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独裁」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9: 行 9:
 
[[古希腊]]与“独裁”相对的,有寡头统治(由少数人统治),与民主(由人民共同治理)。在《历史》一书中,希罗多德记录了在大流士建国之初,要决定波斯帝国的体制,对独裁、寡头与民主三种政体进行比较,最终决定选择独裁(古希腊语:αὐτοκρατία)政体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欧塔尼斯(Otanes)提出独裁的缺点是,独裁者在权势的诱惑下,会产生傲慢的心理,再加上嫉妒的心理,会出现各种恶行,让[[国家]]陷入暴虐的统治中。大流士则认为,交由单独一位最优秀的人进行统治,可以让[[国家]]走向最好的方式,因此主张保存原有独裁制度。
 
[[古希腊]]与“独裁”相对的,有寡头统治(由少数人统治),与民主(由人民共同治理)。在《历史》一书中,希罗多德记录了在大流士建国之初,要决定波斯帝国的体制,对独裁、寡头与民主三种政体进行比较,最终决定选择独裁(古希腊语:αὐτοκρατία)政体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欧塔尼斯(Otanes)提出独裁的缺点是,独裁者在权势的诱惑下,会产生傲慢的心理,再加上嫉妒的心理,会出现各种恶行,让[[国家]]陷入暴虐的统治中。大流士则认为,交由单独一位最优秀的人进行统治,可以让[[国家]]走向最好的方式,因此主张保存原有独裁制度。
  
 在[[希罗多德]]时代,独裁与[[君主制]]是同义字。但在柏拉图之后,独裁跟僭主一样,成为一个具有负面意思的字。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提及君主、寡头、共和及僭主四种政体,其中,僭主被认为是一种最容易形成独裁统治的政体。在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提出六种政体,独裁制与君主制相同,统治权都集中在一人身上,但是君主制是以公利为出发点,独裁制则是以统治者自身利益为出发。在中古希腊文中,所有具备[[皇帝]](emperor)称号的统治者,都被称为独裁者(希腊语:αὐτοκράτης,autocrates)。
+
 在[[希罗多德]]时代,独裁与[[君主制]]是同义字。但在柏拉图之后,独裁跟僭主一样,成为一个具有负面意思的字。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提及君主、寡头、共和及僭主四种政体,其中,僭主被认为是一种最容易形成独裁统治的政体。在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提出六种政体<ref>[https://www.sohu.com/a/283593239_819016 亚里士多德3  ],搜狐,2018-12-21</ref> ,独裁制与君主制相同,统治权都集中在一人身上,但是君主制是以公利为出发点,独裁制则是以统治者自身利益为出发。在中古希腊文中,所有具备[[皇帝]](emperor)称号的统治者,都被称为独裁者(希腊语:αὐτοκράτης,autocrates)。
  
 
 在[[欧洲]]源于[[古罗马|古罗马共和国]];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元老院可任命独裁官,赋予全权处理一切事务,恢复常态后即告结束。独裁被认为是一种具备最高权威的统治。共和国末期出现终身独裁官;随着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独裁遂成为一种确定之[[政治制度]]。
 
 在[[欧洲]]源于[[古罗马|古罗马共和国]];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元老院可任命独裁官,赋予全权处理一切事务,恢复常态后即告结束。独裁被认为是一种具备最高权威的统治。共和国末期出现终身独裁官;随着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独裁遂成为一种确定之[[政治制度]]。
行 19: 行 19:
 
 由于决策程序的差异,独裁统治相比民主制度为更快、更果断。民主制下,不时需要与异见人士周旋,以达成共识,否则争议不断时,常令行政停滞,或有时会导致有利的[[政策]]和福利未能推行。但此同时,独裁下的特权阶级由于缺乏有效的督促系统而容易腐败,另外施政时容易意见遍向单一而考虑不周,反而导致施政品质以及[[效率]]大打折扣。
 
 由于决策程序的差异,独裁统治相比民主制度为更快、更果断。民主制下,不时需要与异见人士周旋,以达成共识,否则争议不断时,常令行政停滞,或有时会导致有利的[[政策]]和福利未能推行。但此同时,独裁下的特权阶级由于缺乏有效的督促系统而容易腐败,另外施政时容易意见遍向单一而考虑不周,反而导致施政品质以及[[效率]]大打折扣。
  
