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元之论官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元之论官冗》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四笔》卷十四。

容斋四笔·序

始予作《容斋随笔》,首尾十八年,《二笔》十三年,《三笔》五年,而《四笔》之成,不费一岁。身益老而著书益速,盖有其说。嚷自越府归,谢绝外事,独弄笔纪述之习,不可扫除。故搜采异闻,但绪《夷坚志》,于议论雌黄,不复关抱。而稚子櫰,每见《夷坚》满纸,辄曰:“《随笔》、《夷坚》,皆大人素所游戏。今《随笔》不加益,不应厚于彼而薄于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则乃退。重逆其意,则衷所忆而书之。櫰嗜读书,虽就寝犹置一编枕畔,旦则与之俱兴。而天啬其付,年且弱冠,聪明殊未开,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爱怜少子,此乎见之。于是占抒为序,并奖其志云。

原文

省官之说,昔人论之多矣,唯王元之两疏,最为切当。其一云:“臣旧知苏州长洲县,自钱氏纳土以来,朝廷命官,七年无县尉,使主簿兼领之①,未尝阙事。三年增置尉,未尝立一功。以臣详之,天下大率如是。诚能省官三千员,减俸数千万,以供边备,宽民赋,亦大利也。”其二云:“开宝中,设官至少,臣占籍济上,未及第时,止有刺史一人,李谦溥是也,司户一人,孙赍是也。近及一年,朝廷别不除吏。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毕士安是也。太平兴国中,臣及第归乡,有刺史、通判、副使、判官、推官、监军,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问其租税,减于曩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一州既尔,天下可知。冗兵耗于上,冗吏耗于下,此所以尽取山泽之利而不能足也。” 观此二说,以今言之,何止于可为长太息哉!

注释

①主簿:官名。掌置。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译文

减少官员的议论,前人谈论已经不少了,只有王元之上的两个奏章,讲得精彩确切。其中一个奏章说:“臣过去曾当过苏州长洲县知县,那里自从钱叔归附宋朝以来,朝廷派去的官员,七年之间没有县尉,仅仅让主簿兼领他的职务,但一件事也没有延误过,设置了三年县尉,没有立过一次功。臣仔细考虑过,天下的情况和长洲县大致相同。如果能减少三千名官员,减少俸禄支出数千万两,用这些钱供给边防,减轻百姓负担,对国家是有很大益处的。”第二个奏章说:“宋太祖开宝年间,设置的官员很少,臣的籍贯是济州,我没有考中进士时,济州只有一个刺史,就是李谦溥司户一人,也就是孙赍。有将近一年,朝廷没有在济州再安排官吏。以后又增加团练推官一人,就是毕士安。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我考中进士回到家乡,济州的官员有刺史、通判、副使、判官、推官、监军,监理酒榷税算,又增加了四名官员,曹官之外,又增加了司理一职。询问济州的租税收入,比过去少了不少;询问那里的百姓,逃亡的比过去增多了。一个州是这样,天下的情况就知道了个大概。多余的士兵在朝廷上消耗钱粮,多余的官吏在地方上消耗钱粮,因此刮取尽田地河泊中的所有出产也不敷应用。”

读完王元之的两个奏折,对照现在的情况,仅为此而叹息是不够的啊!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1]。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2]、王应麟的《困学纪闻》[3],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视频

王元之论官冗 相关视频

《容斋随笔》
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容斋随笔·魏收作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