后来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
 +
 
 +
1927年2月[[狄拉克]]来到哥廷根,在此他待了几个月并结识了[[赫尔曼]]·外尔、马克斯·[[玻恩]]、[[罗伯特]]·[[奥本海默]]等人。
 +
 
 +
==战时期==
 +
 +
[[File:狄拉科7.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4156896&di=5a17fdc4fd6f5656f7779bb960e5763e&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q_70%2Cc_zoom%2Cw_640%2Fupload%2F20160408%2F8c414fe713dc40a8a464e459862d06a6.jp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68176817_224832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奇人狄拉克和他的怪数学]]]
 +
 
 +
二次大战开战之后,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职人员,[[狄拉克]]在教学上的负担加重。另外,他还必须指导许多研究生。在之前,[[狄拉克]]一向试图避免这类的责任,而更倾向独自一人作研究。 其中的例外是在1930
 +
 
 +
到1931年接手指导了福勒的学生[[钱德拉塞卡]],以及1935到1936年因为马克斯·[[玻恩]]离开剑桥去了[[爱丁堡]]而收了两个原先[[玻恩]]指导的学生。一生之中,[[狄拉克]]所指导的学生不到十二人(大部分在1940、50年代)。
 +
 
 +
战争期间,[[狄拉克]]投入研发同位素分离法以取得铀235。这在原子能的应用上是极关键的技术。他与彼得·卡皮查尝试开发用离心机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但其实验后来因卡皮查受困俄国而停摆。
 +
 +
1941年,[[狄拉克]]与牛津大学法兰西斯·[[西蒙]]的团队展开合作,提供了许多对于统计方法的实用意见。这些方法在今日人们依然在使用。
 +
 
 +
此外,他还是伯明翰团队在计算临界质量上的非正式顾问。
 +
 
 +
==生命尽头==
 +
 +
[[File:狄拉科8.jpg|缩略图 |左|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4795575&di=07fe87102611ad59bb699ad027569899&imgtype=0&src=http%3A%2F%2Fgss0.baidu.com%2F9v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pic%2Fitem%2F5d6034a85edf8db12a9af3570a23dd54564e7449.jpg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8572584901192180.html  图片来源于百度网量子力学,狄拉克符号有关问题]]]
 +
 
 +
1984年,[[狄拉克]]在[[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过世,并埋葬于当地的罗斯兰公墓。[[狄拉克]]童年在布里斯托所居住的房子挂上了蓝色牌匾,房子所在的道路也被命名为[[狄拉克]]路以彰显他与这个地区的联结。当地主教路小学的墙上挂上了一块牌子,展示了[[狄拉克]]最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
 +
1991年8月1日[[,狄拉克]]父亲家乡的圣莫里斯花园立起了纪念石。1995年11月13日,一块以伯灵顿绿色板岩作为原料并刻上了[[狄拉克]]方程的纪念石板在西敏寺首次亮相。牧师团长爱德华·卡彭特曾因[[狄拉克]]是无神论者而反对此事,其意见被置之不理。
 +
 
 +
1975年,[[狄拉克]]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给了一系列五个演讲。这系列演讲后来集结出版成了《物理学的方向》(1978年)一书。他将这本书的版税捐给新南威尔士大学设立了[[狄拉克]]系列讲座。[[狄拉克]]银质奖章便是在这个场合下由校方所颁发的奖项。
 +
 
 +
在[[狄拉克]]去世之后,立即有两个研究机构设了年度奖项来纪念[[狄拉克]]:[[英国]]物理学会颁发[[狄拉克]]奖章和奖金以表扬“在理论(包含数学和计算方法)物理上的杰出贡献”。
 +
 
 +
最初的三个获奖人分别为史蒂芬·[[霍金]](1987年)、[[约翰]]·斯图尔特·[[贝尔]](1988年)和罗杰·彭罗斯(1989年);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简称:ICTP)在每年8月8日(狄拉克的生日)颁发ICTP狄拉克奖章。
 +
 
 +
另外,[[英国]]物理学会在布里斯托的出版总部取名作[[狄拉克]]楼。
 +
 
 +
[[佛罗里达 州]]立大学的[[狄拉克]]-[[赫尔曼]]奖是由布鲁斯·[[赫尔曼]]博士(狄拉克最后一个博士学生)于1997年所设立以奖励该校理论物理研究人员的杰出表现。
 +
 
 +
位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保罗·[[狄拉克]]科学图书馆,1989年由曼琪所成立。[[狄拉克]]生前的论文都收藏于此,馆外则设有其铜像。[[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国家强磁实验室所在的那条路被命名为“Paul Dirac Drive”。而在他的家乡布里斯托,迪高特镇上的一条路被命名为“Dirac Way”。[[英国]]广播公司将其开发的一种影像压缩格式以狄拉克命名。
 +
 +
==科学贡献==
 +
 +
[[File:狄拉科10.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5222110&di=0721e93334f97cfa00854812bfe60d3d&imgtype=0&src=http%3A%2F%2Fgss0.bdstatic.com%2F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2Fbaike%2Fpic%2Fitem%2F8d5494eef01f3a29253f642c9325bc315d607c58.jpg  原图链接][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b3e54008a377d42773648f1e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图3 狄拉克(左)与海森堡(源自:https://www.physics.mcmaster.ca/phys3mm3/page3.html)]]]
 +
 
 +
[[狄拉克]]因创立有效的、新型式的原子理论而获得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
[[狄拉克]]发展了量子力学,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并且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
 +
 
 +
[[狄拉克]]原来从事相对论动力学的研究,自从1925年海森伯访问剑桥大学以后,[[狄拉克]]深受影响,把精力转向量子力学的研究。
 +
 +
1928年他把相对论引进了量子力学,建立了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这一方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满足相对论的所有要求,适用于运动速度无论多快电子;二是它能自动地导出电子有自旋的结论。
 +
 
 +
这一方程的解很特别,既包括正能态,也包括负能态。[[狄拉克]]由此做出了存在正电子的预言,认为正电子是电子的一个镜像,它们具有严格相同的质量,但是电荷符号相反。[[狄拉克]]根据这个图象,还预料存在着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互相湮灭放出光子的过程;相反,这个过程的逆过程,就是一个光子湮灭产生出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的过程也是可能存在的。
 +
 