 近现代,实行[[民主制度]]已成时代潮流,但仍出现独裁统治,如德国之[[希特勒]]、意大利之[[墨索里尼]]、西班牙之弗朗哥、葡萄牙之萨拉查、苏联之列宁与[[斯大林]]、中国之毛泽东、朝鲜之金日成家族、阿尔巴尼亚之霍查、越南之胡志明、赤柬之波布、蒙古之乔巴山与泽登巴尔、古巴之卡斯特罗兄弟、罗马尼亚之扬·安东内斯库及乔治乌-德治与齐奥塞斯库、克罗地亚独立国之帕维里奇、南斯拉夫之铁托与米洛塞维奇、印尼之苏卡诺与苏哈托、菲律宾之马可仕、叙利亚之阿萨德家族、伊朗之柯梅尼与哈梅内伊、阿富汗酋长国之奥马尔、伊拉克之[[萨达姆]]、埃及之纳赛尔及沙达特与穆巴拉克、突尼斯之布尔吉巴与本·阿里、利比亚之格达费、也门之萨利赫、苏丹之巴希尔、阿尔及利亚之本·贝拉与布迈丁及布特弗利卡、缅甸之奈温与丹瑞、土库曼之尼亚佐夫、乌兹别克之卡里莫夫、[[哈萨克]]之纳扎尔巴耶夫、塔吉克之拉赫蒙、白俄罗斯之卢卡申科、乌干达之伊迪·阿敏、中非之博卡萨、萨伊之蒙博托与刚果民主共和国之卡比拉、赤道几内亚之弗朗西斯科·马西埃·恩圭马与特奥多罗·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查德之哈布雷与德比、[[利比里亚]]之塞缪尔·多伊及查尔斯·泰勒、埃塞俄比亚之门格斯图与泽纳维、[[索马里]]之西亚德·巴雷、尼日利亚之雅库布·戈翁与萨尼·阿巴查、津巴布韦之穆加贝、厄立特里亚之阿费沃尔基、多哥之纳辛贝·埃亚德马、加蓬之奥马尔·邦戈、布隆迪之米孔贝罗、几内亚之塞古·杜尔与孔戴、冈比亚之贾梅、喀麦隆之比亚、巴拿马之诺列加、巴拉圭之斯特罗斯纳、智利之皮诺契特、阿根廷之裴隆与魏地拉、尼加拉瓜之苏慕萨家族、海地之杜瓦利埃王朝、多米尼加之特鲁希略、危地马拉之里奥斯·蒙特等典型例子 。
+
 近现代,实行[[民主制度]]已成时代潮流<ref>[http://www.docin.com/p-1968491905.html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豆丁网 </ref> ,但仍出现独裁统治,如德国之[[希特勒]]、意大利之[[墨索里尼]]、西班牙之弗朗哥、葡萄牙之萨拉查、苏联之列宁与[[斯大林]]、中国之毛泽东、朝鲜之金日成家族、阿尔巴尼亚之霍查、越南之胡志明、赤柬之波布、蒙古之乔巴山与泽登巴尔、古巴之卡斯特罗兄弟、罗马尼亚之扬·安东内斯库及乔治乌-德治与齐奥塞斯库、克罗地亚独立国之帕维里奇、南斯拉夫之铁托与米洛塞维奇、印尼之苏卡诺与苏哈托、菲律宾之马可仕、叙利亚之阿萨德家族、伊朗之柯梅尼与哈梅内伊、阿富汗酋长国之奥马尔、伊拉克之[[萨达姆]]、埃及之纳赛尔及沙达特与穆巴拉克、突尼斯之布尔吉巴与本·阿里、利比亚之格达费、也门之萨利赫、苏丹之巴希尔、阿尔及利亚之本·贝拉与布迈丁及布特弗利卡、缅甸之奈温与丹瑞、土库曼之尼亚佐夫、乌兹别克之卡里莫夫、[[哈萨克]]之纳扎尔巴耶夫、塔吉克之拉赫蒙、白俄罗斯之卢卡申科、乌干达之伊迪·阿敏、中非之博卡萨、萨伊之蒙博托与刚果民主共和国之卡比拉、赤道几内亚之弗朗西斯科·马西埃·恩圭马与特奥多罗·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查德之哈布雷与德比、[[利比里亚]]之塞缪尔·多伊及查尔斯·泰勒、埃塞俄比亚之门格斯图与泽纳维、[[索马里]]之西亚德·巴雷、尼日利亚之雅库布·戈翁与萨尼·阿巴查、津巴布韦之穆加贝、厄立特里亚之阿费沃尔基、多哥之纳辛贝·埃亚德马、加蓬之奥马尔·邦戈、布隆迪之米孔贝罗、几内亚之塞古·杜尔与孔戴、冈比亚之贾梅、喀麦隆之比亚、巴拿马之诺列加、巴拉圭之斯特罗斯纳、智利之皮诺契特、阿根廷之裴隆与魏地拉、尼加拉瓜之苏慕萨家族、海地之杜瓦利埃王朝、多米尼加之特鲁希略、危地马拉之里奥斯·蒙特等典型例子 。
  
