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少涛
别名 新海[1]少涛,又字肖陶,
别署云沧、小浪仙、小维摩[2]
出生年 1883
死亡年 1948
教育背景 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乙科
参与社团 咏霓吟社 ,瀛社 ,瀛东小社
著作 王少涛《韩江游草》 ,王少涛《木瓜庵诗集》
作品出处 王少涛《韩江游草》稿本 ,〈阿里山游记〉稿本 ,
《咏霓吟社诗集》 ,《台湾日日新报》 ,《台湾教育》 ,
《台湾时报》 ,《专卖通信》 ,《风月报》 ,
《昭和新报》 ,《兴南新闻》 ,《亚光新报》 ,
《台湾经世新报》 ,《台湾新民报》 ,《台湾艺术》

王少涛(1883〜1948),名新海,字少涛,又字肖陶,别署云沧小浪仙小维摩,淡水县摆接堡土城庄人(今新北市土城区)。

生平

里居时,曾于静处卜筑,曰:“赏青庐”,以寄托其绝尘之趣。师事稻江秀才赵一山,与骆香林李硕卿杜仰山吴梦周李腾岳同门。明治三十七年(1904)七月自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乙科毕业,历任枋桥公学校、枋寮分校、土城分校训导,明治四十四年(1911)八月,转任厦门旭瀛书院训导,大正四年(1915)任旭瀛书院女学校训导,同年三月卸职,四月归台。昭和十年(1935)任《风月》编辑。战后(1945),荣膺台北县土城首届民选乡长,因故旋去职。民国三十七年(1948)四月廿一日,病逝台北县永和自宅,墓碑镌题:“诗人王少涛之墓”。

著作

王少涛自署“诗痴”,热衷于汉诗创作与活动。尝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与黄纯青刘克明魏润庵等人倡设“咏霓吟社”,为北台诗社滥觞。明治四十二年(1909),加入“瀛社”,被推选为临时干事。翌年,再与黄纯青等人筹组“瀛东小社”。曾出示自作《赏青庐》、《洎寄楼》诸吟草,向台南进士施士洁请益。大正八年(1919)游历潮、汕三载,自编诗集《韩江游草》一卷。王氏足迹踏遍全岛,日治时期,积极参与各地诗社与画会活动,并以诗、书、画三艺闻名。《东宁墨迹》谓王氏:“多藏古今名迹,尤精鉴定赏。年来兼写墨兰,一以其平生所蕴蓄,藉于阐发之,其妍媚朗润,如其诗,亦如其人,著有《木瓜庵诗集》。”[3]《风月》杂志则谓王氏:“工写梅兰,其平生所蕴蓄,胥画发之。其闲雅波静之致,如其诗,亦如其人。”[4]王国璠亦赞云:“资性聪敏,有过目成诵之才。善诗文,工书画,均登古人堂奥。”[5]王氏诗作存世可见者近三千首,除自订稿本《韩江游草》外,散见日治以降台地报章杂志与诗集。[6]民国九十三年(2004)吴福助、杨永智曾编校出版《王少涛全集》。[7]以下作品据王少涛《韩江游草》稿本、〈阿里山游记〉稿本、《咏霓吟社诗集》[8]、《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台湾时报》、《专卖通信》、《风月报》、《昭和新报》、《兴南新闻》、《亚光新报》、《台湾经世新报》、《台湾新民报》、《台湾艺术》等诗集报刊,依发表年月顺序,重新辑录编校,较原编《王少涛全集》,增补五百馀题,一千馀首诗。


五言律诗

圆山观动物园
黄昏出古寺,行行明治桥。宛转圆山道,风静柳垂条。入园观动物,禽兽各有巢。幼儿才三岁,憨态智未饶。见狼云是犬,见虎云是猫。见鹿云是马,闻者能解嘲。阿父教兽名,幼儿即应声。猛虎临风啸,幼儿啼又惊。归来天昏黑,星光几点明。抵家犹记忆,说与邻人听。

  1. 一说初名海。见黄美娥编著《日治时期台北地区文学作品目录》(台北:台北市文献委员会,2003年2月)。
  2. 王少涛之署名尚有蕉村、装涂、笑陶、小陶、啸涛、木瓜盦主人、一角楼主人、东海布衣云沧生、绿天吟馆主、绿天书屋主人、磊龛主人、静庐主人、书画痴。
  3. 见林锡庆编《东宁墨迹》(台北:东宁墨迹编纂会,1933年)。又:《木瓜庵诗集》今未得见。
  4. 见《风月》第二号(台北:风月杂志社,1935年)。
  5. 见王国璠编纂《台北市志.卷九人物志》(台北: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88年9月)。
  6. 以上主要参考谢妤姗〈王少涛诗文中所呈现的艺术情趣〉(台中: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王尚义编〈云沧年谱〉,台湾瀛社诗学会http://www.tpps.org.tw。
  7. “台北县作家作品集”73(板桥:台北县文化局,2004年12月)。
  8. 《咏霓吟社诗集》手稿一册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咏霓吟社”为王少涛、刘克明、魏清德、黄纯青、李硕卿等人所创设,手稿收录1905~1906年间的十期课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