 +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1923-)在研究宇宙射线簇射中高能电子径迹的时候,奇怪地发现强磁场中有一半电子向一个方向偏转,另一半向相反方向偏转,经过仔细辨认,这就是[[狄拉克]]预言的正电子。后来很快又发现了γ射线产生电子对,正、负电子碰撞“湮灭”成光子等现象,全面印证了[[狄拉克]]预言的正确性。[[狄拉克]]的工作,开创了反粒子和反物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
[[狄拉克]]是量子辐射理论的创始人,曾经和[[费米]]各自独立发现了[[费米]]-[[狄拉克]]统计法。[[狄拉克]]还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发表过大量有关宇宙学方面的论文,推动宇宙学研究的发展。
 +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狄拉克]]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从理论上提出可能存在磁单极的预言。近代物理学来有关磁单极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取得了迅速发展。1982年国外已有报道,宣称有人发现了磁单极存在的证据。当然,假如真能从实验上证实磁单极存在,一定会引起物理理论的深刻变化。
 +
 
 +
总结起来,[[狄拉克]]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描述相对论性[[费米]]粒子的量子力学方程(狄拉克方程),给出反粒子解;预言磁单极;[[费米]]—[[狄拉克]]统计。另外在量子场论尤其是量子电动力学方面也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引力论和引力量子化方面也有杰出的工作。
 +
 
 +
==动力学论==
 +
 +
[[File:狄拉科11.jpg|缩略图 |左|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6166201&di=893421dc24f958fe64197d0d3b471c50&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61109%2F1460a29bd9174d46b44a9de1f0394e1a_th.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18492889_224832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狄拉克方程预言了一种新的电子—正电子]]]
 +
 
 +
到了1927年,由于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狄拉克]]已成了科学界中知名的人物。证据就是他受到邀请参加了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电子与光子)。同年,[[狄拉克]]被选为圣约翰学院院士,并在1929年被任命为数学物理的高级讲师。 此时,[[狄拉克]]正着手电子的相对论性量子理论。当时虽然已经有了[[克莱因]]-戈尔登方程,但[[狄拉克]]认为问题并未被解决。这个方程可能给出负值的概率,量子力学对概率的诠释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
 +
就在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描述电子的相对论性方程——[[狄拉克]]方程,并独立于沃尔夫冈·[[泡利]]的工作发现了描述自旋的2x2矩阵。亚伯拉罕·派斯曾引述[[狄拉克]]如此说道:“我相信我独立得到了它(自旋矩阵),[[泡利]]也许也是独立于我得到这个结果。” 然而[[狄拉克]]方程与[[克莱因]]-戈登方程有相同的问题,存在无法解释的负能量解。
 +
 
 +
这促使[[狄拉克]]预测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的存在。他诠释正电子来自于填满电子的[[狄拉克]]之海。正电子于1932年由卡尔·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观察到而证实。[[狄拉克]]方程同时能够解释自旋是作为一种相对论性的现象。
 +
 
 +
由于恩里科·[[费米]]在1934年的β衰变理论牵涉到粒子的毁灭与创造,使[[狄拉克]]方程诠释作任意自旋ħ/2之点粒子的场方程,其中场量子化的过程包含了反交换律。因此在1934年,海森堡将[[狄拉克]]方程重新诠释作所有基本粒子(夸克与轻子)的场方程——[[狄拉克]]场方程。在理论物理中,这个场方程处于与[[麦克斯韦]]方程、杨-米尔斯规范理论、[[爱因斯坦]]场方程同等核心的地位。[[狄拉克]]被视作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使用量子电动力学这个名词的人。
 +
 
 +
另外在1930年代早期,他也提出了真空极化的概念。对于下一个世代的理论学者[[施温格]]、[[费曼]]、[[朝永振一郎]]、戴森等人而言,这个工作是量子电动力学发展的关键。
 +
 
 +
1930年[[狄拉克]]出版了他的量子力学著作著作《量子力学原理》,这是物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仍是量子力学的经典教材。在这本书中,[[狄拉克]]将海森堡在矩阵力学以及[[薛定谔]]在波动力学的工作整合成一个数学体系,当中连结了可观测量与[[希尔伯特]]空间中作用子的关系。
 +
 
 +
书中也介绍了量子力学中广泛应用的[[狄拉克]]δ[[函数]]。延续[[狄拉克]]在1939年的文章,1939年他在此书第三版中加入了他的数学符号系统——[[狄拉克]]符号。直到今天,[[狄拉克]]符号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一套量子力学符号系统。
 +
 
 +
1932年[[狄拉克]]接替约瑟夫·拉莫尔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
 +
 
 +
1933年[[狄拉克]]与[[ 薛定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却对[[卢瑟福]]说,他不想出名,他想拒绝这个荣誉。[[卢瑟福]]对他说:“如果你这样做,你会更出名,人家更要来麻烦你。” 1933年12月12日,[[狄拉克]]在斯德哥尔摩发表 [[ 诺贝尔]]奖得奖演说,题目为“电子与正电子的理论”。
 +
 
 +
1931年在一篇“量子化电磁场中的奇点”的文章中,[[狄拉克]]探讨了磁单极这个想法。1933年,延续了其1931年的论文,[[狄拉克]]证明了单一磁单极的存在就足以解释电荷的量子化。
 +
 
 +
在1975年、1982年以及2009年都有研究结果指出磁单极可能存在。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磁单极存在的直接证据。即使如此,某些大统一理论仍包含磁单极,用于解释宇宙结构的形成。[[狄拉克]]的磁单极是第一次将拓朴学的概念用于处理物理问题。
 +
 
 +
'''大数假说'''
 +
 
 +
在1937年,[[狄拉克]]提出了大数假说。他比较了两个不带量纲的量值:基本作用力(在此为引力与电磁力)的比值与宇宙年龄的尺度,发现两者皆落在约39个数量级。[[狄拉克]]猜测这可能并非巧合,两者或许存在某种关联性。参考了爱德华·亚瑟·米尔恩的理论,允许引力常数随时间改变。基于这些假设,他设计了一个自己的宇宙学的模型。
 +
 
 +
==学术理论==
 +
 +
[[File:狄拉科12.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6651286&di=dd10e42aea0d28044a19f4da7a127d76&imgtype=0&src=http%3A%2F%2Ftxt22262.book118.com%2F2017%2F0429%2Fbook49355%2F49354232.jpg  原图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726/49354232.shtm  图片来源于 海量文档网量子力学之薛定谔方程与狄拉克方程重点.]]]
 +
 