 与其相近的还有[[家族]]及个人独裁统治。世界史上,不少[[学者]]将独裁政体分为三类型:宪政独裁、军政府独裁及法西斯独裁,然而世界各地发展出许多不同于这些类型的独裁如宗教独裁、家族独裁等
+
 与其相近的还有[[家族]]及个人独裁统治。世界史上,不少[[学者]]将独裁政体分为三类型:宪政独裁、军政府独裁及法西斯独裁,然而世界各地发展出许多不同于这些类型的独裁如宗教独裁、家族独裁等
 +
 
 +
==视频==
 +
===<center> 独裁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查理一世死后,克伦威尔独裁,成为不是国王的国王</center>
 +
<center>{{#iDisplay:i31247vxw5y|560|390|qq}}</center>
 +
 
 +
<center>为什么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之父”</center>
 +
<center>{{#iDisplay:d0804czvze6|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於 2020年9月4日 (五) 21:38 的最新修訂

獨裁(英語:autocracy),政治學名詞,是一種政府的形式,由一個擁有無限威權的統治者,在不受法律及傳統的制衡下,以個人意志來進行統治。由統治者個人獨攬國家最高權力,以專制之手段實行統治之方式。這個具備無限權力的統治者,稱為獨裁者(希臘語:αὐτοκράτης,autocrates)。以這種統治方式形成的政治制度,稱為獨裁政體(英語:dictatorship)。

字源

「獨裁」譯自英語:autocracy,其字根來自於古希臘語:αὐτοκρατία(autocrates),其中,αὐτός意為獨自、個人的,κρατείν是統治的意思,因此它可以譯為:由他一個人來統治。以這種方式來統治的領導者,稱為獨裁者(αὐτοκράτωρ,autokratōr)。

古希臘與「獨裁」相對的,有寡頭統治(由少數人統治),與民主(由人民共同治理)。在《歷史》一書中,希羅多德記錄了在大流士建國之初,要決定波斯帝國的體制,對獨裁、寡頭與民主三種政體進行比較,最終決定選擇獨裁(古希臘語:αὐτοκρατία)政體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歐塔尼斯(Otanes)提出獨裁的缺點是,獨裁者在權勢的誘惑下,會產生傲慢的心理,再加上嫉妒的心理,會出現各種惡行,讓國家陷入暴虐的統治中。大流士則認為,交由單獨一位最優秀的人進行統治,可以讓國家走向最好的方式,因此主張保存原有獨裁制度。

希羅多德時代,獨裁與君主制是同義字。但在柏拉圖之後,獨裁跟僭主一樣,成為一個具有負面意思的字。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中,提及君主、寡頭、共和及僭主四種政體,其中,僭主被認為是一種最容易形成獨裁統治的政體。在亞里斯多德《政治學》中,提出六種政體[1],獨裁制與君主制相同,統治權都集中在一人身上,但是君主制是以公利為出發點,獨裁制則是以統治者自身利益為出發。在中古希臘文中,所有具備皇帝(emperor)稱號的統治者,都被稱為獨裁者(希臘語:αὐτοκράτης,autocrates)。

