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中文名: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定 义: 自然状态下近灭绝动物

现 状: 自然保护区

不良后果: 物种消失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即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数量极其稀少和珍贵的、濒临灭绝或具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不受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或其它因素的影响。[1]

定义

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动物。珍稀动物,是指数量极其稀少、奇缺和珍贵的动物物种,一般是野生动物;濒危动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濒临灭亡的野生动物物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因为濒危,所以更加珍稀;因为珍稀,更需要人类关注和保护。

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是指濒危动物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野生种群数量较少,存在灭绝的危险;相对性是指某些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绝对数量并不太少,但相对于同一类别的其他动物物种来说却很少;或者某些濒危动物虽然在局部地区的野生种群数量很多,但在整个分布区内的野生种群数量却很少。

现状

中国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口了不少动物,如湾鳄、暹罗鳄、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这些外来的濒危动物,也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活动范围广,使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被迫退缩残存在边远的山区、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地区,分布区极其狭窄。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在中国,想要在野外看到这些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大多数原有的分布区已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了,只能在个别原分市区或是在自然保护区内才能见到。自然保护区已是这些濒危动物的最后存留地,同时也是中国濒危动物的良好庇护所,濒危动物的野外数量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稀少,而且继续呈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濒危动物的临危程度不同,因而种群数量有异。大型动物种群个体数少,濒危程度高,数量减少较快;小型动物种群个体数较多,濒危程度尚低,野外数量减少稍慢。动物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窄的,数量下降较快,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宽的,数量下低较慢。

濒危动物的保护: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它们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的,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影响,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变为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拯救濒危动物的关键。根据中国濒危动物的现状,保护濒危动物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l、保护野生的动物种群保护濒危动物首先是保护它们的野外种群和个体,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分布区内满足生存的基本要求(包括食物、水、隐蔽物、栖息环境,繁殖条件等);不得惊忧和捕杀野生濒危动物,未经许可不能私自捕捉和饲养野生濒危动物。保护野外的动物种群是保护濒危动物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濒危动物能否生存和延续它们的种群。

2、栖息地的保护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取食区域、繁殖条件、求偶或迁徙通道,是恢复濒危动物种群的重点工作。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区。寻求保护濒危动物的最有效途径。中国已经建立了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100多处。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濒危动物种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建立救护和繁殖种群对很难在自然状态条件下繁衍或是种类数量已经达不到自然扩大种群的濒危动物,应特别批准救护繁殖单位采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饲养的自然繁殖,为濒危动物扩大种群创造条件。

4 、减少和消除不利因素人口的增长,粮食产地的开垦,城市的扩大,湖泊、湿地的开发.森林的减少,河流的污染,这些人为因素和经济活动却无时不在干扰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应当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限制,减少和延缓这些不利因素对野生动物,特别是对濒危动物构成的威胁,使这些濒危动物能在昕采取措施的保护与扶助下,尽可能使濒危动物按照自然规律去演替和发展它们的种群。

5,加强管理,严惩偷猎,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各项保护野生动物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猎行为,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偷猎、走私和贩运国家保护动物的犯罪分子,实行对濒危动物的重点保护。保护濒危动物不单纯是一般地保留该动物物种,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它关系到野生动物这一可再生资源的财富持续利用、对正常生态系统的维持以及各种遭传物质的长久保存,造福当今人类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灭绝物种

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云南闭壳龟于1906年灭绝;新疆虎于1916年灭绝;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普氏野马于20世纪60年代灭绝;高鼻羚羊于20世纪60年代灭绝;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滇池蝾螈于1979年灭绝;直隶猕猴于20世纪80年代灭绝;白头鹳灭绝年代不详;中国豚鹿20于世纪70年代灭绝;小齿灵猫于20世纪80年代灭绝;镰翅鸡于2000年宣布灭绝;

于20世纪中叶灭绝;白暨豚于2006年宣布灭绝。   世界近代已灭绝的物种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在进行

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

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把调查到的英国蝴蝶情况推及英国其他昆虫,及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那我们显然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几百万年里灭绝了。”蒋志刚博士说。

英国科学家对过去40年英国鸟类、植物和蝴蝶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了以上这种昆虫种群数量大规模减少的现象。而且令人警醒的是,这种大规模种群数量减少的现象发生在所有主要的生态系统中,遍及英国各个地区,而不是集中在几个生态严重恶化地区。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台湾云豹等物种不复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

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而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蒋志刚博士解释说,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专家认为,人类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

蒋志刚博士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

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

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蒋志刚博士认为,生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我们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

就像虎一样,如果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自由地捕猎,它可能还会进化,产生一种类似虎的新物种,但是活动的空间有限,它要生存下来都很难了,就不用说进化了。

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是其中一员。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如果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最终时刻的来临,人类会成为幸存者吗?

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因撞击而形成的岩石碎片和尘埃直上云霄,覆盖了整个地球,同时也导致火山大量喷发,地球的温度在短期内大幅升高。

撞击后数年,平流层中的二氧化硫附着在尘埃上,形成硫酸的液滴,并覆盖整个地球,遮挡了阳光,地表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幅减弱,气温大幅下降,恐龙不能适应严酷的气候,开始纷纷死亡。

盐分的大量蒸发也许破坏了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地表的火山爆发导致植物枯萎,天空上的硫酸液滴形成的酸雨,以及残酷的严冬使得更加大量的恐龙死亡。

严冬终于结束了,阳光又可以普照在地球之上,但是大气层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强烈的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度又开始急剧升高,曾经称霸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终于灭绝。

背景资料

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在20世纪就有6种大型兽类相继灭绝:普氏野马(1947年野生灭绝),高鼻羚羊(1920年灭绝),新疆虎(1916年灭绝),中国大独角犀(1920年灭绝),中国小独角犀(1922年灭绝),中国苏门犀(1916年灭绝)。   中国被子植物有珍稀濒危种1000种,极危种28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的有7种;裸子植物濒危种受威胁的有63种,极危种14种,灭绝1种;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的有10种。   中国设立几百个国家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遍及中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内蒙古地区。

成立保护组织

中国成立的保护组织主要有: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健全相关法规

野生动物保护法(全文)、华盛顿公约(全文)、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制度、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保护动态

我国野生动物“七大拯救工程”   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当今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我国在保护和拯救濒危动物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建立了14处濒危动物拯救中心和国家保护工程,积极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其中七大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程是:大熊猫保护工程、朱鹮拯救工程、扬子鳄保护和发展工程、海南坡鹿拯救工程、野马拯救工程、麋鹿拯救工程、高鼻羚羊拯救工程。   中国为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人工种群

新华网北京2005年10月1日电: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至2005年10月01日,中国已为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上千种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并成功地解决了可持续繁育问题。

国家林业局2001年启动实施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已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处。

相当部分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显著增长。朱鹮从1981的7,发展到约750外种群和人工种群分别达到370多只;华南虎人工种群数量发展到68只,东北虎超过1300只;扬子鳄从200多条发展到10000余条。

此外,30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的主要栖息地已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

野化放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成功地开展了扬子鳄放归自然试验,放归个体在野外存活;野马和麋鹿重归故里和放归自然取得突破,在野外成功繁殖后代并已初步建立起较为稳定的野生种群。

相关视频

大熊猫、苏铁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十三五”实现恢复性增长

参考来源