 +
1925年开始研究由海森伯等人创立的量子力学,1926年发表题为《量子力学》的论文,获剑桥大学 物理学 博士学位,应邀任圣约翰学院研究员。 天才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天才,他们的成就其他人也可以做到,只要他足够的努力并且有一点好运。另一种是超常的天才(数学家Mark Kac称他们为“魔术师”)。
 +
 
 +
他们有 着惊人的、不遵常理的洞察力,很难有其他人能达到那一种智慧。[[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类天才。1984年辞世的保罗·[[狄拉克]]也是一位超常的天才,他的方程预示了反物质的存在,他可以说是继牛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
 
 +
[[狄拉克]]在23岁时成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该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提出了很多看起来很古怪的论断,其中包括世界是不可能被完全了解的基本事实。但是当他的同事还在被方程的哲学含义而困扰时,[[狄拉克]]认为语言是危险的,而只注重数学上的价值。对他而言,方程是美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发确认美是通往真理的向导。他认为基础物理是可以从优雅的数学中拾取的,这一观点现已渗入到整个探索自然的领域。
 +
 +
量子电动力学在作高阶微扰计算上,得到了某些无穷大的结果。这在物理系统中是不合理的。因此一种叫作重整化的计算技巧被发展出来作为权宜之计,然而对此[[狄拉克]]无法接受这种作法。1975年的一场演讲中,他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
 
 +
“我必须说我对于这样情况相当不满意。因为这样一个‘好的理论’以一种随意的方法忽视了来自于方程的无穷发散。这不是明智的数学。明智的数学可以忽略一个极小的值,但不能因一个值为无穷大而舍弃它。”
 +
 
 +
拒绝接受重整化使他在研究上渐渐远离了主流。
 +
 
 +
他从他写下的[[哈密顿]]形式出发,试图让量子电动力学建立在“合逻辑的基础”上。他找到一种更新的方法来计算异常磁偶矩,并且以[[海森堡]]绘景重新推导了兰姆位移。但尽管付出巨大的努力,[[狄拉克]]终其一生仍未能发展出满意的理论。
 +
 
 +
1950年代晚期,[[狄拉克]]将它发展出来的[[哈密顿]]方法应用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当中牵涉到引力场量子化的问题。
 +
 
 +
为了与他的女儿玛丽住得近一点,[[狄拉克]]在1969年辞去剑桥大学的职务并接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提供的教职。在最后的十四年里,[[狄拉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迈阿密大学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里度过。
 +
 +
1982年,[[狄拉克]]的健康开始恶化。在1984年10月20日,[[狄拉克]]于塔拉哈西因病去世,并依照其家人的意愿将遗体埋在当地墓园。
 +
 
 +
==家庭背景==
 +
 
 +
[[欧洲]]政局的混乱导致了二战,也分裂了原本完整的[[欧洲]]学术环境。量子力学就是诞生于这样的环境中。[[狄拉克]]和这场冲突中的每一方都保持着忠实的朋友关系。他曾试图营救被[[苏联]]政权扣押的[[俄罗斯]]物理学家Peter Kapitza,但没有成功。他还真诚地对待被怀疑为纳粹拥护者的[[德国]]物理学家 沃纳 卡尔 [[海森堡]]。
 +
 
 +
[[狄拉克]]是出了名的沉默。他很少讲话,安静成了他的标签。他不愿与人争执。他情感上孤僻,似乎丧失了对社会的敏感。在他的很多同事看来,他对数学之外的事物毫无兴趣,以致当他结婚时同事们都感到惊讶。然而,就像Graham Farmelo为他作的传中所说的,[[狄拉克]]不仅仅是一个无趣的计算器。他很喜欢看连环画和米老鼠电影,后来还迷上了一个美国女歌手Cher。
 +
 +
Farmelo充满同情地描述了[[狄拉克]]不幸的家庭背景。他的父母似乎憎恨着对方,他的哥哥是自杀身亡的。[[狄拉克]]把哥哥的死这归结为父亲的错,当然他父亲的某些行为也证实了这一点。
 +
 
 +
在[[狄拉克]]赢得了剑桥大学的两项奖学金时,他只需要5英镑就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的父亲给了儿子这笔钱,让他认为是父亲让他开始自己的事业。后来[[狄拉克]]才了解到事实。在他父亲于1936年逝世后,他才发现那重要的5英镑并不是父亲给的,而是当地的一个教育机构,但是他父亲积攒了7500英镑,相当于他年薪的15倍。
 +
 
 +
==人生专著==
 +
 
 +
1930年 《量子力学原理》:这本书用现代记号(大部分由[[狄拉克]]本人发展出来)总结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在书的结尾部分也探讨了他首先开创的电子的相对论性理([[狄拉克]]方程)此书的写作未参照任何量子力学相关著述。
 +
 
 +
1966年 《量子力学讲义》:书中探讨了许多在弯曲时空下的量子力学。
 +
 
 +
1966年 《量子场论讲义》:这本书以[[哈密顿]]力学方式奠定了量子场论的基础。
 +
 
 +
1974年 《[[希尔伯特]]空间中的旋量》:这本书以1969年在迈阿密大学的授课讲义为基础,从一个真实的[[希尔伯特]]空间出发,处理了旋量的基础层面。[[狄拉克]]以预言的方式说到:“从一个只有[[费米]]子变量的理论出发,可以自然得到玻色子的变量,这使得有无限多的[[费米]]子变量。必然存在有玻色子变量与电子相关连...”
 +
 
 +
1975年 《广义相对论》:以68页的篇幅总结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
 
 +
1978年 《物理学的方向》:由[[狄拉克]]在新南威尔士大学一系列演讲集结而成。 
 +
 +
'''成就荣誉'''
 +
 
 +
[[狄拉克]]与埃尔温·[[薛定谔]]由于“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形式”共同获得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此外,[[狄拉克]]在1939年获颁皇家奖章,1952年获颁[[科普利]]奖章以及马克斯·[[普朗克]] 章。
 +
 
 +
他在1930年被选作皇家学会院士,1948年和1971年分别被选作[[美国]]物理学会及[[英国]]物理学会荣誉会士。1973年[[狄拉克]]获颁功绩勋章,在[[英国]]这是极高的荣誉。他曾拒绝被册封为骑士,因为他不想对他的名字作出更动。 
 +
 
