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鉴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鉴明,甘蔗专家。他长期致力于甘蔗育种和栽培研究,引进“台糖134”,育成“粤糖57-423”、“粤糖63-237”等优良品种,并开展良种良法配套研究,在生产上收到显著效益。对生物统计学有精湛造诣,为这一学科在甘蔗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成就

建立甘蔗育种基地,培育甘蔗优良品种

1952年,王鉴明受中南区农林部的委托,带领8人勘察小组来到海南岛,经4个多月的考察,最后确定在崖城建立海南甘蔗育种场。这是中国甘蔗育种与蔗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拥有了较大规模的甘蔗杂交育种基地,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各地培育甘蔗新品种。这也是王鉴明为发展蔗糖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从那时起,他从勘察、定场址到建场以至建场后的工作部署和课题研究,无一不倾注着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

自从有了海南甘蔗育种场,每年冬春季节来自全国有关省(自治区)的科技人员,象候鸟似的云集在那里,不失时机地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把一批批含有不同种质的实生种子带回去,培育成适于当地种植的甘蔗新品种。30多年来,南方9省(自治区)共选育出近100个甘蔗新品种,推广面积占总植甘蔗面积的70%以上,为国家增产蔗糖、增加收益起到巨大作用。在此期间,王鉴明与他的同事也用辛勤的汗水在广东浇灌出30多个适于不同土壤、不同生态类型、不同地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其中10多个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早在50年代,王鉴明曾在珠江三角洲选育出一批象“粤糖54-143”、“粤糖54-474”等早熟高糖而产量一般的品种。这些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后,因产量不高而未被多数蔗农所接受。他带着这个问题到蔗区去作调查研究,了解到广东主产蔗区的珠江三角洲,土壤肥沃,水肥管理条件好,因此农民喜欢种植大量高产、能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温光条件的品种类型。根据群众的要求,联系到国家正在那里不断新建和扩建糖厂。压榨能力迅速增加等情况,便将育种目标转向大茎高产的“台糖148”为母本,与茎数多、产量高的“台糖134”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连续几年的培育和选择,到60年代中期便育成了著名的“粤糖57-423”。这个品种又称“大碌种”,茎粗大,亩产蔗一般为7-8吨,高则10多吨,比原有品种增产20%以上,深受农民欢迎。该品种推广后不久年种植面积就达50万亩,因其增产增糖效果显著,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正当“粤糖57-423”受到领导和群众交口称赞之时,王鉴明深知,“粤糖57-423”虽然高产,但迟熟、生育的前中期蔗糖的含量不够高,加之它必须在水足、肥丰、管理条件好的情况下种植才能获得高产,所以不能“包打天下”。他认识到,优良甘蔗品种不但要高产还要高糖分,才能受群众欢迎。然而高产和高糖是一对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从亲本选配开始,注意扩大杂种后代的变异范围并对其进行正确的选择。他还注意到,广东糖业在不断发展,蔗区在迅速扩大,选育品种不能只局限在珠江三角洲,更应考虑适应广大旱坡地种植。在这种新情况下,王鉴明又为自己制订了新的育种目标,向新的任务挑战。1963年,他和同事们一起,对手中掌握的数百个亲本资源逐一进行研究,最后选用了高产潜力大的“Co419”与高糖分的“Cp33-310”配成杂交组合,通过基因重组和不断去劣求优的筛选,一个既高产又高糖的著名的甘蔗新品种——“粤糖63-237”终于育成了。该品种叶片狭窄而较厚,叶姿直立,光合效率高,且不易倒状和较抗病虫,有利于从生理上的中熟和中糖转变为工艺上的中早熟和中高糖。同时茎多、宿根性好,产量高,深得珠江三角洲,特别是湛江等旱地蔗区的糖厂和蔗农欢迎。通过鉴定后推广速度很快,现已发展到160多万亩,约占广东省植蔗面积的50-60%,是广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优良品种。这个品种在海南、广西等省(自治区)亦有一定的种植面积。由于性状组配好,增产增糖增益的效果高,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广综合配套技术,促进甘蔗事业发展

王鉴明从事甘蔗科研和教学工作的50年中,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学识渊博,著述丰厚。由他主编的著作有《中国甘蔗栽培学》、《中国甘蔗栽培》、《甘蔗栽培技术》,由他本人编著的有《甘蔗栽培生理》、《生物统计学》、《甘蔗群体理论研究》;由他主持而同他人合作编译的有《英汉甘蔗科技词汇》、《日本人名地名译名手册》;他还编有《甘蔗选育种论文集》和《甘蔗栽培论文集》。此外,还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200余篇。1980年他在菲律宾举行的第17届国际甘蔗糖业会议上书面发表的《甘蔗组织培养基配方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一文,已被收入该会出版的论文集中。他曾在日本杂草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杂草集团的生物统计》学术报告。

科学家精神

比起他们的成就[1] ,大科学家留给我们的更多是精神的财富。他们身上有真正科学家的精神,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尊敬。

科学家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科学,本身即是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发展先进,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学问,而成为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人所拥有的精神是:锲而不舍,勇于献身于科学,无私奉献却淡泊名利……[2]

视频

王鉴明 相关视频

中国科协举办“中国科学家精神”座谈会
浙江大学生物统计学 32讲视频教程

参考文献

  1. 科学家的故事和成就,学习啦,2016-11-08
  2. 谈科学(一)——科学家,简书,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