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鑑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鑑明,甘蔗專家。他長期致力於甘蔗育種和栽培研究,引進「台糖134」,育成「粵糖57-423」、「粵糖63-237」等優良品種,並開展良種良法配套研究,在生產上收到顯著效益。對生物統計學有精湛造詣,為這一學科在甘蔗及其它領域中的應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科技成就

建立甘蔗育種基地,培育甘蔗優良品種

1952年,王鑑明受中南區農林部的委託,帶領8人勘察小組來到海南島,經4個多月的考察,最後確定在崖城建立海南甘蔗育種場。這是中國甘蔗育種與蔗糖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擁有了較大規模的甘蔗雜交育種基地,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各地培育甘蔗新品種。這也是王鑑明為發展蔗糖業作出的重要貢獻。從那時起,他從勘察、定場址到建場以至建場後的工作部署和課題研究,無一不傾注着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

自從有了海南甘蔗育種場,每年冬春季節來自全國有關省(自治區)的科技人員,象候鳥似的雲集在那裡,不失時機地開展雜交育種工作,把一批批含有不同種質的實生種子帶回去,培育成適於當地種植的甘蔗新品種。30多年來,南方9省(自治區)共選育出近100個甘蔗新品種,推廣面積占總植甘蔗面積的70%以上,為國家增產蔗糖、增加收益起到巨大作用。在此期間,王鑑明與他的同事也用辛勤的汗水在廣東澆灌出30多個適於不同土壤、不同生態類型、不同地區種植的甘蔗新品種,其中10多個已大面積應用於生產。

早在50年代,王鑑明曾在珠江三角洲選育出一批象「粵糖54-143」、「粵糖54-474」等早熟高糖而產量一般的品種。這些品種在生產上推廣後,因產量不高而未被多數蔗農所接受。他帶着這個問題到蔗區去作調查研究,了解到廣東主產蔗區的珠江三角洲,土壤肥沃,水肥管理條件好,因此農民喜歡種植大量高產、能充分利用當地優越的溫光條件的品種類型。根據群眾的要求,聯繫到國家正在那裡不斷新建和擴建糖廠。壓榨能力迅速增加等情況,便將育種目標轉向大莖高產的「台糖148」為母本,與莖數多、產量高的「台糖134」為父本進行雜交,經過連續幾年的培育和選擇,到60年代中期便育成了著名的「粵糖57-423」。這個品種又稱「大碌種」,莖粗大,畝產蔗一般為7-8噸,高則10多噸,比原有品種增產20%以上,深受農民歡迎。該品種推廣後不久年種植面積就達50萬畝,因其增產增糖效果顯著,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正當「粵糖57-423」受到領導和群眾交口稱讚之時,王鑑明深知,「粵糖57-423」雖然高產,但遲熟、生育的前中期蔗糖的含量不夠高,加之它必須在水足、肥豐、管理條件好的情況下種植才能獲得高產,所以不能「包打天下」。他認識到,優良甘蔗品種不但要高產還要高糖分,才能受群眾歡迎。然而高產和高糖是一對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從親本選配開始,注意擴大雜種後代的變異範圍並對其進行正確的選擇。他還注意到,廣東糖業在不斷發展,蔗區在迅速擴大,選育品種不能只局限在珠江三角洲,更應考慮適應廣大旱坡地種植。在這種新情況下,王鑑明又為自己制訂了新的育種目標,向新的任務挑戰。1963年,他和同事們一起,對手中掌握的數百個親本資源逐一進行研究,最後選用了高產潛力大的「Co419」與高糖分的「Cp33-310」配成雜交組合,通過基因重組和不斷去劣求優的篩選,一個既高產又高糖的著名的甘蔗新品種——「粵糖63-237」終於育成了。該品種葉片狹窄而較厚,葉姿直立,光合效率高,且不易倒狀和較抗病蟲,有利於從生理上的中熟和中糖轉變為工藝上的中早熟和中高糖。同時莖多、宿根性好,產量高,深得珠江三角洲,特別是湛江等旱地蔗區的糖廠和蔗農歡迎。通過鑑定後推廣速度很快,現已發展到160多萬畝,約占廣東省植蔗面積的50-60%,是廣東省種植面積最大,一直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優良品種。這個品種在海南、廣西等省(自治區)亦有一定的種植面積。由於性狀組配好,增產增糖增益的效果高,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推廣綜合配套技術,促進甘蔗事業發展

王鑑明從事甘蔗科研和教學工作的50年中,勤奮工作,勇於實踐,學識淵博,著述豐厚。由他主編的著作有《中國甘蔗栽培學》、《中國甘蔗栽培》、《甘蔗栽培技術》,由他本人編著的有《甘蔗栽培生理》、《生物統計學》、《甘蔗群體理論研究》;由他主持而同他人合作編譯的有《英漢甘蔗科技詞彙》、《日本人名地名譯名手冊》;他還編有《甘蔗選育種論文集》和《甘蔗栽培論文集》。此外,還在各種刊物上發表文章200餘篇。1980年他在菲律賓舉行的第17屆國際甘蔗糖業會議上書面發表的《甘蔗組織培養基配方試驗設計及統計分析》一文,已被收入該會出版的論文集中。他曾在日本雜草學會年會上作了題為《雜草集團的生物統計》學術報告。

科學家精神

比起他們的成就[1] ,大科學家留給我們的更多是精神的財富。他們身上有真正科學家的精神,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尊敬。

科學家該有什麼樣的精神?科學,本身即是探索未知,發現真理,發展先進,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學問,而成為科學家,獻身科學事業的人所擁有的精神是:鍥而不捨,勇於獻身於科學,無私奉獻卻淡泊名利……[2]

視頻

王鑑明 相關視頻

中國科協舉辦「中國科學家精神」座談會
浙江大學生物統計學 32講視頻教程

參考文獻

  1. 科學家的故事和成就,學習啦,2016-11-08
  2. 談科學(一)——科學家,簡書,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