 +
==人生评价==
 +
 +
[[File:狄拉科13.jpg|缩略图 |左|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2066992601&di=5f28c5abd7b4f6b5ac3f34610670a504&imgtype=0&src=http%3A%2F%2Fimgdifang.gmw.cn%2Fattachement%2Fjpg%2Fsite2%2F20170112%2Feca86bd9d82219e1908b61.jpg  原图链接][http://difang.gmw.cn/sh/2017-01/12/content_23462793.htm  图片来源于光明网手性反常的非局域输运测量]]]
 +
 
 +
他的学生约翰·波罗金侯恩曾回忆道:“有次他被问到对于物理的核心信念,他走向黑板并写下‘自然的法则应该用优美的方程去描述’”。
 +
 
 +
1955年[[狄拉克]]在[[莫斯科]]大学物理系演讲时被问及他个人的物理哲学,他这么回答:“一个物理定律必须具有数学美。”,[[狄拉克]]写上这句话的黑板至今仍被保存著
  
 +
基于对数学美的要求,[[狄拉克]]不能接受使用重整化的方式去解决量子场论的无穷发散。一场演讲中,他说到:“如果你对积分范围作了截断,你便引入了一个非相对论的情况,并且破坏了相对论不变性。
  
 +
如果代价只是破坏了相对论不变性,量子电动力学仍可以在一个合理的数学架构。然而比起背离基本的数学原则忽视发散,相对论不变性的破坏问题还要小的多。”
  
 +
[[狄拉克]]经常谈到应该优先寻找美丽的方程,而不要烦恼其物理意义。史蒂文·[[温伯格]]对此曾有评论:“[[狄拉克]]告诉学物理的学生不要烦恼方程的物理意义,而要关注方程的美。这个建议只对那些于数学纯粹之美非常敏锐的物理学家才有用,他们可以仰赖它寻找前进的方向。这种物理学家并不多——或许只有[[狄拉克]]本人。”
  
 +
对于[[狄拉克]],[[玻尔]]曾说:“在所有的物理学家中,[[狄拉克]]拥有最纯洁的灵魂。”
  
 +
马克斯·[[玻恩]]曾回忆到他第一次看[[狄拉克]]的文章:“我记得非常清楚,这是我一生的研究经历中最大的惊奇之一。我完全不知道[[狄拉克]]是谁,可以推测大概是个年轻人,然而其文章每个部分都相当完美且可敬。”
  
 +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在1991年发表《对称的物理学》一文,提到他对[[狄拉克]]的看法:“在量子物理学中,对称概念的存在,我曾把[[狄拉克]]这一大胆的、独创性的预言比之为负数的首次引入,负数的引入扩大改善了我们对于整数的理解,它为整个数学奠定了基础,[[狄拉克]]的预言扩大了我们对于场论的理解,奠定了量子电动场论的基础。”
  
 +
[[杨振宁]]曾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给人“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
  
  中文名  保罗·狄拉克 外文名 Paul Dirac 国    籍 英国 出生地英格兰西南部布里斯托 出生日期 1902年8月8日 逝 日期 1984年10月20日 职    业 理论 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布里斯托大学(学士),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硕士,博士) 主要成就 1933 年, 和埃尔温·薛 谔共同获得诺贝尔 物理 学奖。
+
  总结[[狄拉克]]的一生,阿卜杜勒·萨拉姆如是说:“ 保罗· 埃卓恩·莫里斯·[[ 狄拉克]]——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纪或任一个 纪最伟大的 物理学家 之一。1925年、1926年以及1927 他三个关键的工作 了其一量子 物理 、其二 量子 场论以及其三基本粒子理论 的基 础...没有人即便是[[爱因斯坦]],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期间内对本世纪物理的发展 出如此决定性的影响。
量子 力学 者之一 代表 品 《量子力学原理》
 
  
 +
== 參考資料==
  
[[Category: 科學技術醫學 ]][[Category: 學家]]
+
{{Reflist}}
 +
[[Category: 英国 人]]
 +
[[Category: 物理 學家]]
 +
[[Category: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於 2020年3月19日 (四) 10:54 的最新修訂

狄拉科
出生 1902年8月8日
國籍 英國
別名 Paul Dirac
職業 理論物理學家
知名於 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
知名作品 《量子力學原理》

人物簡介

中文名 保羅·狄拉克

外文名: Paul Dirac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英格蘭西南部布里斯托

出生日期: 1902年8月8日

逝世日期: 1984年10月20日

職 業: 理論物理學家

畢業院校:布里斯托大學(學士),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碩士,博士)

主要成就: 1933年,和埃爾溫·薛定諤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品 :《量子力學原理》

性 別: 男

學 歷: 博士

人物生涯

保羅·狄拉克 ,OM,FRS(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並對量子電動力學早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曾經主持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並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度過他人生的最後十四個年頭。 他給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費米子的物理行為,並且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

1933年,因為「發現了在原子理論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薛定諤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埃爾溫·薛定諤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8月,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高級研究員、美國西北大學物理系副教授Graham Farmelo寫的傳記作品《最怪的人——原子神秘主義者保羅·狄拉克的隱秘人生》(The Strangest Man: The Hidden Life of Paul Dirac, Mystic of the Atom)由美國Basic Books出版社推出。

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史副教授Michael D. Gordin在對此書的書評中說:對於多數科學傳記,交代傳主的生活比較容易,但如何將其科研工作有機地穿插進來則是嚴峻的挑戰。對於狄拉克的傳記,則剛好相反,其理論物理學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生活則可以說是混亂不堪,支離破碎,難以思議的。

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生於1902年,逝世於1984年,幾乎跨越整個20世紀,而量子力學這一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革命成果之一,與其名字密不可分。Graham Farmelo在書中寫道:「在其學術巔峰時期,即1925至1933年期間,他為一門新的科學分支的發展描繪了清晰無比的遠景:在他面前,自然之書似乎時常是打開的。」

他30歲不到就嶄露頭角,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講習教授,牛頓曾任此榮譽教職,目前充任此教職的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霍金教授。

第二年,31歲的時候,他就與薛定諤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題為《量子力學》的博士論文是在1926年提交的,也就是說,寫完博士論文7年後他就拿到了諾貝爾獎。1935年他曾來中國,在清華大學講學,並曾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名譽會員[1]

軼聞趣事

在物理學界,流傳着很多關於沉默寡言的狄拉克的軼聞趣事。另一個軼聞趣事很多的著名物理學家是費因曼,不過,兩人情況不一樣。費因曼自己喜歡「造事」,有一回他參加聚會,費因曼對同去的朋友說:可別告訴別人我得過諾貝爾獎。

