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紅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獻紅丸》,川劇《獻紅丸》高腔傳統戲大幕。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川劇分小生,鬚生,旦,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
劇目介紹
明光宗繼位,尊先王神宗的鄭貴妃為皇太后。鄭國泰、鄭有權父子也因此入朝復官。左維明和諸親王對此深感憂慮。鄭國泰見光宗羸弱多病,陰謀篡奪帝位。他許以垂簾聽政誘使皇后李選侍作內應。適逢蟒荊進犯,邊關告急。鄭力薦左維明率兵馳援,又詭言諸重鎮應加強防備而使諸親王岀京鎮守。內外少了阻力,鄭賄賂御醫向光宗獻紅丸治病而將其毒死。正當鄭國泰為皇后張羅垂簾慶典時,左維明等文武大臣率兵前來,匡扶太子登基。鄭國泰陰謀終未得逞。
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藏手抄本。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獻紅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