歐洲源於古羅馬共和國;當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時,元老院可任命獨裁官,賦予全權處理一切事務,恢復常態後即告結束。獨裁被認為是一種具備最高權威的統治。共和國末期出現終身獨裁官;隨着羅馬共和國向帝國轉變,獨裁遂成為一種確定之政治制度

古代東方之君主專制政體一開始就屬獨裁統治性質。中文的獨裁,源自日本漢字譯名。1866年,福澤諭吉譯《西洋事情》,將despot意譯為立君獨裁。日本學者之後又將英語:autocracy譯為獨裁,專制或專政等。在傳入中國後,這個譯名與獨裁政治、專制主義有混用的情況。

制度比較

由於決策程序的差異,獨裁統治相比民主制度為更快、更果斷。民主制下,不時需要與異見人士周旋,以達成共識,否則爭議不斷時,常令行政停滯,或有時會導致有利的政策和福利未能推行。但此同時,獨裁下的特權階級由於缺乏有效的督促系統而容易腐敗,另外施政時容易意見遍向單一而考慮不周,反而導致施政品質以及效率大打折扣。

近現代,實行民主制度已成時代潮流[2],但仍出現獨裁統治,如德國之希特勒、意大利之墨索里尼、西班牙之弗朗哥、葡萄牙之薩拉查、蘇聯之列寧與斯大林、中國之毛澤東、朝鮮之金日成家族、阿爾巴尼亞之霍查、越南之胡志明、赤柬之波布、蒙古之喬巴山與澤登巴爾、古巴之卡斯特羅兄弟、羅馬尼亞之揚·安東內斯庫及喬治烏-德治與齊奧塞斯庫、克羅地亞獨立國之帕維里奇、南斯拉夫之鐵托與米洛塞維奇、印尼之蘇卡諾與蘇哈托、菲律賓之馬可仕、敘利亞之阿薩德家族、伊朗之柯梅尼與哈梅內伊、阿富汗酋長國之奧馬爾、伊拉克之薩達姆、埃及之納賽爾及沙達特與穆巴拉克、突尼斯之布爾吉巴與本·阿里、利比亞之格達費、也門之薩利赫、蘇丹之巴希爾、阿爾及利亞之本·貝拉與布邁丁及布特弗利卡、緬甸之奈溫與丹瑞、土庫曼之尼亞佐夫、烏茲別克之卡里莫夫、哈薩克之納扎爾巴耶夫、塔吉克之拉赫蒙、白俄羅斯之盧卡申科、烏干達之伊迪·阿敏、中非之博卡薩、薩伊之蒙博托與剛果民主共和國之卡比拉、赤道幾內亞之弗朗西斯科·馬西埃·恩圭馬與特奧多羅·奧比昂·恩圭馬·姆巴索戈、查德之哈布雷與德比、利比里亞之塞繆爾·多伊及查爾斯·泰勒、埃塞俄比亞之門格斯圖與澤納維、索馬里之西亞德·巴雷、尼日利亞之雅庫布·戈翁與薩尼·阿巴查、津巴布韋之穆加貝、厄立特里亞之阿費沃爾基、多哥之納辛貝·埃亞德馬、加蓬之奧馬爾·邦戈、布隆迪之米孔貝羅、幾內亞之塞古·杜爾與孔戴、岡比亞之賈梅、喀麥隆之比亞、巴拿馬之諾列加、巴拉圭之斯特羅斯納、智利之皮諾契特、阿根廷之裴隆與魏地拉、尼加拉瓜之蘇慕薩家族、海地之杜瓦利埃王朝、多米尼加之特魯希略、危地馬拉之里奧斯·蒙特等典型例子 。

與其相近的還有家族及個人獨裁統治。世界史上,不少學者將獨裁政體分為三類型:憲政獨裁、軍政府獨裁及法西斯獨裁,然而世界各地發展出許多不同於這些類型的獨裁如宗教獨裁、家族獨裁等。

視頻

獨裁 相關視頻

查理一世死後,克倫威爾獨裁,成為不是國王的國王
為什麼希羅多德被稱為「歷史之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