朋友答應了。可是,聚會進行過程中,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得過諾貝爾獎。原來,是他自己透露出去的。換句話說,費因曼很在乎自己的形象。狄拉克自己不「造事」,他對別人怎麼看待自己也根本無所謂。比如有一次,他與自己的導師尼爾斯·玻爾一起參觀哥本哈根藝術博物館。

在一幅印象主義油畫面前,狄拉克發表評論說:「(畫上的)這條船好像沒有畫完嘛。」一會兒又評論另一幅畫,「這畫也不錯,因為其不準確程度是通體一致的。」對於他來說,這就算是千載難逢的金口玉言了。

他最喜歡一個人默默地坐着,那姿態就拒人於千里之外。誰想找他搭訕兩句,他蹦出幾個單音節字就把人憋回去了。有一次他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講課,問聽眾有什麼問題。一人提問說:「黑板右上方的那個方程我不懂。」幾分鐘過去了,狄拉克一言不發。

於是,主持人為了打破尷尬局面,對他說,請您回答一下剛才那個問題吧。狄拉克不屑地說:「剛才那個不是問題,是一句評論。」由於他的這類古怪行為很多,玻爾稱他為「最怪的人」。

他可以呆在鄉下連續幾個星期思考物理學問題,其間唯一的休息就是散散步。但是另一方面,您很難相信他強烈嗜好下面這些東西:米老鼠動畫片,偵探小說,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故事片《2001》,還有美女歌手雪兒的唱片。

物理學上的貢獻

他的《量子力學原理》,一直是該領域的權威性經典名著,甚至有人稱之為「量子力學的聖經」。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在1991年發表《對稱的物理學》一文,提到他對狄拉克的看法:「在量子物理學中,對稱概念的存在,我曾把狄拉克這一大膽的、獨創性的預言比之為負數的首次引入,負數的引入擴大並改善了我們對於整數的理解,它為整個數學奠定了基礎,狄拉克的預言擴大了我們對於場論的理解,奠定了量子電動場論的基礎。」楊振寧曾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給人「秋水文章不染塵」的感受,沒有任何渣滓,直達深處,直達宇宙的奧秘。1956年狄拉克在莫斯科大學物理系黑板上寫了:「一個物理定律必須具有數學美。」 [2]

早年經歷

保羅·狄拉克,1902年8月8日出生在英格蘭西南部的布里斯托,成長在畢曉普斯頓區的城市。他的父親,查爾斯·埃卓恩·拉迪斯拉斯·狄拉克,是一個曾在布里斯托教書的法文老師,從瑞士瓦萊州的聖莫里斯移民到英國。他的母親,佛羅倫斯·漢娜·狄拉克原姓霍爾滕是一位船長的女兒,曾在布里斯托中央圖書館擔任圖書管理員。

保羅有一個妹妹,叫阿特麗斯·伊莎貝爾·瑪格麗特,大家稱她為貝蒂,還有一個哥哥,雷金納德·查爾斯·費利克斯,大家叫他費利克斯。費利克斯在1925年3月自殺。狄拉克後來回憶說:「我的父母非常痛心。我不知道他們這麼在乎...我從來不知道父母應該照顧自己的孩子,但自從這件事後,我了解這件事。」

查爾斯和他的孩子們註冊的是瑞士國籍,直到1919年10月22日才歸化為英國籍。狄拉克的父親雖然他不贊成體罰,但卻是一個嚴格和專制的人。狄拉克與他的父親的關係很緊張,以至於在他父親死後,他寫道:「我覺得我更自由了,我要做我自己。」查爾斯為了使他的孩子學習法語,強迫他們只能說法語。但狄拉克發現,他無法用法語表達他想說的話,所以他選擇保持沉默。

狄拉克第一次受教育是在主教路小學,然後在男子商人合營技術學院(後來的考瑟姆學校)就讀。他的父親在那裡是一位法語老師。這所學校是布里斯托大學內的附屬機構,他們共享場地和人員。這所大學強調技術課程,如瓦工、製鞋、金屬工作和現代語言。在當時仍然主要致力於經典文學的英國中等教育里,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安排。後來狄拉克曾對這些安排表示感激。

之後狄拉克在布里斯托大學工程學院學習電機工程。儘管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狄拉克後來聲稱工程教育對他影響深遠:

「原先,我只對完全正確的方程感興趣。然而我所接受的工程訓練教導我要容許近似,有時候我能夠從這些理論中發現驚人的美,即使它是以近似為基礎...如果沒有這些來自工程學的訓練,我或許無法在後來的研究作出任何成果...我持續在之後的工作運用這些不完全嚴謹的工程數學,我相信你們可以從我後來的文章中看出來...那些要求所有計算推導上完全精確的數學家很難在物理上走得很遠。」

就在1921年獲得學位的前不久,他參加了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入學測驗。他通過入學考試並獲得一筆70英鎊的獎學金,然而這不足以支付在劍橋就讀及生活所需的龐大金額。

儘管以第一級榮譽工程學士的成績畢業,在當時英國戰後經濟衰退的環境下仍無法找到工程師的工作。因此,他選擇接受免學費攻讀布里斯托大學數學學士學位的機會。由於已完成的工程學位,他被允許抵免第一年的課程。

1923年狄拉克再度以第一級榮譽的成績畢業並獲得140英鎊的獎學金。加上來自約翰學院的70英鎊,這筆錢足夠他在劍橋居住與求學。

劍橋經歷

原先,狄拉克希望研究一直以來感興趣的相對論,然而在拉爾夫·福勒的指導下,狄拉克開始接觸原子理論。福勒將原子理論中最新的概念如尼爾斯·玻爾等人的理論介紹給了狄拉克,對此狄拉克曾回憶到:

「還記得我頭一回看到玻爾的理論,我相當驚訝...讓人驚奇的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我們居然能將牛頓定律用在原子裡的電子。第一個條件是忽略電子輻射,第二則是放入量子條件。我仍記得很清楚,玻爾的理論當時給了我多大的震撼。我相信在發展量子力學上,玻爾引入的這個概念是最大的突破。」

之後狄拉克也嘗試着將玻爾的理論作延伸。1925年維爾納·海森堡提出了着眼於可觀察的物理量的理論,當中牽涉到矩陣相乘的不可交換性。狄拉克起初對此並不特別欣賞,然而約莫兩個星期之後,他意識到當中的不可交換性帶有重要的意義,並且發現了經典力學中泊松括號與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規則的相似之處。基於這項發現,他得出更明確的量子化規則(即正則量子化)。

這份名為《量子力學》的論文發表於1926年,狄拉克也憑藉這項工作獲得博士學位。

同時埃爾溫·薛定諤以物質波的波方程提出了自己的量子理論。狄拉克很快地發現到海森堡薛定諤兩人的理論是彼此互補的,並開始研究起薛定諤的波動力學。

1926年9月,在福勒的建議之下,狄拉克前往位於哥本哈根的尼爾斯·玻爾研究所作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在哥本哈根的這段期間,狄拉克持續量子力學的研究,發展出了涵蓋波動力學與矩陣力學的廣義理論。這個方法與經典哈密頓力學理正則變換相類似,允許使用不同組的變量基底。此外,為了處理連續的變量,狄拉克引入了新的數學工具—狄拉克δ函數

狄拉克也開始研究輻射理論。在他的文章「吸收和放出輻射的量子理論」中,他運用二次量子化的技巧將波函數量子化,進一步將光子輻射與玻色-愛因斯坦統計連結起來。在這個方法中,粒子集合的量子態是以其粒子在各能態中的分布來表示,並以粒子的創造與消滅來對量子態作改變。狄拉克展示了兩種方法是等價的,將電磁場以光子處理或將場作量子化。事實上,這個工作引發了新的物理課題—量子場論,而二次量子化則成為後來量子電動力學的基礎。

1927年2月狄拉克來到哥廷根,在此他待了幾個月並結識了赫爾曼·外爾、馬克斯·玻恩羅伯特·奧本海默等人。

戰時期

二次大戰開戰之後,由於缺乏足夠的教職人員,狄拉克在教學上的負擔加重。另外,他還必須指導許多研究生。在之前,狄拉克一向試圖避免這類的責任,而更傾向獨自一人作研究。 其中的例外是在1930

到1931年接手指導了福勒的學生錢德拉塞卡,以及1935到1936年因為馬克斯·玻恩離開劍橋去了愛丁堡而收了兩個原先玻恩指導的學生。一生之中,狄拉克所指導的學生不到十二人(大部分在1940、50年代)。

戰爭期間,狄拉克投入研發同位素分離法以取得鈾235。這在原子能的應用上是極關鍵的技術。他與彼得·卡皮查嘗試開發用離心機將氣體混合物分離的方法,但其實驗後來因卡皮查受困俄國而停擺。

1941年,狄拉克與牛津大學法蘭西斯·西蒙的團隊展開合作,提供了許多對於統計方法的實用意見。這些方法在今日人們依然在使用。

此外,他還是伯明翰團隊在計算臨界質量上的非正式顧問。

生命盡頭

1984年,狄拉克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過世,並埋葬於當地的羅斯蘭公墓。狄拉克童年在布里斯托所居住的房子掛上了藍色牌匾,房子所在的道路也被命名為狄拉克路以彰顯他與這個地區的聯結。當地主教路小學的牆上掛上了一塊牌子,展示了狄拉克最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1991年8月1日,狄拉克父親家鄉的聖莫里斯花園立起了紀念石。1995年11月13日,一塊以伯靈頓綠色板岩作為原料並刻上了狄拉克方程的紀念石板在西敏寺首次亮相。牧師團長愛德華·卡彭特曾因狄拉克是無神論者而反對此事,其意見被置之不理。

1975年,狄拉克在新南威爾士大學給了一系列五個演講。這系列演講後來集結出版成了《物理學的方向》(1978年)一書。他將這本書的版稅捐給新南威爾士大學設立了狄拉克系列講座。狄拉克銀質獎章便是在這個場合下由校方所頒發的獎項。

狄拉克去世之後,立即有兩個研究機構設了年度獎項來紀念狄拉克英國物理學會頒發狄拉克獎章和獎金以表揚「在理論(包含數學和計算方法)物理上的傑出貢獻」。

最初的三個獲獎人分別為史蒂芬·霍金(1987年)、約翰·斯圖爾特·貝爾(1988年)和羅傑·彭羅斯(1989年);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簡稱:ICTP)在每年8月8日(狄拉克的生日)頒發ICTP狄拉克獎章。

另外,英國物理學會在布里斯托的出版總部取名作狄拉克樓。

佛羅里達 州立大學的狄拉克-赫爾曼獎是由布魯斯·赫爾曼博士(狄拉克最後一個博士學生)於1997年所設立以獎勵該校理論物理研究人員的傑出表現。

位於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保羅·狄拉克科學圖書館,1989年由曼琪所成立。狄拉克生前的論文都收藏於此,館外則設有其銅像。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國家強磁實驗室所在的那條路被命名為「Paul Dirac Drive」。而在他的家鄉布里斯托,迪高特鎮上的一條路被命名為「Dirac Way」。英國廣播公司將其開發的一種影像壓縮格式以狄拉克命名。

科學貢獻

狄拉克因創立有效的、新型式的原子理論而獲得193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狄拉克發展了量子力學,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並且從理論上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

狄拉克原來從事相對論動力學的研究,自從1925年海森伯訪問劍橋大學以後,狄拉克深受影響,把精力轉向量子力學的研究。

1928年他把相對論引進了量子力學,建立了相對論形式的薛定諤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這一方程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滿足相對論的所有要求,適用於運動速度無論多快電子;二是它能自動地導出電子有自旋的結論。

這一方程的解很特別,既包括正能態,也包括負能態。狄拉克由此做出了存在正電子的預言,認為正電子是電子的一個鏡像,它們具有嚴格相同的質量,但是電荷符號相反。狄拉克根據這個圖象,還預料存在着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互相湮滅放出光子的過程;相反,這個過程的逆過程,就是一個光子湮滅產生出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的過程也是可能存在的。

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1923-)在研究宇宙射線簇射中高能電子徑跡的時候,奇怪地發現強磁場中有一半電子向一個方向偏轉,另一半向相反方向偏轉,經過仔細辨認,這就是狄拉克預言的正電子。後來很快又發現了γ射線產生電子對,正、負電子碰撞「湮滅」成光子等現象,全面印證了狄拉克預言的正確性。狄拉克的工作,開創了反粒子和反物質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狄拉克是量子輻射理論的創始人,曾經和費米各自獨立發現了費米-狄拉克統計法。狄拉克還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發表過大量有關宇宙學方面的論文,推動宇宙學研究的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狄拉克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就從理論上提出可能存在磁單極的預言。近代物理學來有關磁單極的理論研究和實驗探測取得了迅速發展。1982年國外已有報道,宣稱有人發現了磁單極存在的證據。當然,假如真能從實驗上證實磁單極存在,一定會引起物理理論的深刻變化。

總結起來,狄拉克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是:給出描述相對論性費米粒子的量子力學方程(狄拉克方程),給出反粒子解;預言磁單極;費米狄拉克統計。另外在量子場論尤其是量子電動力學方面也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引力論和引力量子化方面也有傑出的工作。

動力學論

到了1927年,由於許多開創性的工作,狄拉克已成了科學界中知名的人物。證據就是他受到邀請參加了第五屆索爾維會議(電子與光子)。同年,狄拉克被選為聖約翰學院院士,並在1929年被任命為數學物理的高級講師。 此時,狄拉克正着手電子的相對論性量子理論。當時雖然已經有了克萊因-戈爾登方程,但狄拉克認為問題並未被解決。這個方程可能給出負值的概率,量子力學對概率的詮釋無法解釋這個問題。

就在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描述電子的相對論性方程——狄拉克方程,並獨立於沃爾夫岡·泡利的工作發現了描述自旋的2x2矩陣。亞伯拉罕·派斯曾引述狄拉克如此說道:「我相信我獨立得到了它(自旋矩陣),泡利也許也是獨立於我得到這個結果。」 然而狄拉克方程與克萊因-戈登方程有相同的問題,存在無法解釋的負能量解。

這促使狄拉克預測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的存在。他詮釋正電子來自於填滿電子的狄拉克之海。正電子於1932年由卡爾·安德森在宇宙射線中觀察到而證實。狄拉克方程同時能夠解釋自旋是作為一種相對論性的現象。

由於恩里科·費米在1934年的β衰變理論牽涉到粒子的毀滅與創造,使狄拉克方程詮釋作任意自旋ħ/2之點粒子的場方程,其中場量子化的過程包含了反交換律。因此在1934年,海森堡將狄拉克方程重新詮釋作所有基本粒子(夸克與輕子)的場方程——狄拉克場方程。在理論物理中,這個場方程處於與麥克斯韋方程、楊-米爾斯規範理論、愛因斯坦場方程同等核心的地位。狄拉克被視作量子電動力學的奠基者,也是第一個使用量子電動力學這個名詞的人。

另外在1930年代早期,他也提出了真空極化的概念。對於下一個世代的理論學者施溫格費曼朝永振一郎、戴森等人而言,這個工作是量子電動力學發展的關鍵。

1930年狄拉克出版了他的量子力學著作著作《量子力學原理》,這是物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仍是量子力學的經典教材。在這本書中,狄拉克將海森堡在矩陣力學以及薛定諤在波動力學的工作整合成一個數學體系,當中連結了可觀測量與希爾伯特空間中作用子的關係。

書中也介紹了量子力學中廣泛應用的狄拉克δ函數。延續狄拉克在1939年的文章,1939年他在此書第三版中加入了他的數學符號系統——狄拉克符號。直到今天,狄拉克符號仍然是最廣泛使用的一套量子力學符號系統。

1932年狄拉克接替約瑟夫·拉莫爾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

1933年狄拉克薛定諤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他卻對盧瑟福說,他不想出名,他想拒絕這個榮譽。盧瑟福對他說:「如果你這樣做,你會更出名,人家更要來麻煩你。」 1933年12月12日,狄拉克在斯德哥爾摩發表了諾貝爾獎得獎演說,題目為「電子與正電子的理論」。

1931年在一篇「量子化電磁場中的奇點」的文章中,狄拉克探討了磁單極這個想法。1933年,延續了其1931年的論文,狄拉克證明了單一磁單極的存在就足以解釋電荷的量子化。

在1975年、1982年以及2009年都有研究結果指出磁單極可能存在。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磁單極存在的直接證據。即使如此,某些大統一理論仍包含磁單極,用於解釋宇宙結構的形成。狄拉克的磁單極是第一次將拓樸學的概念用於處理物理問題。

大數假說

在1937年,狄拉克提出了大數假說。他比較了兩個不帶量綱的量值:基本作用力(在此為引力與電磁力)的比值與宇宙年齡的尺度,發現兩者皆落在約39個數量級。狄拉克猜測這可能並非巧合,兩者或許存在某種關聯性。參考了愛德華·亞瑟·米爾恩的理論,允許引力常數隨時間改變。基於這些假設,他設計了一個自己的宇宙學的模型。

學術理論

1925年開始研究由海森伯等人創立的量子力學,1926年發表題為《量子力學》的論文,獲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應邀任聖約翰學院研究員。 天才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天才,他們的成就其他人也可以做到,只要他足夠的努力並且有一點好運。另一種是超常的天才(數學家Mark Kac稱他們為「魔術師」)。

他們有 着驚人的、不遵常理的洞察力,很難有其他人能達到那一種智慧。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一類天才。1984年辭世的保羅·狄拉克也是一位超常的天才,他的方程預示了反物質的存在,他可以說是繼牛頓之後英國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

狄拉克在23歲時成為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該理論是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提出了很多看起來很古怪的論斷,其中包括世界是不可能被完全了解的基本事實。但是當他的同事還在被方程的哲學含義而困擾時,狄拉克認為語言是危險的,而只注重數學上的價值。對他而言,方程是美麗的。隨着年齡的增長,他愈發確認美是通往真理的嚮導。他認為基礎物理是可以從優雅的數學中拾取的,這一觀點現已滲入到整個探索自然的領域。

量子電動力學在作高階微擾計算上,得到了某些無窮大的結果。這在物理系統中是不合理的。因此一種叫作重整化的計算技巧被發展出來作為權宜之計,然而對此狄拉克無法接受這種作法。1975年的一場演講中,他發表了這樣的看法:

「我必須說我對於這樣情況相當不滿意。因為這樣一個『好的理論』以一種隨意的方法忽視了來自於方程的無窮髮散。這不是明智的數學。明智的數學可以忽略一個極小的值,但不能因一個值為無窮大而捨棄它。」

拒絕接受重整化使他在研究上漸漸遠離了主流。

他從他寫下的哈密頓形式出發,試圖讓量子電動力學建立在「合邏輯的基礎」上。他找到一種更新的方法來計算異常磁偶矩,並且以海森堡繪景重新推導了蘭姆位移。但儘管付出巨大的努力,狄拉克終其一生仍未能發展出滿意的理論。

1950年代晚期,狄拉克將它發展出來的哈密頓方法應用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這當中牽涉到引力場量子化的問題。

為了與他的女兒瑪麗住得近一點,狄拉克在1969年辭去劍橋大學的職務並接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提供的教職。在最後的十四年裡,狄拉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邁阿密大學與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裡度過。

1982年,狄拉克的健康開始惡化。在1984年10月20日,狄拉克於塔拉哈西因病去世,並依照其家人的意願將遺體埋在當地墓園。

家庭背景

歐洲政局的混亂導致了二戰,也分裂了原本完整的歐洲學術環境。量子力學就是誕生於這樣的環境中。狄拉克和這場衝突中的每一方都保持着忠實的朋友關係。他曾試圖營救被蘇聯政權扣押的俄羅斯物理學家Peter Kapitza,但沒有成功。他還真誠地對待被懷疑為納粹擁護者的德國物理學家 沃納 卡爾 海森堡

狄拉克是出了名的沉默。他很少講話,安靜成了他的標籤。他不願與人爭執。他情感上孤僻,似乎喪失了對社會的敏感。在他的很多同事看來,他對數學之外的事物毫無興趣,以致當他結婚時同事們都感到驚訝。然而,就像Graham Farmelo為他作的傳中所說的,狄拉克不僅僅是一個無趣的計算器。他很喜歡看連環畫和米老鼠電影,後來還迷上了一個美國女歌手Cher。

Farmelo充滿同情地描述了狄拉克不幸的家庭背景。他的父母似乎憎恨着對方,他的哥哥是自殺身亡的。狄拉克把哥哥的死這歸結為父親的錯,當然他父親的某些行為也證實了這一點。

狄拉克贏得了劍橋大學的兩項獎學金時,他只需要5英鎊就可以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的父親給了兒子這筆錢,讓他認為是父親讓他開始自己的事業。後來狄拉克才了解到事實。在他父親於1936年逝世後,他才發現那重要的5英鎊並不是父親給的,而是當地的一個教育機構,但是他父親積攢了7500英鎊,相當於他年薪的15倍。

人生專著

1930年 《量子力學原理》:這本書用現代記號(大部分由狄拉克本人發展出來)總結了量子力學的概念,在書的結尾部分也探討了他首先開創的電子的相對論性理(狄拉克方程)此書的寫作未參照任何量子力學相關著述。

1966年 《量子力學講義》:書中探討了許多在彎曲時空下的量子力學。

1966年 《量子場論講義》:這本書以哈密頓力學方式奠定了量子場論的基礎。

1974年 《希爾伯特空間中的旋量》:這本書以1969年在邁阿密大學的授課講義為基礎,從一個真實的希爾伯特空間出發,處理了旋量的基礎層面。狄拉克以預言的方式說到:「從一個只有費米子變量的理論出發,可以自然得到玻色子的變量,這使得有無限多的費米子變量。必然存在有玻色子變量與電子相關連...」

1975年 《廣義相對論》:以68頁的篇幅總結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1978年 《物理學的方向》:由狄拉克在新南威爾士大學一系列演講集結而成。

成就榮譽

狄拉克與埃爾溫·薛定諤由於「發現了原子理論的新形式」共同獲得1933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此外,狄拉克在1939年獲頒皇家獎章,1952年獲頒科普利獎章以及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他在1930年被選作皇家學會院士,1948年和1971年分別被選作美國物理學會及英國物理學會榮譽會士。1973年狄拉克獲頒功績勳章,在英國這是極高的榮譽。他曾拒絕被冊封為騎士,因為他不想對他的名字作出更動。

人生評價

他的學生約翰·波羅金侯恩曾回憶道:「有次他被問到對於物理的核心信念,他走向黑板並寫下『自然的法則應該用優美的方程去描述』」。

1955年狄拉克莫斯科大學物理系演講時被問及他個人的物理哲學,他這麼回答:「一個物理定律必須具有數學美。」,狄拉克寫上這句話的黑板至今仍被保存著。

基於對數學美的要求,狄拉克不能接受使用重整化的方式去解決量子場論的無窮髮散。一場演講中,他說到:「如果你對積分範圍作了截斷,你便引入了一個非相對論的情況,並且破壞了相對論不變性。

如果代價只是破壞了相對論不變性,量子電動力學仍可以在一個合理的數學架構。然而比起背離基本的數學原則忽視發散,相對論不變性的破壞問題還要小的多。」

狄拉克經常談到應該優先尋找美麗的方程,而不要煩惱其物理意義。史蒂文·溫伯格對此曾有評論:「狄拉克告訴學物理的學生不要煩惱方程的物理意義,而要關注方程的美。這個建議只對那些於數學純粹之美非常敏銳的物理學家才有用,他們可以仰賴它尋找前進的方向。這種物理學家並不多——或許只有狄拉克本人。」

對於狄拉克玻爾曾說:「在所有的物理學家中,狄拉克擁有最純潔的靈魂。」

馬克斯·玻恩曾回憶到他第一次看狄拉克的文章:「我記得非常清楚,這是我一生的研究經歷中最大的驚奇之一。我完全不知道狄拉克是誰,可以推測大概是個年輕人,然而其文章每個部分都相當完美且可敬。」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在1991年發表《對稱的物理學》一文,提到他對狄拉克的看法:「在量子物理學中,對稱概念的存在,我曾把狄拉克這一大膽的、獨創性的預言比之為負數的首次引入,負數的引入擴大改善了我們對於整數的理解,它為整個數學奠定了基礎,狄拉克的預言擴大了我們對於場論的理解,奠定了量子電動場論的基礎。」

楊振寧曾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給人「秋水文章不染塵」的感受,沒有任何渣滓,直達深處,直達宇宙的奧秘。

總結狄拉克的一生,阿卜杜勒·薩拉姆如是說:「保羅·埃卓恩·莫里斯·狄拉克——毫無疑問是這個世紀或任一個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1925年、1926年以及1927年他三個關鍵的工作,奠定了其一量子物理、其二量子場論以及其三基本粒子理論的基礎...沒有人即便是愛因斯坦,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期間內對本世紀物理的發展作出如此決定性的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